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液祛湿怎么服用(藿香正气方剂好用)(1)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感受暑邪。暑为阳邪,其实暑证也有阴阳之分,并非气温高的时候才会感暑受邪。

一般来说,芒种过后气温就会逐渐升高,气候以暑热炎热为主。但看今年,6月气候整体反常,气候虽闷热但平均气温基本不超过32摄氏度。气温不算太高,同时阴雨天较多,多雨潮湿,甚至雨后清凉。此天阳不太足,一般人也喜空调、冷饮这类“人造寒湿之邪”。所以这种情况,人体感受阴暑、感受暑湿寒邪的概率可能相对更高。

应对这种情况,有没有适用的中成药可备好在家中?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就给大家介绍正适用的藿香正气方剂。

藿香正气液祛湿怎么服用(藿香正气方剂好用)(2)

藿香正气方剂的前世今生

藿香正气方剂,原名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方药典,是宋朝官方和剂局所使用的成药处方范本。藿香正气散的“散”字,顾名思义就是将药材研磨为细末散剂,服用方法是散剂配以姜枣汤趁热服用。

随着现代工艺精进,藿香正气散被加工成各色剂型,有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颗粒等。现在散剂少见,普通百姓使用的是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液居多。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医方剂也对应着不同的治疗策略,“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

藿香正气液祛湿怎么服用(藿香正气方剂好用)(3)

总体来讲,藿香正气液会相对安全高效。藿香正气液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制成,相当于浓缩的汤液,既有“汤者,荡也”,扫荡病邪的本领,又加入了辛热的酒精作为提纯溶剂,驱寒祛湿的效果会比藿香正气丸更显著。

藿香正气液虽也用到浓度60%的乙醇作为溶剂,但最后会通过加热除去其提取液中的乙醇,只保留水溶液。因此,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是不含乙醇,比起含有乙醇的藿香正气水来说,相对更安全。

藿香正气液祛湿怎么服用(藿香正气方剂好用)(4)

藿香正气方剂

为何能对治阴暑、肠胃型感冒

吴又可《温疫论》中说:“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岭南地区夏季湿气重,外感易夹湿,而藿香正气散“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其组方就是以驱除侵袭体表的寒湿邪气和调整体内水液的代谢紊乱为依据。而阴暑、肠胃型感冒也跟中气内虚,同时受暑邪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有关。

《神农本草经》载道:“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对治外邪、湿浊,少不了芳香性中药。藿香正气方剂之中就不乏使用芳香性中药来“正气”驱邪,如藿香、紫苏、白芷、陈皮、厚朴等。

藿香正气液祛湿怎么服用(藿香正气方剂好用)(5)

广藿香(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藿香正气方剂,主要由藿香、紫苏、半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厚朴、甘草等组成。其中芳香化湿,发汗、解表、散寒,有藿香、紫苏;生姜加半夏,生姜既能解半夏的毒性,二者搭配又能降逆止呕、和胃化痰;白芷能通窍,祛风活血、缓解畏寒;茯苓、白术配伍,能健脾益气、利水渗湿;陈皮、厚朴均有燥湿化痰,除腹满的作用。全方表里同治,因此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肠胃型感冒。全方于表辛温发散,于里能芳香化湿,全方起到健脾扶正祛邪、表里同治的效果。

适用情况如下,比如寒湿感冒、夏季贪凉过食生冷、食生冷瓜果后受寒腹泻,或贪凉露宿,或冷水沐浴、游泳后受寒后出现恶寒、无汗、发热、头身困重,或者泻下清稀,或者呕吐清稀,舌苔白腻,脉紧。这种情况下,一般用藿香正气方剂。

藿香正气方剂虽好,但不能乱用滥用

1、误区:一看到感暑、中暑,就用藿香正气方剂

藿香正气方剂并不适用于阳暑。阳暑,多是在气温过高烈日曝晒的环境,或闷热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致。阳暑的表现,以火象热象为主:体温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口渴等表现。由于藿香正气方剂的组方以温性药物为主,阳暑再用藿香正气相当于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因此使用之前必须辨证区分,如果无法自行判定,建议尽早就医更为稳妥。

2、禁忌:下列人群不宜擅自服用

例如,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儿童、妊娠期间、哺乳期间以及体质较弱、过敏体质、年纪较大长者等人群都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切勿擅自使用。

如果出现舌质红、舌尖边红、舌苔黄、扁桃体发炎、小便黄赤、大便臭或便后肛门有灼热感、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等热证或者风热感冒的表现时,也不适合用藿香正气方剂。

中药有“十八反”一说,意思是两种药物同用,会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根据“十八反”歌诀提示,半夏不适合与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类药物同用。所以,正在服用含有乌头类的药物时,一般来说应该避免擅自使用藿香正气方剂,因其中含有半夏。■

【来源:中医老师潘毅,作者:潘毅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