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的感情毁在没有仪式感(感情中我们到底要不要讲究仪式感)(1)

经常有说感情中要讲究仪式感的。然后有一期“非诚”上,就有男嘉宾抱怨说,前任女友过了阴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还要过阳历二月十四的“情人节”,就感觉太多仪式感的东西实在接受不了。

然后当场就有女嘉宾灭灯,明确说跟男嘉宾之间可能缺了一个仪式感,因为自己喜欢生活有仪式感的。

主持人孟非随即问:有没有人愿意解释一下,什么叫仪式感?

11号女嘉宾说:仪式感就是你用心就好。

16号女嘉宾说:给予了她内心极度渴望所需求的那个东西。

1号女嘉宾说:是让对方感觉到被重视的感觉。

陈铭老师解释说:仪式感是反生活化的,它一定要有特别凸显的,然后个人融入的这种感觉。喜欢仪式感的这种性格,我自己的感受,生活当中,往往会有一些表演性人格,或者舞台性人格,这一类的对仪式感会非常看重。

多少人的感情毁在没有仪式感(感情中我们到底要不要讲究仪式感)(2)

然后,孟非接着陈铭老师的话说:陈铭老师刚才说的,有些仪式感是反日常的。我们到底需要多大的仪式感,来满足我们的生活,不同的人,对这个需求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把这个事情已经极致到什么程度,刚才说的,一年365天,他可以找到每一天都是一个纪念日。你的生活到底无趣枯燥乏味到什么程度,你要靠它来填补?所以当你们再使用仪式感这个词的时候,问问自己,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那个接受不了仪式感的男嘉宾最后说了自己对仪式感的理解:其实仪式感,就是从平时生活中,我们俩在一起时,很微小的一些事情,我对你的关心程度,都可以视作我对你的一个仪式感。而不是具体到每一个节日,然后我必须得买最好的给你。我想要的是两个人平时生活中在一起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彼此携手进步的一个过程。

多少人的感情毁在没有仪式感(感情中我们到底要不要讲究仪式感)(3)

咖叔在《怎样把琐碎的日子过成诗?》一文中也曾提到过仪式感。咖叔在该文中的观点是:“生活中可以多一些仪式感。仪式感是一件必须用心费心的事,不要吝啬用心费心,当你每用一次心,每费一次心,其实就是一次镌刻,就是一个记忆的留存。”

在这里,咖叔倒是觉得:感情中、生活中,多一些仪式感其实很重要,是一种维系感情、增加生活情趣与色彩的很好的方法。也或许成为日后两人美好回忆的重要片段。两人足够相爱,对仪式感只会乐此不疲,而不会觉得多此一举的。如果有一方觉得难以接受或承受,那一定是有问题了,不可能继续下去的。就如那个“非诚”的男嘉宾,因为仪式感问题跟前任分手,并且在场上被女嘉宾灭灯,最终也没有牵手成功,遗憾离场。

当然像孟非所说的“一年365天每一天都是纪念日”的仪式感,那确实是太过无聊了。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都得有一个度,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仪式感才是最好的。

多少人的感情毁在没有仪式感(感情中我们到底要不要讲究仪式感)(4)

最后说说,仪式感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

比如过重要纪念日,每一年都是一样的烛光晚餐,或者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晚餐,这是一种仪式感。

比如我们第一次在某个剧院看过一场戏,留下非常好的感觉,然后每年的这一天,或者是那一场戏的重演,或者是这个剧院另有重要新剧公演,都会盛装光顾。这是一种仪式感。

比如结识于一场偶遇,那这一个偶遇地,每年的那一天都会光顾,也许还会特意带着当初曾经随身带的物品,作为见证物,或对当初那个场景的复原,这是一种仪式感。

比如每年的某一日,都会去某个咖啡馆坐上半天,因为有那么一段日子,你们在这家咖啡馆度过无数个温暖的下午,至今仍不忘追逐那一缕阳光,这是一种仪式感。

比如每年都会去某一城市或某个比较特别的场景地打卡,拍上一张动作表情相仿的合照,记录岁月留痕,定格柔情蜜意,这是一种仪式感。

比如琴瑟和谐,情深意笃,出差远足的送与迎,出门、进门的相拥而吻,回家一个做饭、一个洗碗,睡前一个健身、一个泡脚,这也是一种最为日常的仪式感。

其实,仪式感就是一种曾经的美好的绵绵延续,爱的绵绵延续。

渡人,就是渡己。咖叔说情,坚持原创,持续分享情感话题。欢迎浏览咖叔其他情感类专文,也可到评论区给咖叔命题,由咖叔亲自为你撰稿。

多少人的感情毁在没有仪式感(感情中我们到底要不要讲究仪式感)(5)

#冬日生活打卡季#

#创作挑战赛#

#婚恋手册#

#情感#

#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