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我们也紧跟着生活一起,它行一步,我跟一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上班下班,放假休息,逛街娱乐,我们能遇见不同的人,可能在无意之间,听见不同的事。

很多故事多与我们无关,也不会有谁特地停下来倾听别人的故事。但我相信,如果大家不是很忙,每一个人都愿意停下来,去倾听别人说说自己的故事。

正如标题《冰菓》,这部动漫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故事:一个奉行“事不关己高挂起”的高中生,按照姐姐的意思加入了古典部,遇见了一个呆萌的富家千金,由此开始了从“灰色”到“樱花色”的生活转变。

这个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高中生,名为折棒……折木奉太郎不好意思……这个名字稍微偷点懒就会写偏,而折木这个人就是喜欢偷懒,他在家时总穿一套中老年才穿的睡衣,不经打理的头发总是炸开,到户外也都是一脸“与我无关”表情示人。但寡言少语的他,也很少说错话,比较能顾及别人的感受。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1)

一脸倦意的折木奉太郎

所谓富家千金则是,名为千反田爱瑠的女高中生,其舅舅是这所高中的古籍社长,为了揭开过去自己对于舅舅的疑惑,加入了古籍社。千反田除了性格温柔、成绩好、不爱发脾气、勤俭节约、不摆架子和做饭好吃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优点了。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2)

千反田爱瑠

然后她平时也是喜欢没事瞎好奇,好奇这个好奇那个:好奇自己为什么被反锁教室,好奇为什么有人在当天借书还书,好奇为什么社刊名叫“冰菓”,好奇别人是怎么拍电影的,甚至好奇折木奉太郎的好奇,估计上辈子是属猫的。

然而一句“我很好奇”,就好像是千反田施加的魔咒一般,萦绕在折木耳边,只有满足其好奇心,才能消解这种压力,并获得略微的成就感。这样想来并不差,所以千反田出现后,通过推理来满足她的好奇心,成了折木非做不可的事情。

在古籍社因为社团人员不足濒临解散时,折木奉太郎、福部里志和伊原摩耶花的加入,使社团活动能正常运行下去。

福部里志是剧中懂王,自称数据库的他,什么都懂,但也经常说“数据库不能得出结论”之类的废话。他是奉太郎的发小,跟奉太郎关系亲密,总是回避和伊原摩耶花的邀约,让我差点以为他和奉太郎才是一对。上学手里经常拿着束口袋,就像奉太郎出门经常拿包一样(直男表示迷惑)。

伊原摩耶花学校里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是漫研社成员,明恋福部里志,和古籍社其他成员一同帮助奉太郎,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虽然很喜欢阿志,但是伊原日常生活也很丰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围绕着他,也算是独立女性吧。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3)

千反田、里志、折木和伊原

故事围绕着奉太郎的推理所展开,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推理能力出奇的好,只有他自己觉得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但这部番也不是什么男主开挂的剧情,而是非常平实的校园推理的日常,所以奉太郎要完成推理,离不开其他三人的帮助。

有人看见了“校园”“推理”这几个字,就会想到柯南,看到柯南就会想到密室杀人案,看到密室杀人案就会想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请停止你的鲁迅发言)

其实关键还是“日常”这两个字,因为里面的一切推理情节,都是围绕着日常来展开的,所以,这部推理番也可以说是日常番,里面不会死人,更不会有凶杀案的情节。

但是没看过这部番的读者们不要失望,这部番仍然值得一看。因为是日常番,所以如果不用夸张的分镜头和背景乐,是体现不出番剧的趣味性的。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4)

夸张的脑内小剧场

那么为了调动起感官上的刺激,背景乐通常为恢弘的古典乐,而剧中推理过程中,脑补出来的小剧场,也是用多种美术风格,去渲染烘托推理时主角们的好奇心理。

那么怎样的剧情,需要用这样完善的表达方法和叙述技巧呢?


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的剧情,那就是古籍社的来源。上面介绍过,古籍社是由千反田的舅舅创立,而这个社团创立之初,目的是为何,创立之后做了些什么,其存续至今的社刊“冰菓”又有怎样的故事。

这些在别人看来,都是可知可不知的小事,但是对于千反田来说,这是她最后一次了解她舅舅的契机了

千反田舅舅在印度失踪了7年,按理来讲可以被视为死亡了,但千反田不甘心,因为一旦舅舅过世以后,她对舅舅的关心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话,他舅舅可能会抱憾离世。

剧情里的事情起因,要从社刊制作开始讲起,折木的姐姐写信给他,让他参考社团旧刊来制作一年一更的新刊,旧刊就在活动教室的保险柜里。而他们发现旧刊不在当时的活动室,这要去到过去的社团活动室里找。

过去的古籍社社团活动室,现在是板报社。在主角一行人达到时,折木注意到了墙壁的红外接收器,然后从教室里出来的人,一身除臭剂的味道,而教室里的风扇正对着窗外开着。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5)

板报社学长

主角们在说明来意后,这位板报社的学长是拒绝的,但是拗不过千反田的执着,终于同意让他们进到活动教室,但千反田他们进到教室时,并没有发现什么社刊。但当折木提出要老师过来一起找的时候,遭到了学长的严词拒绝。

于是折木表示,只要学长找出社刊,然后帮忙拿到古籍社的活动室,大家就可以当作无事发生。最终,学长照做了,伊原同学表示疑惑,折木解释,作为教育家庭出身的学长,不想被人发现自己在教室抽烟的事情,而旧社刊和烟一起放在那个保险柜里。

证据就是以上写到的一些细节:红外接收器是看有没有人靠近,除臭剂和风扇是为了掩盖和吹散自己身上和教室里的烟味。推理能到如此地步,真让人叹为观止。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6)

精彩的推理

有了旧社刊就可以制作新刊了,但是第一期社刊的缺失,又引起了千反田的强烈好奇。因为千反田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是拿着第一期的社刊,询问舅舅关于古典社的一些事,最后莫名地哭了。

千反田好奇自己哭的理由,折木抵不住她的好奇,终于答应加入了关于她舅舅,关于古籍社过去真相的推理过程中。

他们4人约定好在千反田家,互相交流自己对于旧社刊里线索,而给出的推断,其中真正得出结论的,只有伊原和折木,但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结果的,只有折木。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7)

折木君的本体是自己的刘海

推理的线索从冰菓的第二号刊得出,千反田舅舅在44年前被学校退学,其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与当时时代背景有关的学生运动,引起学校不满,最终导致舅舅的退学。

但这场学生运动的目的何在,信息量太少而不能确定,能确定的,只是45年前,校内学生因为一些事情,而对校方的行为作出非暴力反抗。

需要推理的,是学生运动到舅舅退学这4个月的时间差,如果只是因为这件事,为什么不立即作出退学的处理。而如果学生运动真的有其正当性,为什么又要有人受到退学处分?

最终,折木通过有限的证据,推导出那次事件,是全校学生一起站出来,抗议老师压缩文化祭的日期。之所以退学日期跟事件平息的日期错开来,是因为校方想要息事宁人,秋后算账,而舅舅作为领导者,首当其冲。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8)

折木推理小剧场

这样的推理在逻辑上当然能说得过去,但是还有些遗漏的地方,在他们走后,千反田还是疑惑当年为什么哭泣,以及“冰菓”作为社刊的名称,其原因还未解开。

在当晚,折木又接到他姐姐的电话,姐姐问道,kanya祭还是禁语吗?

说明事情还远未结束,kanya祭专指神山高中的文化祭,所谓文化祭相当于我们的校庆(文化生活匮乏)。为什么要用一个特别的名称去称呼,还是说,只是神山文化祭的简略说法。

这些信息都需要一个关键人物去补全,就是曾在前几集露过面的,名为郡山养子的图书馆女老师。这个老师当时也参加过学生事件,并撰写了第二号社刊,在年轻时非常钦慕千反田舅舅,也就是学生事件的领导者,一位名为关谷纯的人。

这位老师回忆道,当时校方单方面要把文化祭事件由5天压缩到2天,引起学生极大不满。于是学生集合起来一同去反对校方的作为,但又由于学生的非暴力运动而找不出任何破绽,校方迫于压力放弃了文化祭的缩水。

然而事件过程中,学生点起的篝火点燃了学校的道场(就是练习剑道的地方),在烈火下道场被烧成废墟,只有这件事情,学生们没办法找到合理性。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9)

养子老师的回忆

所以学校在走过一遍程序之后,对其领导者关谷纯做出退学处分。而旧社刊序文里的“牺牲”二字,真的是关谷纯自愿去做的吗?

从老师那里得知,是不幸抽签抽到的。其真正的领导者在幕后,千反田舅舅只是牺牲品,而如果说他是否情愿接受这一结果,我觉得是既有情愿也有不得已,二者交织在一起,就有了《冰菓》这本社刊。

预感到自己会被退学的关谷纯,坚持要以“冰菓”作为社刊名称,当千反田问起,为什么是“冰菓”时,舅舅说:“如果人太软弱以至于连悲鸣都发不出,就会成为‘行尸走肉’。”

千反田就是因为“行尸走肉”而被吓哭,而名为“冰菓”的这些社刊,就是关谷纯的坚持与忍耐。

“冰菓”这两个字在日本就是冰淇淋的意思,冰淇淋写作icecream,音同i scream,译作我哀鸣/呐喊。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10)

冰菓的内在含义

其中,kanya祭也不是神山高中文化祭的简写,而是纪念“英雄”关谷纯的“关谷祭”它的另一种写法,相当于是日本的字谜。作为古籍社的成员,当然不愿提起这个名称,因为它是其社长以退学作为代价换来的。

在最后,千反田说,如果不去了解这些,自己可能过个十几年就会忘了,跟得知这些的结果相差无几,都会因为过去太久而被遗忘。但我们不能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作为决定现在的目的和方向,而是活在当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会成为千反田和折木他们,毕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拯救了一个人的,渴望被倾听的灵魂,一同被拯救的是灵魂发出的悲鸣。

有关冰菓的文案 冰菓每一声呐喊(11)

有人活着因为有人记得

因为悲鸣被人听到,而不至于沉沦至回忆的晦暗处;并且伴随着社刊的发行,和社团的存在,继续回响于学校的某个地方,等待着别人的倾听。


以上这些剧情,作为生活日常,最普通不过。大街上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可以讲出比这个还要更加千回百转的故事。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的过去,如果也能够被人倾听的话,也算是被人温柔对待了。就是这种诉说的欲望,正好碰上好奇心的话,那么面对过去沉重的心情,也能轻松不少。

所以说,倾听是一种拯救,亦是自我救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