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1)

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2)

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3)

家族财富经理人

除了中国,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热门新兴投资市场。国外出了不少书,如《钱进印度》、《龙与象》和《中国龙与印度象》等,这些书在今后的几卷《投资者文摘》中都会选摘,但《印度:下一个经济强权》(台湾财讯出版公司,2007年4月第1版)与众不同。

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4)

该书作者亚伦·塞斯是一位投资人士,最早从事的是金融记者,而后是证券分析师。与诸多由记者写的著作的最大不同是,他以投资者的眼光看印度。我自己是金融记者,也做过证券分析和投资,我深知两者表面相似,实质区别极大,今后我会指出具体的事例。为了调研印度,2004年我曾专程去过当地考察,一直留意有关印度的资料,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最好,尽管名气没有什么象啊龙啊的书大。

在《印度:下一个经济强权》中,亚伦·塞斯很全面地介绍了印度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扎扎实实地分析了水泥、钢铁、矿业和石化等传统蓝筹股并指出其竞争力所在,这在人云亦云、只关注印度IT产业的记者文字中是看不到的。希望读者在下面两卷的《投资者文摘》中继续关注亚伦·塞斯。

台湾的《财讯》杂志是我十多年前的最爱,现在由于在大陆订阅实在太贵而放弃了,不过,其出版社的书,我还是经常买。《避险基金交易秘辛:顶尖避险基金经理人谈全球市场》(2007年4月第1版)的中译文就是由财讯出版社出版的。

可能是为了销路吧,中文书名译得不怎么样,我初次看到它时,并没有购买的意愿。不久前,胡海告诉我,他正在看一本名为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 Top Hedge Fund Traders on Profi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s的书,说写得很精彩。我的直觉是这两本书有联系,便与胡海确认作者,果然是一个人。如果我忽略这个信息,恐怕就得我们自己翻译了。

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5)

作者卓布尼是行家里手,所以采访很到位。我很感叹,现在卓越投资人士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已不是巴菲特等人的专利了,这样下去,财经记者早晚得靠边站。

当然,卓布尼采访的人物不是篇篇都精彩,我们选了几位出类拔萃的,像本卷选的《家族财富经理人》就很好。受访者莱特纳外界的名气不大,却有真货色,思考力很强。

比如,他将不使用杠杆的传统投资基金(real money)与避险基金作比较,发现有四大差异。其中的第一大差异是风险管理,像哈佛与耶鲁等大学基金是将多元化投资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它们先设定资产配置,然后不断调整投资组合,如原来的资产配置是50%的股票和50%的债券,现在股票下跌20%,投资人必须卖债券买股票,进行再平衡。这些实质资金的管理人绝不可能空仓或不投资。而避险基金会在某个时点切断风险,也就是当投入的成本比不投入的成本大出许多时,他们就会持有现金部位,先不投资。

虽然两种风险管理的模式各有千秋,但前者看似呆板的风格却大有道理(其经理人的理念是:“如果不投资,就无法赚取风险溢酬。长期而言,我希望可以获得风险溢酬。”)。莱特纳就认为,缺少风险溢酬很难大举获利,偶尔人们会因为市场崩盘而捞到一笔,但长期而言,持有多头部位的获利较多。

两种基金的另外三大差异是:用不用杠杆、资产选择是否多样化以及赎回机制。最后一点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者的投资风格,大学基金和家族财富管理都会长期存续下去,所以他们的投资也是长期的,而避险基金的投资期间则是一至三个月,经理人必须承担无效率的风险,舍弃较长期的获利机会。

顺便一提,这也是为什么我比较担心国内信奉长期投资的基金可能会出状况的原因。一旦市场转势,资产组合市值一年暴跌个50%和个股暴跌80%不是不可能。这时正是价值投资最好的时机,但往往也是受托人心理崩溃要求赎回的时候,被大量赎回的基金可能一蹶不振。

长期投资要与长期资金相匹配,所谓的长期资金并不是客户的自我声明或愿望,而是由资金的本身属性决定的。换句话说,现今中国的绝大部分的资金(尤其个人)是短期的,它们能待在市场的时间和获利程度多少相关,经不起大挫折。

价值控制价值投资的方法(价值投资的好时机)(6)

如果要评选《投资者文摘》的“专栏作家”,无疑是芒格先生。芒格的文章一般都离股市比较“远”,本卷选的这篇《对实践思维的实践分析》却细细分析了一家上市公司可口可乐的竞争力所在,采用的手段当然还是芒格式的。好玩的是,芒格在后记中承认这篇1996年所作的演讲几乎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如果它在中国的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可能是芒格先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塞思·卡拉曼:苦恼的卖家,缺失的买家》仍选译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所著的《价值投资》一书。卡拉曼非常强调“安全边际”,但在持续高涨的大牛市时期,“便宜”的证券难觅,他便在交易世界以外寻找理想的标的物,如被剥离出来的资产和问题债券(破产或面临破产威胁)等冷门资产。我们之所以连续介绍这些人物,无非是告诉大家价值投资并非仅是“买入好公司,然后一直持有”那般简单,至少是多元的。

《管他的,就做吧》(台北平安文化,2007年9月第1版)的作者是维京集团创始人理查·布兰森,要说企业家,他一定是真正的一位,我对他是既佩服又好奇。前几个月见有报道,说维京航空头等舱安置了按摩椅,真有创意,也体贴客户,真厉害。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