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花月球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1)

1:人与物的关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人心叵测,更是无法衡量。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看了以后很生气。

8月14号新北市仁爱路,一辆市价约290万元宝马轿车内,2岁的儿子被父亲反锁在了车内。天气炎热,情急之下,孩子父亲报警,请消防员破窗救人。

意外的是,孩子救出来了。男子却质问消防员:“为何刮我车门的板金”!

出勤消防员解释说:破窗的过程难免会对车辆造成损伤,请对方理解。遗憾的是,男子还是表情不悦的离开了。

这消息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东郭先生和狼。但仔细往深处想,却是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宝马车虽然值钱,很多人却常常忘记了一件事,与生命相比,一切外物都不值得一提。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2)

梁濑溟曾经说过: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内心的关系,并且说处理这三种关系,顺序不能颠倒。

正确对待我们生命以外的东西,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身外之物和身内之物

在哲学上,人们通常把“物”,分为了两部分“身外之物”和“身内之物”。

有人这样定义它们的概念。将金钱、财富、地位、权势、荣誉等等定为身外之物。人的信仰,希望,智慧,节操,好奇心,激情等等思想和情怀,定义为人的身内之物。

被身外之物束缚的人常常丢失了本性,而积极促进心内之物,修炼,修养,可能会开拓出不一样的生命世界。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

正是物欲让我们产生了行为差异,和选择差异。因此人想要真正意义上放下欲望,让身外之物不打扰内心的选择,基本不可能。

很多时候,人们在危机时候选择了珍爱生命,危机解除就将身外之物重新放回了手中。

而还有很多人,即便是在危机时刻也没有看清楚,我们应该如何无选择,生命与身外之物的关系。在更多生活中养成的欲望认知,造就了人的行为和习惯,在行为惯性的趋势下,人们依旧选择了习惯中的认知。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3)

生活也因为这种选择,呈现了转折。这些转折里,有悲剧,也有庆幸,更多地是对人生的唏嘘。

3:身外之物与生命本末倒置

前一段,网爆了这样一个案例。

湖北武汉汉口姑嫂树路34号,发生了一起面包车自燃事件。

刘女士和自己的丈夫,因家亲戚过世,拉着很多花圈等殡葬用品,开车去殡仪馆送葬的路上,发生了车子自燃。停车后,刘女士想到大火会烧毁财物,便到汽车后面,打开后车门准备抢救物品。结果一打开后车门,车子突然发生爆燃,火一下子把整辆车子烧着。她的丈夫因车门反锁没能及时逃生,导致全身有百分六十以上被烧伤。

幸亏周围群众报警,消防员施救及时,丈夫才没有危及生命,不过身体百分之六十的皮肤,严重烧伤。

事后众人指责刘女士只顾财物,没有第一时间拨打消防电话,也没有第一时间抢救丈夫的生命。面对一片指责,刘女士痛苦无比。这样的结果,不是她想看到的,她也从来没有想到因为抢救财物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她能够做的只是行为惯性的驱使。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4)

实际上刘女士不是个案,除了刘女士,大量的飞机火车突发状况引发的,因为拿财物事件丢了性命的也很多。

英国航空在对过去5年里,搭乘过的2000多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公布了这样一份数据。

61%的受访者表示,紧急迫降时除了已经在衣服口袋里的东西,他们不会携带任何物品逃生;

23%的人表示会带上能带的贵重物品;

6%的人要带上所有贵重物品。

这个结果直观的让世界看到了人性的欲望,以及为外物驱使的悲剧,真的让人惊心。

人们惊奇的发现即便是死亡在手边,依旧有6%的人会带上所有物品。

4:爱物论和剖腹藏珠论

《红楼梦》中有一个精彩的桥段,叫晴雯撕扇。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5)

故事的起因是贾宝玉因为金钏跳井,心情不佳,恰巧晴雯给他换衣,失手把扇子跌折。宝玉于是责备了晴雯。没想到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二人发生了口角。

因为扇子失和,自然也要从扇子身上修复情感。平静下来,晚饭时候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贾宝玉就做主让晴雯任性了一把,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甚至连宝玉和麝月手中的扇子都撕了。

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闺中事件,但宝玉却从这里,揭示了一个大道理,说出了一番对“用物”的态度。

他对晴雯说:“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这番理论看似是纨绔公子的荒唐言论,却透出一个想法,身外之物永远得为人服务。物品为人所用,才是物尽其用。不用,反而是耽误了物品的本身价值。

宝玉的想法接近的是,林黛玉也有一番关于“物”的理论。

四十五回,黛玉因为秋天来临病倒了,宝玉雨夜探。回去的时候,黛玉让他拿着自己不受雨水干扰的玻璃绣球灯,以免路上有闪失。

这个时候宝玉说,这个灯自己也有一个,但是很怕摔了,所以没带。

林黛玉便由此说一番剖腹藏珠的理论。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6)

她说

“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黛玉的意识很明确,与生命相比,一切都不重要。她引用了剖腹藏珠的典故,来加强自己的论证。

剖腹藏珠什么意思?

曾经有这样一个典故。唐太宗和侍臣们闲谈,讲了一则寓言说,西域有个商人,偶然得到无价之宝的珍珠,因为非常喜爱,很怕被人盗去,他东藏西藏,搁在哪儿都不放心,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剖开自己的肚子,把珍珠藏在了里面。事情的结果是,珠子稳妥了,命也就没了。

故事看似荒唐,却是很多人正在做着的事情。

无数贪心的人总是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

5: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任何时候本末倒置为物伤身,都不长久。

我们对这个世界怀抱的态度应该是:“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男子为救妻子被大火困住严重烧伤(女子为救财物致丈夫身体烧伤)(7)

身外之物放得下,海阔天空好心情。

金钱物欲,不足为赘,荣辱与成败,不足为耻,一切看淡看开,也才能临机有正确决断。

看这个世界的很多形形色色,我们不能不惊心,为一些身外之物,红尘枯骨,甚至搭上整整的一生,真的不值得。

其实生活的经验早就告诉过我们,一切可以用双手赚取的东西,都不是人生的问题。

能够造成困扰的只有天意造就,和不可逆转的命运设定。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经历都是极其少见。所以你真的不用为了一点货物,首饰,甚至钱财,把自己的生命,置于险地。

我们的老祖宗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只要生命在,一切奇迹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