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要说越王勾践的八把宝剑,还得从头讲起。

话说,上古有昆吾山。

据《山海经》卷五《中山经》记载:

“(阳山)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lóng chí],食之不眯。”

这段记载是说:

从阳山再往西二百里,有一山,此山名为昆吾。昆吾山储藏有丰富的赤铜矿石。昆吾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猪一样,但是,却长着角;它发出的声音,就如同人在号啕大哭一般;它的名字叫蠪蚳;如果吃了它的肉,那么,人就不会做噩梦。

话说,昆吾上赤铜矿石储藏量非常大,这种赤铜矿石的颜色就如同火焰一般。

当年,黄帝征伐蚩尤时,他就把自己的军队布阵排列于昆吾山所在之地。军队在此,需要饮水。黄帝派人挖掘井水,以供军需。可是,兵士掘地深至百丈,仍然没有碰到地下的泉眼,当时,仅仅看见火光如同星星一般。

昆吾山之地,其土石多呈现丹色,将此山出产的矿石烧炼之后,可以炼制出铜来。这种铜的颜色为青色,制成锐器之后,非常锋利。

后来,到了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派遣工人用白马、白牛祭祀昆吾山之神后,便开采昆吾山的矿石,用以铸造宝剑。

经过一番辛苦锻炼之后,铸剑师为越王勾践铸成八把宝剑之中的精华。

这八把宝剑的精华是怎样的利器呢?可详细叙述如下:

第一把:掩日宝剑

何谓“掩日”?

也就是说,用这把宝剑指向日头,那么,白天太阳的光芒都会变得暗淡;即,此剑可遮掩太阳的光芒。

为何会这样,按照古人的说法,此剑乃是金阴,阴盛则阳灭,故其能掩日。

第二把:断水宝剑

所谓断水,就是说,用这把宝剑划水,水会分开,而不再聚合。

诗仙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有名句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或许,李白那时,也听说过断水宝剑。他诗中有此一说,是否是反其意而用之呢?

第三把:转魄宝剑

魄,指月魄。

所谓转魄,就是说,如果用此宝剑指向月亮,月中的蟾兔会为之倒转。

第四把:悬翦宝剑

所谓悬翦,就是说,飞鸟从空中飘过,不慎碰到这把宝剑的利刃,它们瞬间会被干净利落地斩截而断。

第五把:惊鲵宝剑

所谓惊鲵,即鲸鲵(即鲸。雄曰鲸,雌曰鲵。)都为之受到惊吓。

也就是说,携此宝剑,泛舟海上,鲸鲵都会因这把宝剑受到惊吓而潜入深海之底。

第六把:灭魂宝剑

魂,指鬼魂。

也就是说,持此宝剑,夜间行走,魑魅魍魉、妖魔鬼怪都会为之退避三舍。

第七把,却邪宝剑

所谓却邪,是指,妖邪为之退却。

也就是说,有却邪宝剑在手,妖魅见到之后,都会乖乖降伏。

第八把:真刚宝剑

这把宝剑,刚硬锋利,可以切开玉石、斩断金属。此剑切玉断金,就如同削割泥巴木头一般。(即今所谓之削铁如泥。)

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这八把宝剑,乃是顺应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之气,精炼铸造而成。

以上为越王勾践之剑。

越王勾践剑都有啥秘密(越王勾践采昆吾之金铸造的八把宝剑是怎样的利器)(1)

下面,再说一说吴王之剑。

传说,昆吾山特产一兽,它的体型大小就如同兔子一般,其雄性的毛色,就和黄金没有两样。此兽以昆吾山土下的丹石为食物,它可以在地下打很深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巢窟。此兽还会以铜铁为食物,它的胆、肾等内脏全都如同铜铁一般。其雌性的毛色,白如纯银。

当日,吴国武库之中的兵刃铁器等,全都被昆吾山之兽吃光。吴人不知,大为奇怪:兵刃铁器全部消失,那些封存兵刃铁器的封帖却都还在。

为此,吴王命人搜检武库,找到窟穴。最后,猎取了两只兔子一般的昆吾山之兽,一只银白,一只金黄。杀掉此兽之后,抛开其腹,它们的胆、肾等内脏,全都如同铜铁一般。至此,吴人才知道,其武库之中的兵刃铁器,是此二兽吃掉。

于是,吴王下令,召集铸剑工匠,将昆吾山之兽的胆、肾熔铸成剑,后得一雌一雄二把宝剑,雄剑名曰“干将”,雌剑号称“镆邪”。

干将、镆邪二剑,可以切开玉石,可以斩断犀牛角,吴王深以此二剑为宝。

因为有此二宝剑助力,吴国曾经称霸一时。

后来,干将、镆邪二剑,被装在石匣之中,埋藏地下。

等到晋朝中兴,有一天晚上,紫色之光直冲斗、牛二星。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张华委派雷焕为丰城县令,在紫气升腾处挖掘,得干将、镆邪二剑,张华与雷焕各取其一。得剑之后,命人用华阴之土檫拭,其剑光耀射人。

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惨遭杀害,张华的那把宝剑也不知去向。

雷焕的那把宝剑,传给了他的儿子。一次,雷焕之子佩戴宝剑,渡过延平津,宝剑鸣叫着飞进水中。他马上命人入水找寻,其时,但见双龙屈曲缠绕,在深潭之下;又见双龙目光如电。于是,便不敢前去找寻宝剑了。

干将、镆邪遂消失于世间。

(全文结束)

越王勾践剑都有啥秘密(越王勾践采昆吾之金铸造的八把宝剑是怎样的利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