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峰

记得1973年上高中时第一节语文课,讲得就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伟人的词自是文中翘楚,老师讲读的也是抑扬顿挫,洋洋得意。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词人在橘子洲头看到的“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百舸争流” 的美丽画卷,而是词人从心底里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饱含忧国忧民的自问和沉思。自此,橘子洲便在我的心中留下印记,尽管当时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2020年深秋季节,有幸来长沙小住,得以一睹橘子洲真容,登临楚之秀地岳麓山。此时,岳麓山上枫叶初染,橘子洲上橘果正红,正是游览赏景的好时节。

先登岳麓山,后行橘子洲。

岳麓山位于湘江之畔,长沙城中,海拔300余米,山虽小,却极有灵气。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一系列高校名校偎山临江而建,使这里成为湘地文化荟萃之地。自古楚地多才俊。昔时楚南公亦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近现代举大事的风云人物当中,从不乏湘中豪杰。岳麓文化在造就楚地人才方面当功不可没。

随笔岳麓山游记(登临岳麓山漫步橘子洲)(1)

登山从南门入,因主要文化景点皆在山之阳坡。岳麓山虽不高,但也陡俏险竣。到山顶去,可以坐索道,可以坐游览车,我选择了登石阶上山。最美的风景往往在山的最险处。通往山顶的路上,有近800个台阶,最陡俏处几乎无坡度。初登时感觉并不累,登到了半山腰,便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不过从身体里透发出来的,却是无限的舒展和畅快。随后便是每行百余台阶,便歇歇脚。途中的爱晚亭,处于山的半当腰,是一处令人喜欢的地方。此处深邃幽静,古树参天,泉涌如注,环境优雅。游客们到此,大多都会歇歇脚,拍照留念。

岳麓山植被极好,满山都是森林覆盖。遍植的枫树,刚欲透红。满枝的绿叶,偶有几片红叶,倒显得别有一番情趣。再停些时候,或将是漫山红遍的极美景致了。

站在岳麓山顶俯视,山下已是云蒸霞蔚,紫气氤氲,城中的高楼依稀可见,透出城市现代化的气息。

下山后已经过午,至小店稍食便开启了橘子洲之行。

随笔岳麓山游记(登临岳麓山漫步橘子洲)(2)

橘子洲伏卧在岳麓山下湘江的江流之中。洲者,水中绿地也。站在江岸看,橘子洲就像是行驶在湘江中的一条巨轮。

橘子洲长8公里多,为览尽两岸风光,决计步行环走。橘子洲头,用大理石雕刻的巨型青年毛泽东头像,昭示着伟人与橘子洲的一段不解渊缘。伟人的一曲千古鸣唱,成就了橘子洲的美名。当年,国家贫弱,列强欺凌,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伟人伫立橘子洲头,心事凝重,思绪万千。国将何往?谁主沉浮?救国之志,立然呈现。后经二十八年艰苦卓绝之奋斗,终于迎来了曙光。东方破晓,雄鸡鸣唱。

橘子洲上,游人如织。游览小火车来回穿梭,人行步道上人头攒动。许多人都是怀着敬仰的心情,来瞻仰伟人头像,并欣赏深秋时节橘子洲上的美景。

两岸高楼林立,一幅现代化的气派。据当地人介绍,两岸的开发建设,也就这十几年的事。橘子洲已摆脱了空谷幽兰似的离群素居,而是现美姿于闹市之中。北去的湘江碧水,流去了岁月,却也在不断地焕发着青春。橘子洲上,风景如画。许多可名的景观树和花草,将橘子洲装扮得多彩多姿。绿化园里的橘子熟了,红红的,挂满了树枝。绿叶红果,充满了诗情画意。

因有上午的登山之累,步行橘子洲并不能做到健步如飞,而是走走停停,看够了风景再走。环绕一周,用了四个多小时。虽略有疲乏,但收于眼中的景和物,生于心中的喜和乐,却是收获满满。

深秋入晚早,从橘子洲上出来,已到掌灯时分。回看橘子洲,已是灯火通明。两岸的霓虹灯映射在江中,已分辨不清哪里是江哪里是城了。

仿佛看到,行驶于湘江中的巨轮,正乘着朗朗的月色,承载着湘中人民的梦想,沿着伟人开创的航程,向着美好的明天平缓而稳健地前行。

编辑:祁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