从公历上来看,每年立秋时间相对固定,在8月7日至9日之间。从农历上来看,每年立秋的具体时间并不是特别固定,有可能是6月底,也有可能是7月初。农村针对立秋有一种说法,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怎么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呢?这句民间俗语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1)

一、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的解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意味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一年中由冷转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农作物开始成熟,花草开始枯黄,随着秋天的到来,萧瑟秋凉将替代茂盛炎热。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民间有两种解释。

第1种是按照月份来计算。前面已经讲过,在农历上立秋,有可能在6月份,也有可能在7月份。如果立秋在农历6月中下旬,则称之为早立秋。如果立秋在7月中上旬,则称之为晚立秋。比如说,今年立秋时间是农历6月29日,从月份上来算,是早立秋。

第2种是按24小时分布计算。虽然我们通常说哪一天立秋,并没有分布到某时某刻。这是从农历方面来计算的,如果从公历上来讲,则可以精确到某时某分某秒。中午12点之前称之为早立秋,12点到晚上24点称之为晚立秋。比如说,2021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8月7日14时54分,按照之前的划分方法,今年又属于晚立秋。

很多人把早立秋和晚立秋称之为是早上立秋或者下午立秋,也就是第2种区分方法。但显然第1种情况和第2种情况可能会产生矛盾。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哪一种为准呢?

因为早立秋和晚立秋主要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其来源是根据农历计算。所以,我们应该以第1种方法为主,也就是以6月和7月这两个月份的时间节点来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而不是用早上和下午来进行区分。因为早上和下午是公历中具体计算而来的,并不是农村中口口相传的原本意思。

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

二、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从字面上来看,如果立秋早的话,整个秋天就会比较凉爽,秋老虎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是晚立秋的话,接下来可能会比较炎热,不但会有秋老虎,而且持续时间还会很长。所谓“热死牛”,这是民间谚语中最常用的通俗夸张的说法,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立秋到来之后,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结束酷热的天气,它是一个转折点。事实上,之所以秋老虎很严重,甚至比夏天还要热,就是因为在立秋之后,地表获得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发出去,仍然的积聚,副热带高压仍然控制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立秋之后跟夏天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仍处于长夏之际。

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3)

我们都知道一年中最热的是三伏天,如果立秋早的话,三伏很有可能达到40天。俗话说秋后还有一伏,也就意味着立秋之后,暑气仍然存在,并未消退。因为在立秋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等处暑结束后,气温才会真的下降,夏天才会真的过去,秋天凉爽干燥的气候才会真的到来。

今年从月份上讲是早立秋,等到三伏天结束后,天气应该会迅速转凉,尤其是处暑节气后,暑气渐退,凉气渐升,万物开始走向成熟,真正的秋天才会到来。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您觉得今年立秋之后还会不会特别热?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