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考87:东北“冯家门”之“幼字门长”杨金声

相声辈分冯巩(相声考冯家门)(1)

杨金声,生于1926年,1957年和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等一起拜杨海荃为师。

东北冯家门第四代大都是以“幼”字命名,譬如魏幼臣、刘幼山、赵幼樵、金幼实、陈幼新、高幼峰、李幼刚、冯幼封等,其门长就是杨金声。这一拨相声艺人都是相声界的宝字辈。杨金声应该是杨海荃门下的三弟子,沈阳相声后辈一般都喊他“杨三爷”。

杨振华17岁时沈阳铁路中学毕业,已经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才了,被安排到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任民警、文书等职。相比杨振华,杨金声文化水平更高,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学毕业生。建国前东北大学毕业生,对于老百姓而言,可是神一般存在,不是谁想上大学就能上的。放眼整个相声圈,初中毕业生很多,初中没毕业的也有一大拨,正儿八经整点大学毕业生,那可是凤毛麟角。无疑,杨金声是当时相声圈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

文化水平这么高,出身自然不会低。杨金声的祖父和父亲都大有来头,分别担任过东北张氏父子的秘书。杨金声年轻时候是妥妥的杨少爷,少掌柜。少爷的生活自然不同于穷人家生活,看戏、听书、听相声是家常娱乐而已。

东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杨金声从少爷变成了自家工厂的安检员。工作变了,但爱好没有变,他工作业余经常找杨振华、王志涛、金炳昶几个人交流切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0世纪60年代初,杨金声与杨振华都在铁西区曲艺团,两人合作创作表演的新相声轰动一时,代表作有《北大仓》、《新居》、《谁说不光荣》等。两人靠着这些相声段子名气越来越旺,如日中天。

相声辈分冯巩(相声考冯家门)(2)

相声辈分冯巩(相声考冯家门)(3)

因为文化高,杨金声的相声偏“文”:有一股书卷气。当然,东北冯家门相声艺人思想整体开放,这位文理文气的相声艺人没有穿起传统的长袍,而是穿着西服,说起了反映新时代的新相声。

“文革”中,这位文化水平高的艺人,自然被下放,他回到了工厂,因在热处理车间劳动时间过长,造成嗓子病变,发声困难。

“文革”后,杨金声年纪也大了,身体状况不大好,就较少出现在相声舞台。

2012年8月,杨金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对于师兄的去世,杨振华难掩悲伤,写下“一生酷爱‘春口’,半世抱憾而终。来未惊动乡里,去亦不扰亲朋。带走难圆之梦,留下人间真情。”这样的悲情文字。

还别说,这位身体不大好的“幼”字辈门长,竟然活了86岁,真是应了那句“病恹恹活一千”的老话。

杨金声是德云社郑好的师大爷(师伯),对于杨金声的去世郑好非常难过,微博发文道:

“惊闻杨金声先生去世!老先生不仅是我的亲师大爷,也是我的引见师,回想当年见我师父王志涛先生时,我师父并无收我入门之意,是杨金声先生一句‘志涛不管你收不收,这个小徒弟我替你收完了’才将我带入相声‘冯家门’,我念老人家一辈子好!”

对,郑好拜师王志涛时,引保代三师分别是杨金声、马宗瑞、马国忠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