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两大基本功能文化保存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继承则主要指的是文化在时间上的赓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和继承功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等教育的特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高等教育的特征(浅谈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的特征

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两大基本功能。文化保存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继承则主要指的是文化在时间上的赓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和继承功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高等教育在文化传递方面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获取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对社会文化的保存和继承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传递文化、保存文化以及对于文化继承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除了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相比而言的特征之外,还有属于其自身的个性化特征。

第一,高等教育的高层次特征。从课程有关方面来看,高等教育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层次和较为深奥的理论,这是由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等教育是以普通教育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其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必然是基础文化的纵深发展。从培养对象主体来看,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身体与心智的发展方面都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在知识方面能够接受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将文化知识的学习自觉转变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时期,这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至为关键。除此之外,高等教育院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其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航标,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导引作用。

第二,高等教育的分科化特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日益呈现出繁杂化和精细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势必要想方设法生产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质产品,以此来满足社会进步对于精细化分工的需要。从目前高等教育当前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很大程度上都采取了分科教育的方式,其学科专业基本分为三大类别: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人文学科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逻辑性较强,而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则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很大的帮助。毋庸置疑,高等教育的这种专业化、系统化的分科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第三,高等教育的规律性和条理性特征。高等教育所传递出的文化外在表现形式是经过反复遴选、加工之后而形成的具有很强条理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对前代遗留的先进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条理性特征则体现在对后人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和继承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与文化交流功能

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还是高等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都是文化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流动的过程。文化传递功能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横向扩展的过程,即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进行扩展,这种文化扩展具有向单方面整体流动的特点。文化交流指的是多种不同的文化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进行扩展的过程,这种文化扩展具有向多个方向性流动的特点。高等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与文化交流功能可以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内发挥作用,比如教育领域、战争领域、艺术领域等,然而在诸多领域中各种高等教育活动依然是其发挥功能的最重要渠道。

第一,高等教育是文化传递功能与文化交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种文化能够被另一种文化所接纳,其基本前提条件是必须使这种文化在思想和文化内涵方面能够被另一种文化所领会,从而使这两种文化之间能够在互相承认与接纳的前提下进行有效交流。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将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在高等教育阶段,这使得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为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传递的主要力量。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载体,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语言,这无疑会对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高等院校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地。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其发挥文化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等院校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专业能力,既承担着知识传授的责任,同时又肩负着学术理论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成为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力量。每年各高等院校之间都会通过互派教师的方式进行对话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高等教育具有深层次传递文化的功能。有关学者认为,文化包含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这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概念,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显性文化主要指的是行为、活动等表现于外在形态的文化以及各种具有活动性的文化。而诸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术理论、思维模式等则属于隐性文化。只有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载体,隐性文化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也才能使高等教育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选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进程中大浪淘沙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日渐增多,于是便与人类对于文化学习的相对有限性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对所需文化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加以调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不断向着精细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文化结构也更加精细化,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日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文化选择功能要想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一是所选择的文化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二是所选择的文化应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高等教育在遵循以上两种文化选择原则的同时,其选择过程也往往表现出自身的显著特点:

第一,文化选择的自主性。高等教育在对文化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这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高等教育很难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以及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做出改变,但是在课程安排方面高校教师往往还是具有很高的自主性。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师在一定范畴内能够对自身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以及教材等进行选择,同时在进行授课以及进行科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看法,向学生发表自己对文化价值理念的观点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自主性。

第二,文化选择的时代性。高等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具有较深刻的内涵和较高的层次,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从内容方面看主要在于修身养性,而当代教育无论在文化内容方面,还是在思想内涵方面都更为丰富,同时还增加了很多科学技术含量高的方法和手段,更加追求在文化方面的实际应用功能。这种文化选择的时代性使得文化的历史演变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高校系统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之中。

第三,文化选择的丰富性。在高等教育的教学领域以及学术研究领域,汇聚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教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精英,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引领高等教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还注重将创新的科学文化成果向外界介绍、宣传和推广,促进科学文化理论的有效传播。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不同院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各种活动,比如科学论坛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扩大,并通过互相交流碰撞不断迸溅出思想和智慧的活化,进而构成了世界文化格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高等教育在文化方面的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内核。如果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缺少文化创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社会文明的进步。高等教育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乃至相互间的冲击碰撞。在当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创新功能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化与学术交流的核心。正是高等教育的这种特殊功能与地位,决定了其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说来,高等教育创新文化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是创新文化的主要渠道;其二,创新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和学生。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为社会优秀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升乃至人的精神方面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本身特有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自始至终都在以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诠释着文化价值的深刻内涵,代表了社会最先进的文化,并对社会风尚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周麟,系广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