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源头。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1)

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tōn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雝雝(yōnɡ)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yì),誉髦斯士。

【注】

徽音:美誉。:哀痛。雝雝:和洽的样子。无射:即“无斁”,不厌倦。: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残害,灭绝。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无斁:无厌,无倦。:美名,声誉。:俊,优秀。

【译】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析】

这是一首赞美文王的诗歌。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2)

皇矣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zī)其之,其(lì)。之,其(chēng)其(jū)。之,其檿(yǎn)其柘(zhè)。帝迁明德,串夷载。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mò)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wàng)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hù),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xiǎn)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guó)安安。是类(mà),是,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yì)。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注】

:读为“稽”,考察。式:语助词。式廓:犹言“规模”。:指直立而死的树木。: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修剪。:铲平。:丛生的树木。:斩而复生的枝杈。:开辟。:排除。:木名,俗名西河柳。:木名,俗名灵寿木。:排除。:剔除。檿:木名,俗名山桑。:木名,俗名黄桑。:借作“露”,败。:传布。:称王,统治。畔援:犹“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歆羡:犹言“觊觎”,非分的希望和企图。:福。:犹“巘”,小山。:夏楚,刑具。: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户县一带,殷末崇侯虎即崇国国君,《尚书大传》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城墙。:古代战争时将所杀之敌割取左耳以计数献功,称“馘”,也称“获”。安安:安闲从容的样子。:乃,于是。:通“禷”,出征时祭天。:师祭,至所征之地举行的祭祀;或谓祭马神。:招致。:安抚。茀茀:强盛的样子。仡仡:高崇的样子。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3)

【译】

天帝伟大而又辉煌,洞察人间慧目明亮。监察观照天地四方,发现民间疾苦灾殃。就是殷商这个国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国,于是认真研究思量。天帝经过一番考察,憎恶殷商统治状况。怀着宠爱向西张望,就把岐山赐予周王。砍伐山林清理杂树,去掉直立横卧枯木。将它修齐将它剪平,灌木丛丛枝杈簇簇。将它挖去将它芟去,柽木棵棵椐木株株。将它排除将它剔除,山桑黄桑杂生四处。天帝迁来明德君主,彻底打败犬戎部族。皇天给他选择佳偶,受命于天国家稳固。天帝省视周地岐山,柞树棫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栽种山间。天帝为周兴邦开疆,太伯王季始将功建。就是这位祖先王季,顺从父亲友爱体现。友爱他的两位兄长,致使福庆不断增添。天帝赐他无限荣光,承受福禄永不消减,天下四方我周占全。就是这位王季祖宗,天帝审度他的心胸,将他美名传布称颂。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类别分清眼中,师长国君一身兼容。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远光荣。已经接受天帝赐福,延及子孙受福无穷。天帝对着文王说道:“不要徘徊不要动摇,也不要去非分妄想,渡河要先登岸才好。”密国人不恭敬顺从,对抗大国实在狂傲,侵阮伐共气焰甚嚣。文王对此勃然大怒,整顿军队奋勇进剿,痛击敌人猖狂侵扰。大大增加周国洪福,天下四方安乐陶陶。密人凭着地势高险,出自阮国侵我边疆,登临我国高山之上。“不要陈兵在那丘陵,那是我国丘陵山冈;不要饮用那边泉水,那是我国山泉池塘。”文王审察那片山野,占据岐山南边地方,就在那儿渭水之旁。他是万国效法榜样,他是人民优秀国王。天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赏。不要看重疾言厉色,莫将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声不响,天帝意旨遵循莫忘。”天帝还对文王说道:“要与盟国咨询商量,联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钩援,和你那些攻城车辆,讨伐攻破崇国城墙。”临车冲车轰隆出动,崇国城墙坚固高耸。抓来俘虏成群结队,割取敌耳安详从容。祭祀天神求得胜利,招降崇国安抚民众,四方不敢侵我国中。临车冲车多么强盛,哪怕崇国城墙高耸。坚决打击坚决进攻,把那顽敌斩杀一空,四方不敢抗我威风。

【析】

这是一首叙述周王先祖功德的颂诗,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4)

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之,不日成之。经始勿,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zhuó),白鸟翯翯(hè)。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jù)业维(cōng),(fén)鼓维镛。於鼓钟,於乐辟廱(bì yōng)。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tuó)鼓逢逢(péng)蒙瞍

【注】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建造。:同“急”。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麀鹿:母鹿。濯濯:肥壮的样子。翯翯:洁白的样子。: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借为“鼖”,大鼓。:通“伦”,有次序。辟廱:离宫名。: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逢:鼓声。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析】

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5)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注】

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使人信服。:爱戴。:承。

【译】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析】

此诗是为赞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继承先王德业而作。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6)

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y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zhēng)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文王烝哉!

筑城伊(xù),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zhuó),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qǐ),武王岂不?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注】

:为发语之词。:美。: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假借为“洫”,即护城河。: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主干。: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

【译】

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君王真个是明王!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个是明王!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王!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析】

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当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可把此诗产生的时代确定在成、康之际。

诗经全文及详解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一讲(7)

大雅·文王之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