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怎么抓胤禩的(老九胤禟雍正将他革爵)(1)

雍正四年(1727年)八月二十七日,被雍正赶出宗室、且改名为“塞思黑”的康熙皇九子胤禟,在河北保定病逝,只有44(虚)岁。胤禟,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巧的是,胤禟去世的那天,正好也是他的生日。

没过多久,即雍正四年(1727年)九月,老八胤禩病逝,享年46(虚)岁。

而老十四胤禵、老十胤䄉,虽然也是被拘禁着,但却熬到了乾隆朝。胤䄉活到了59(虚)岁;胤禵,则是活到了68(虚)岁。

以上这些人里,反倒是胤禟,是最早去世的。

雍正对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应该没什么好印象。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所封的惠、、德、荣四妃中,宜妃郭络罗氏,排在惠妃之后、但排在德妃之前。这时候,胤禟还没有来到这个世上。

惠嫔纳喇氏、宜嫔郭罗洛氏、德嫔吴雅氏、荣嫔马隹氏,秉质柔嘉,恪勤内职。今进封惠嫔为惠妃,宜嫔为宜妃,德嫔为德妃,荣嫔为荣妃。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九十八》

据《国朝宫史》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谕旨中,雍正指责宜妃,在给康熙举哀时,排到了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更让雍正不喜的是,宜妃是乘坐着四人软榻来的。虽然宜妃给出的理由是,她当时正生着病,但雍正觉得,宜妃是可以在他人的搀扶下行走的;即便真的走不动,“随处可以举哀”,却非要搞这种大阵仗,也不自觉地排到雍正生母的后面,有示威的嫌疑。而且,让雍正耿耿于怀的是,宜妃对雍正本人的态度,也是高高在上的,好似她才是皇太后。

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扶掖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国朝宫史·卷三》

而根据《永宪录》中记载,康熙皇帝去世后的次月,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雍正就将宜妃身边的张起用等12名太监,都抓了起来,发遣到偏远地方,还抄了他们的家。

逮侍奉翊坤宫太监张起用等十二人,发遣边地,籍没其家。

——《永宪录·卷一》

康熙刚去世,雍正不便处罚宜妃,所以,就拿宜妃身边的太监们出气。

虽说胤禟是站胤禩这边的,但支持胤禩的,可不只他一个皇子。那么,雍正后来将胤禟赶出宗室,并将其圈禁在保定,是因为要报复宜妃吗?

雍正是怎么抓胤禩的(老九胤禟雍正将他革爵)(2)

01

雍正处罚宜妃身边的张起用等太监时,胤禟身边的太监李尽忠、何玉柱,也遭到了发遣。前者,去了云南边境做苦差;后者,去了三姓,给穷披甲人当奴役。

......九贝子之太监李尽忠、二公主之太监赵太平,发往云南极边当苦差。九贝子之太监何玉柱,发往三姓与穷披甲人为奴。

——《永宪录·卷一》

胤禟不愧是宜妃的儿子,这个时候,还指责雍正,是在欺负他这个当弟弟的。胤禟的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

如此作为,朕犹并未革其贝子、降其俸禄、撤其家奴,所惩治者,特一二奸恶太监耳,而遽谓朕陵逼弟辈,扬言无忌,悖乱极矣。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

不仅如此,胤禟还不肯接受,雍正派他去西宁的命令。

康熙皇帝去世后,老十四胤禵,有被雍正从西宁调回京,为此,雍正就改派胤禟,去西宁。当然,雍正并没有封胤禟为“抚远大将军”。

而胤禟却提出,要等康熙皇帝去世满百日后,再动身;之后,胤禟又提出,要等将康熙的梓宫送去陵寝后,再出发去西宁。情理上,这也没有错。普通官员的父亲去世了,还要暂时离岗、回家去丁忧,更何况是皇子。但在雍正看来,胤禟这是故意在给他难堪,连自家弟弟都指挥不动,那还怎么指望能指挥其他人。

又我朝旧制,行军之处,必派王公等前往。大将军王允禵到京后,未定应行回任与否,经诸王大臣酌议,将贝子允禟,派往军前,驻劄西宁,此不过为国边疆起见。而允禟怠慢,不肯起程,奏云:俟过百日。又云:俟陵寝回来。屡次推委,耽延时日,诚属何心?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

雍正也没打算,让胤禟在西宁待一辈子,他无非是想要看看,胤禟听不听话。就好比,雍正对十七阿哥胤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胤礼被雍正派去了景陵,负责监督陵寝的修缮工作。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陵寝自修理以来,历有年所,今应重加修缮、彩画表饰,著议奏。寻议,陵寝重大,应派内务府总管一员、工部堂官一员,阅看修理。得旨:著派十七阿哥允礼去,再著孙渣齐、佛保去。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

雍正提出要修缮康熙陵寝时,总理事务王大臣们,只说,应该派“内务府总管一员、工部堂官一员”,去当监督。但雍正却点名,让他的十七弟去。

这是因为,隆科多有向雍正打小报告,说康熙皇帝病逝那天,当胤礼听说,康熙将皇位传给了雍正,就情绪激动地跑回了自家府邸,也不在宫里迎接雍正。于是乎,雍正便将胤礼,赶去了景陵,“以远之”。

及朕御极后,隆科多奏云: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圣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類(类)疯狂。闻其奔回邸第,并未在宫迎驾伺候等语。朕闻之甚为疑讶,是以差往陵寝处暂住,以逺(远)之。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八》

胤礼接到命令后,什么抱怨的话也没有,老老实实地去景陵了,而且,也没有消极怠工。再加上,老十三胤祥,有在雍正面前,替胤礼开脱。于是,景陵修缮完了之后,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三,雍正就直接将胤礼,封为了郡王。

怡亲王在朕前,极称果亲王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力为保奏。朕因王言,特加任用。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八》

如果胤礼也像胤禟那样,对雍正的命令,有流露出不满神色,或者是发几句牢骚,那即便有老十三胤祥的保举,雍正也不会对胤礼打消顾虑。

雍正是怎么抓胤禩的(老九胤禟雍正将他革爵)(3)

02

胤禟,到底还是去西宁了。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八递上的奏折里,就有向雍正汇报“九贝子到西宁日期”。据年羹尧的奏报,胤禟是在四月二十一日到的西宁。

雍正将胤禟放到西宁,不是让他去度假的,而是由年羹尧,监视着胤禟的一举一动。但胤禟,却没有这个自觉。在西宁时,胤禟有擅自差人,去给他家的马,买饲料,并且还让人去周围看看,有没有适合放马的牧场。因为胤禟事先没有向地方上报备,以致于他派去的人,被当作可疑人员,给抓了起来。为此,宗人府要求,将胤禟革爵,并撤去他手下的佐领。

但雍正显然不会如此小题大做。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二十日,雍正皇帝下旨,宽免了对胤禟的惩罚。

宗人府参奏,贝子允禟,差往西宁居住,擅自遣人往河州买草,踏看牧地,抗违军法,肆行边地,请将允禟,革去固山贝子,其所有属下佐领,撤出为旗下公中佐领。得旨:允禟革去贝子、撤出佐领之处,俱著宽免。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十八》

之后,胤禟的妻子家眷,也被送去西宁。可在途经山西的时候,胤禟的护卫,居然殴打地方上的百姓。为此,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二十九日,雍正派楚宗,赶去胤禟那里,“”胤禟管理约束手下人。

伊妻路经山右(山西),纵容手下人骚扰百姓,殴打生员,公行不法,众所共知者一也。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五》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告诉满汉文武大臣,说被派去胤禟那里的都统楚宗,反馈说,他到了胤禟的住地后,胤禟故意晾了他一会儿,后来也没有亲自出来迎接,而是喊楚宗自己进去。楚宗是有带去雍正的谕旨的,但胤禟,不但没有跪地叩头听旨,还对雍正的谕旨,很是不屑,并说,他都打算“出家离世”了。胤禟的手下人,也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雍正得知这些,自然是更生气,认为胤禟“全无人臣事君之礼”。

今据楚宗摺奏,臣至西大通,允禟并不出迎请安,良久,始令臣进见。允禟气概强盛,形色如前,并无忧惧之容。臣令出院跪聆谕旨,允禟并未叩头,即起立向臣云:谕旨皆是,我有何说?我已欲出家离世,有何乱行之处?其属下人等,亦毫无敬畏之色等语。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九》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二十八日,胤禟的固山贝子爵位,到底是被雍正给革除了;其佐领属下,也被撤去。这不仅仅是因为,胤禟的护卫,之前在山西地方上,殴打生员;也不仅是因为,胤禟对楚宗带去的雍正谕旨,一点也不敬畏;还因为,胤禟在西宁,出手很大方,为此,被当地人,恭敬地称呼为“九王爷”。

雍正并没有封胤禟为王,所以,雍正觉得,他的权威,又受到了挑战。为此,雍正告诫当地官员,如果再有人称呼胤禟为“九王爷”,就要抓起来治罪。

且伊携带数万金,前往西宁,滥行糜费,买结人心,地方人等,俱称九王爷。伊不过一贝子耳,尚未及贝勒职分,又安得漫称王?洵属不识臣子大义,悖乱之极。允禟,著革去贝子,撤其佐领属下,并行文陕西督抚,嗣后仍有擅称允禟为九王爷者,从重治罪。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三十四》

雍正是怎么抓胤禩的(老九胤禟雍正将他革爵)(4)

03

看《雍正朝实录》中的描述,貌似胤禟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哥。但实际上,胤禟作为皇子,不但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还勤于思考。

例如,据胤禟老师秦道然的供述,胤禟就曾设计出一种战车,并将样式说给秦道然,让他找人画出正规图纸来,给当时在西宁的胤禵寄去。

胤禟还懂点西洋文,并在西洋文的基础上,自创出了一套密码,用来与儿子弘旸通信。当然,胤禟这样做,除了觉得好玩以外,也是不想让雍正知道,他们信里的内容。但这却给胤禟,带来了祸事。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四,胤禟的下属毛太、佟保,从京城去胤禟那里,却被九门的人,在“骡夫衣袜之内”,搜出了一些书信,而且是用看不懂的文字所写。据胤禟留在京城的儿子弘旸交代,这是胤禟自己编的一种密码。雍正说,他并没有禁止胤禟寄信,但胤禟用密码来写信,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朕因遣人询问允禟之子弘旸,据弘旸称:去年十一月,佟保来京,我父亲寄来格子一张,令我学习,照样缮写书信寄去,我向佟保学会了,因此照样写信寄往等语。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

第二天,即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允禟就被革去了黄带子,名字也从《玉牒》中被抹去了。

著将允禟、苏努、吴尔占,革去黄带子,并令宗人府,将允禩、允禟、苏努、吴尔占,名字除去。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

雍正四年(1727年)四月十八日,雍正派都统楚宗、侍卫胡什里,将胤禟带来京城。而胤禟的家眷,则让地方上的官兵,严加看守。

庚辰。谕宗人府,允禟,著交与都统楚宗、侍卫胡什里,驰驿从西安一路来京,沿途酌量派兵看守。伊之妻子家口,著总督岳钟琪、巡抚图理琛、石文焯等,派地方官兵,严行看守。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三》

胤禟是被“三条锁锁拏”着,一路带往京城的,而据雍正所说,这是楚宗、胡什里擅自决定的,并不是他下的命令。

又谕。朕从前差胡什礼,前往带领塞思黑回京,伊并未请旨,私与楚宗商议,擅将塞思黑用三条锁锁拏。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七》

但雍正也没有下旨,不要锁住胤禟。雍正觉得,既然都锁了,那就干脆锁牢一点,可是,楚宗、胡什里,后来又将锁胤禟的锁,给松开了。在雍正看来,楚宗、胡什里,是有意在照顾胤禟。

胡什礼、楚宗、从前不待朕之谕旨,私将塞思黑锁拏,后又故意将锁宽松,任其脱卸。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七》

不久,雍正又不想让胤禟进京了,而是让他暂时留在河北保定,由直隶总督李绂看管。

雍正四年(1727年)八月二十六日,李绂有递上题为“奏报塞思黑患病危笃情形事”的奏折。可第二天,即八月二十七日,44(虚)岁的胤禟,就病逝了。

尽管胤禟已经去世,雍正还是下令,将胤禟的家眷,都带去保定。

又谕。塞思黑病故,著尚书法海,驰驿速往西大通,将塞思黑之妻子家属,尽行带至保定府。著派太监二人,随法海前往。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七》

雍正四年(1727年)十二月初三,雍正没有同意康亲王崇安等人,要求将胤禩、胤禟家人正法的提议,只说胤禩、胤禟虽然敢公然违抗旨意,却也没有谋逆的举动,所以,胤禟的妻子,被遣回了娘家,由其娘家人,严加看管。胤禩、胤禟的其他家人,被交给内务府总管安置。胤禟的第7个儿子四保,不用跟着去,因为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九月时,康熙皇帝就做主,将四保,过继给了努尔哈赤的玄孙尼雅哈(其曾祖父是费扬果)为嗣。

塞思黑之妻,逐回其家,严加禁锢。阿其那、塞思黑之眷属,交与内务府总管,给与住居养赡。四保,既系过继尼雅哈母之人,著仍留伊家。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五十一》

雍正七年(1730年)十月初六,当年在保定负责圈禁胤禟事宜的李绂,被雍正交给刑部审问,虽然,这主要是因为李绂弹劾了雍正的宠臣田文镜,但也有部分是因为,胤禟去世后,有流传着,胤禟是被雍正害死的说法,雍正就怪李绂,没有及时出来澄清。

而李绂,并不将塞思黑自伏冥诛之处,明白于众,以致启匪党之疑议,则李绂能辞其过乎?至田文镜之在河南,公忠为国,而李绂、蔡珽,以其参劾黄振国、汪諴等,遂极力陷害,朋比为奸,指使谢济世捏款诬参,欲令言臣挟制朕躬,必遂其私怨而后已,此风何可长也?李绂、蔡珽,著交刑部讯取确供。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八十七》

雍正是怎么抓胤禩的(老九胤禟雍正将他革爵)(5)

结束语

虽然雍正对胤禟不怎么样,但并没有为难胤禟的母亲宜妃。宜妃与其他有成年儿子的康熙遗孀一样,搬到了宫外自己儿子的府上养老,当然不是胤禟的府上,而是胤禟的同胞哥哥——恒亲王胤祺的府上。

又马起云云:塞思黑之母亲自缢而亡。现今宜妃母妃,朕遵皇考遗旨,著恒亲王奉养于伊府中,而逆贼等以为昔年自缢,真鬼魅罔谈也。

——《大义觉迷录》

胤祺在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日去世,享年54(虚)岁。1年多后,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也去世了。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