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雅典贵族出生。师从苏格拉底,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三人并列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1)

他热爱哲学,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真实存在,永恒不变;“现象世界”不过是人感官接触,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由此他提出了新的认识论,并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青年时代的柏拉图热衷政治,创立了哲学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在他看来,哲学家不应该躲在象牙塔里,而应该同时也是政治家,求诸实践。为此,他四处周游,从事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设立了一所学院,直至逝世。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2)

他著述颇丰,留下了近 30种作品,大多用对话体写成。其文体之优美亦堪称文学史上的典范,包括《理想国》、《会饮篇》、《斐多篇》、《美诺篇》、《费德罗篇》等著作,为历代学者竞相传颂。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3)

内容简介

柏拉图生活的雅典时代,已过全盛时期,于斯巴达之战以失败告终,18岁就征战沙场的柏拉图与全雅典人充满沮丧和失望之情。

强大国家为什么会衰败?他与导师苏格拉底多次探讨。在苏格拉底看来,其根源就在雅典民主政体上。未受训练的民众抽签轮流执政,被政客、阴谋家操纵,举荐、罢免、处死统治者过于随意,导致国家不稳定。柏拉图钦佩老师的观点,却没想到,苏格拉底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4)

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他决心要去寻找一种理想的国家,开始环游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克里特等地,并尝试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结果以失败告终。理想与现实矛盾,使他不得不退而著作,用文字来探讨治国之道。在他的壮年时期,写成了《理想国》一书。

这部著作与柏拉图其他作品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例,是柏拉图对个人哲学思想的总结,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方面的问题,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5)

《理想国》开篇主题是“正义”,并以此拓展引申,分析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国家的正义”。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国家必须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四种品德。国家的智慧包含在少数治理者身上,国家的勇敢属于它坚强的卫士,国家的自制体现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和谐。如果拥有了这三种德性,也便拥有了正义。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理想的国家必须先要有理想的人国家也应当由最有知识的人来领导。谁最有知识呢?柏拉图认为是哲学家。他认为,哲学家成为国王,能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国家乃至全人类都会永无宁日。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6)

对如何培养和选择治国者之才,柏拉图认为应当自幼培养,婴儿一生下来,就要作为国家的财产把他们集中起来培养。最初的十年要以体育为主,首先把身体练好。然后用音乐培养他们的心智,进行道德教育,树立伟大的信仰。

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而死(苏格拉底的死让柏拉图悲愤不已)(7)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识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是《理想国》一书的主要特点,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