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屮部》: “㞣,艸初生,其香分布。从屮从分,分亦声。芬,㞣或体,从艸。

译文:“㞣,草叶新生,它的香气四处分布。从屮,从分。分也是声部。芬,㞣的或体,从艸。”

《说文》屮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千字文全文翻译版及释文(兴嗣白发与千字文)(1)

㞣(芬)是形声字,上从“艸”。“屮”、“艸”在用作形声字的表义偏旁时常可相通。汉代文字承袭《说文》或体的写法,沿袭至今。本义是指香气。 引申之亦比喻美名或美德。《晋书·桓彝传论》:“扬芬千载之上,沦骨九泉之下”。

“抱蕙兰芬,吐蔷薇刺”,形容文人抱济世之情怀,作刺世之文章,出自《新千字文》。

《新千字文》以1000个不重复的常用汉字,概括、品评了中华五千年兴衰史,有人宣称其艺术性、思想性均已超越古《千字文》。也有人认为:《新千字文》只侧重于中国的人文历史,对自然、地理、建筑、礼仪、修身养性等方面仍不及《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翻译版及释文(兴嗣白发与千字文)(2)

元黄原为玄黄,避玄宗讳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也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同时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的向往。

关于《千字文》的成书的故事也有一段记述,就是“兴嗣白发”的故事。

据《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