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很多小伙伴都选择了延时就业,而且更多的人也加入到了考研和考博的大军。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了80万,增幅达到21%。与此相呼应的,国内硕博生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现在在很多平台上,论文写作都成了热点的话题。俗话所:一入科研深似海,论文刚需保毕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快速写出一篇SCI论文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谈谈这个话题。

➤ 一、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科研的idea。这个idea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老板给的,还可以是从师兄师姐那里请教的。不管是哪一个,一定要是老板同意的,这点非常关键。因为我遇到过有些小伙伴做了老板不感兴趣的课题,文章写好了也会被一直压着。

工科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难度(中科院博士分享)(1)

➤ 二、有了科研idea之后,下一步不要着急做实验。而是先读一些相关的文献,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研究内容的雏形。比如我们做这个研究是为了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表征测试?需要什么实验条件?数据讨论中可以对比哪些文献?如何判断数据的好坏,正确与否等。

➤ 三、接着我们就需要列出一个outline,比如:

1. Idea。

2. 所需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包括表征种类,比如透射电镜,红外,紫外等。

3. 实验预期结果,也就是解决的问题需要做说明实验,得到怎么样的数据。

4. 数据讨论相关的文献准备。

5. 写作初稿。

大家可以发现,原来写文章是从idea就开始了,而不是说把实验做完了才开始写文章。在这种思路里,以写文章的角度去做实验,可以随时提醒你当前所作的应该写在文章的哪些部分。并且这些部分是以怎么样的形式呈现的。如此才能更好地安排实验,尤其是对比实验。因为如果只是一味做实验,你可能不知道哪些对比实验需要做,哪些可以省略。写出一个outline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 四、按照上面的outline和时间线,当收集到相应的实验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作初稿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论文的引言,那么你可以先写实验部分(方法和材料)。请注意,写实验部分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因为评价实验部分写的好坏,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可以让别人独立重复出来。比如相应的化学计量,溶剂,反应条件等必须真实有效。

写完方法和材料部分接着是写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和与别人工作的对比。原来写outline的时候,你应该已经准备好了写作文献,直接比葫芦画瓢就可以。

同时需要注意,你现在写的只是初稿,不用保证每句话,每个字都完美。以后你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润色文章。现在只专注于说出需要说的所有内容即可。换句话说,语法拼写在这个阶段都不重要。实在写不出来英文的可以先用中文表达出来,以后再翻译。这个时候写初稿最重要的就是一气呵成。

工科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难度(中科院博士分享)(2)

➤ 五、完成初稿后,你现在需要重新阅读并寻找全局性的组织/逻辑问题。我们需要确保每个句子和段落都能很好地衔接到下一部分。比如转折过渡,对比过渡等。这也是确保论文符合逻辑或者容易读懂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建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将你的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如果你有时间),这样,你就可以开始用全新的眼光进行修改和润色。

第二次开始润色自己文章的时候逻辑基本上不要修改,因为逻辑问题应该在我们的outline中已经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下来了。而且一旦有了逻辑的调整,很可能会牵涉补充实验或者讨论方向的改动,这样几乎是重新来写文章了。所以这时候就是对语言,段落结构的微调;对拼写,语法的检查;对文章结构的再次梳理和确认;对文章结论的再次审视和肯定;对文章意义的提高和“吹牛”。

In summary,我所说的文章出得快,不是什么写作的捷径,而是一种能提高效率的思路,那就是outline坚决不能偷懒。有了outline,我们就相当于有了导航,去哪里一目了然,让我们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侯老师(笔名:心若止水)。中科院博士,洪堡学者,仍在欧洲努力科研。喜欢和大家交流科研中的酸甜苦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