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男性群像

去年播出的谍战剧《对手》里,出现了史上最惨的CP组合。郭京飞和谭卓饰演的间谍夫妇被称为“贫民窟版的史密斯夫妇”,二人最终双双落网的结局,也在很多观众心里留下遗憾。最近,郭京飞和谭卓“再续前缘”的消息引发社交平台讨论。郭京飞也在微博调侃道:“没想到吧,又是我俩。”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1)

这部让“百万夫妇”住上大house的新剧,是首播于3月27日的都市爱情剧《追爱家族》。在这部剧里,退休老教师齐国盛和三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各自展开了一场“追爱之旅”。郭京飞和谭卓也终于不用每天困在上级任务和柴米油盐里,而是上演了一出轻松愉悦的都市喜剧。

在遍地都是强化各种现实焦虑的都市剧里,《追爱家族》像是一道“饭后甜点”,用喜剧的形式消解婚姻危机、代际关系等底色沉重的社会议题,在书写平凡日常的同时,化解了成年人生活中的焦虑。

云合数据显示,《追爱家族》以12.86%的市占率位列第二,证明了这类剧集切中了部分用户的观剧需求。

更值得讨论的是,在荧屏上消失已久的“男性群像剧”,在这部剧中完成了贴近时代的突破。无论是男性角色的新表达,还是透视当代两性关系的新视角,亦或是呈现男性在社交关系里所处的位置,都为市场提供了激活一个内容赛道的机会。

新时代男性群像

女性群像剧处在时代的框架之下。作为能容纳家庭,职场,友情,爱情等多个热门话题的类型,瞄准庞大女性受众的女性群像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进击之旅。

从2020年聚焦不同年龄层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到2021年播出的《爱很美味》《我在他乡挺好的》,女性群像剧也逐渐找到了一套更贴合时代的表达语法,在当下的语境下和舆论环境形成互文。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2)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逐渐在剧集市场减少的男性群像剧。从故事结构上看,男性群像剧和女性群像剧的本质并无不同,“群像”意味着更多可覆盖的主角样本,而不同的样本又能衍生出不同的支线,进而丰富剧集内容。

依照这个思路,男性群像剧也曾经有过符合时代的标杆式作品。2007年,《奋斗》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男主角陆涛有两个父亲为其保驾护航,经过了一系列并不怎么困难的挫折,最终走向人生巅峰。这套叙事奠定了男性群像的基本模式。此后几年内,《男人帮》《北京青年》等一系列男性群像剧接连出现在荧幕上。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3)

不难看出,早期的男性群像剧,倾向于塑造“完美主角”,这种思路和网络文学中的“男频爽文”存在某种内在相似性:通过偏偶像剧的呈现形式,书写男性职场奋斗史,以“爽感”来烘托剧情的关键转折点,再以团圆结局收尾。

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过去男性群像剧中,普遍被脸谱化处理的女性角色,和固有的男性作为上位者主导事业和感情走向的叙事模板,已经失去竞争力。再加上剧集市场逐渐上升的女性受众比例,Q1的最新数据显示,爱优腾芒四家平台的女性观众占比都在67%以上,腾讯视频甚至高达78%。双重作用下,男性群像剧的出现频次正在降低。

对比之下,可以看到《追爱家族》为男性群像剧带来的新鲜感——这是个妥妥的“男性家族”,一家六口人里,只有谭卓饰演的“二嫂”一个女性角色。父亲齐国胜的妻子去世多年,独自将三个儿子抚养长大。三个儿子里,郭京飞饰演的老二齐天佑是家庭里唯一“脱单”的人,与肖楠结婚后,生下了家中最小的男孩齐墨文。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4)

在角色的塑造上,《追爱家族》找到了一个切中时代脉搏的平衡点。首先,是颠覆了过去男性群像剧的“精英化表达”。去完美化已经成为剧集打造主角人设的一个新思路,就连过去热爱“霸道总裁”的甜宠剧,都开始塑造更贴近平凡生活的男主角了。看起来,比起狂开金手指的完美男性,当代观众更喜欢有AB面的真实男主角。

以剧中的大哥齐天佐和二哥齐天佑为例,虽然两人是双胞胎兄弟,但性格却完全不同,特征也非常明显。齐天佐的扮演者贾乃亮提到,最初拿到剧本时,他的角色是二哥,郭京飞演大哥。后来经过讨论之后,二人都觉得对方的角色更适合自己,因此调换了角色。

在《追爱家族》里,每个男性角色都各有各的缺点,老三齐天在剧集开始,就上演了一出“烧炭逼父”的情节,老大齐天佐则在经历“骗婚”事件后,因为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开始了“花天酒地”的游戏模式。不过,也正是这种“反差感”,拉出了较为明显的人物弧光,当三兄弟在经历了很多事情,逐渐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后,观众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成长。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5)

三位男主角之外,这部剧的女性角色也摆脱了根植于男性审美的限制,出现了个性鲜明、人设丰富的不同女性样本。剧中着墨最多的女性肖楠,是整个家族的担当,谭卓用“通透”来评价这个角色:“她是其中对真实生活生存法则最通透的那个人,对于齐家这些与社会不太相融的老小来说,她无疑是十分得力的。”

当角色有了AB面和成长线,也就意味着“去标签化”。《追爱家族》中的每个角色都像是观众身边的普通人,既有可爱的一面,也会做出一些让人“咬牙切齿”的事情。

不再被标签“绑架”的结果,是诞生了一群足够立体的角色,以及由他们串联而成的、贴地的家庭生活。

男性的“现实”和“焦虑”

生活永远具备击穿现实的力量,在《追爱家族》播出期间,“年轻人买房该不该靠父母”“父母教育方式差异”等热点话题轮番引发全网讨论,这意味着男性群像并不构成理解现实困境的阻碍,反而提供了讨论现实话题的新视角。

社会焦虑无差别地释放在所有人身上,而荧幕故事则是一种选择性的呈现。

过去的男性群像剧,倾向于呈现男性的奋斗史,他们的压力多数来自社会,而且通过一系列“开挂”般的操作,最终一切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女性往往被困在家长里短里。从这个角度看,《追爱家族》虽然是一出男性群像戏,但却不是绝对的“男性叙事”,而是从更多元的角度,为社会议题的荧屏呈现带来了新的增量。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6)

事实上,男性群像侧重事业表达,而女性群像倾向于呈现爱情,这种划分本来就是基于刻板印象而形成。男性在亲密关系里的所思所想,很大程度上不会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以碎片化的形态出现在社交媒体的各个空间。

在《追爱家族》里,男性在两性关系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都通过新的视角得到了表达的机会。

剧中所呈现的三对亲密关系属于不同类型:齐天佐向往自由,追求一见钟情,在和叶敏怡浪漫邂逅之后决定闪婚,因为女方缺乏安全感,二人在婚后多次出现信任危机;齐天佑和肖楠的生活看似风平浪静,但是由两人价值观差异而形成的“女强男弱”的家庭关系模式,仍然产生了诸多摩擦;小儿子齐天的感情故事更为曲折,经历了“十年备胎”的悲伤故事之后,才终于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7)

看似极富戏剧性的几段关系,实际上折射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因为恐惧婚姻从而选择游戏人间的齐天佐,是典型的“亲密关系障碍”,而追求“一见钟情”的背后,则是缺乏经营长期关系的能力的体现。要面包还是要爱情?是推崇浪漫至上,还是回到柴米油盐?这不仅是齐天佐的困境,也是部分当代年轻人在婚恋关系中需要面临的选择。

齐天佑则展现了中年男性在面临婚姻危机时的真实样貌,在与初恋重逢后,他不可免俗地陷入“白玫瑰与红玫瑰”的选择困难中,又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选择“逃避”,二度与肖楠离婚。

齐天佐的扮演者贾乃亮曾经提到,《追爱家族》是一个比较生活流的戏,所以几位演员在表演时,也没有局限在剧本本身,而是基于对角色的理解,采用更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希望能做到“源于生活”。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8)

同时,轻喜剧的处理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现实生活的沉重氛围,谭卓在决定出演该剧时就提到,之前的几部剧对她的消耗很大,所以想“拍个喜剧轻松一下”。

以家庭生活喜剧为底色,《追爱家族》也将触角伸至两性关系之外的代际话题。

小儿子齐天在剧集一开始,就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为了和“女神”董依依结婚,他假借自杀名义,要挟父亲给他买房,甚至说出“房产证上可以只写董依依名字”这样的言论,并因此引发大家的吐槽,更被贴上“巨婴”的标签。这段略显夸张的剧情背后,指向的其实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因为年幼丧母,父亲和两位哥哥对其过分溺爱,才养成了他这样的性格。

虽然是以“追爱”作为主线,但《追爱家族》也对几位主角的社会关系和事业选择做了一定篇幅的呈现。以齐天佑为例,他在接连经历了晋升失败、初恋回国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后,决定辞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9)

在处理问题时,齐天佑与肖楠经常发生矛盾。二人离婚的导火索是一桩赔偿事件,他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而处事更圆滑世故的肖楠则更倾向于大事化小,再加上初恋许欣的突然出现,让他产生了告别过去的冲动。郭京飞解释道:“他内心其实很矛盾。从小到大,大家都拿他当标杆,但实际上他深知自己并没有很厉害,这种外界的压力和现实的交织其实让他很不安。”

在讲述一出轻喜剧风格的家庭好戏的同时,《追爱家族》也在尝试触达更深刻的议题。几位主角追寻爱情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他们与自我对话、和解的过程,这种向内的认知,对被社会焦虑裹挟的当代年轻人,同样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追爱家族全剧剪辑(重新激活男性群像剧赛道)(10)

家庭剧所瞄准的,是观剧用户的最大公约数。在一个闹闹嚷嚷的大家庭里,能够包容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维度的情感表达。

从这个角度上看,《追爱家族》虽然讲述了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非典型家庭”,但情感的浓度向来不受性别限制,反而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感受。这是《追爱家族》在新时代下所进行的创作思路转向,也是当代男性群像剧可供借鉴的样本。

文 | 张嘉琦

编辑 | 张友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