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除夕穿新衣服的人(穿新衣服拜大年)(1)

走亲拜年(选自《故事绘画中国》局部)

至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每逢过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为孩子过春节穿的新衣服忙碌一阵,这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让人叹息的是,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孩子最少三四个,多的五六个,甚至还有七八个的,那种独生子女的家庭是极少见的。这么多孩子面临着过春节穿新衣服的大事,这可真是愁煞了那些寻常百姓家的主妇们。就像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一样,谁家过年不给孩子做一身新衣服呢?不仅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也同样要穿一件新衣服。这时节的新衣服不单是衣服,包括裤子和鞋、袜子都要是新的才好,才行。对于这种过春节穿新衣服的民之大俗,我也认真地品味了一下为什么。

我们且不说当爹当娘的为了一家人过年的这一身身儿新衣服,操了多大的心,费了多大的劲儿,也不说家里又是怎样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巨大的难题的。单说,为什么过春节一定要穿一身新衣服呢?说起来,这方面所包含的内容真是很丰富。在昔日家家户户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的时代,过年了,家里的大人孩子能穿上一身不带补丁的新衣服,利用过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短暂地过一段富人的生活,那是何等开心,何等愉快,何等幸福的事啊。女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像花儿一样美,男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少年,穿上新衣服的老少三代展示的无疑是一家人和谐,和美,幸福和甜蜜了。当然,顶顶重要的是,穿上新衣服祭祖拜神还是约定俗成的标配。只有沐浴更衣,才能显示出对神,对祖辈的敬畏与敬重。

先前,过春节和当今过年的新风尚是有许多的不同,但是许多过春节的风俗还是传承下来了,比如说拜年。而今拜年可以不必零距离接触,也可以不必真实的面对面,通过各种自媒体,各种互联网就可以把这件事情搞定,而且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在过去的年代里没有这样的手段,都说想象力的伟大,可是再有想象力,在那个年代里也没有人会想象出而今拜年的方式是那样的科学,那样的丰富多彩。那时候,就是走着去挨家挨户拜年,到领导家,到同事家,到同学家,到老师家,到师傅家,当然,最主要的是到自己的亲戚家去拜年。而今我看最主要的是给领导拜年,给有用的人拜年,其次才是给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即便是有这种现象也属个别。再说,有些纠结的人选择了这样的前后秩序也没什么不对,各有各的难题,各有各的挑战,各有各的困境,各有各的追求嘛。

那么,那个年代的人们拜年追求什么呢?除了友情和亲情之外,无非是展示一下自己的新衣服。只要你一进门,对方一定会发出那种灿烂的赞叹,“哟,啧啧,瞧瞧这身衣服可真漂亮。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在衣服马在鞍哪。”这样的赞叹可以让穿新衣服的人特别愉快,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不仅如此,只有穿着新衣服去给人家拜年才能够体现对人家的尊重。难道不是吗?今天,我们参加一些庆典活动,在请柬上会看到这样一条提示“请正装出席”。即便是寻常的日子,在单位里,在公司,在社会上,要去迎接一些重要的客人,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会常常被要求“正装出席”。什么是正装呢?很简单,就是男士是穿西装扎领带,女士是那种约定俗成的女干部装出席。说来有趣,有一年,我去参加一个市里的会议,没穿正装,结果被当作是工友拒之门外。我非常高兴,意外的获得了一次逃会的正当理由。

那么,在那样的年代,你是一个另类(说实话,那个时代另类真是很少),我偏偏不穿新衣服,你能怎么着我呢?这是另类。还有不是另类的穷苦人,家里的孩子太多了,真的是没有能力给每一个孩子购置或者缝制一套新衣服过年、拜年。就只能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衣服,打着补丁的旧裤子去师傅家,同学家,同事家,亲戚家拜年。这样的形象常常会让受拜者很不自然,很不舒服。间或也有不懂世事之艰辛的人会认为是对他们本人的不敬,而懂得生活之多艰的人家眼睛里会蒙上一层泪水,心里会说,大过年的,连一身新衣服都置不起,真是太可怜了。而且这种由衷的同情还会瞬间地传递给穿旧衣服的拜年人。那种滋味儿,那种感受,怎一个“悲”字了得?

说话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了,必须穿新衣服过年的时代已经翻篇儿了。个中的道理很简单,人们即便是在寻常的日子里的穿着,比过年时穿的新衣服还好,还讲究,还时尚,没必要为了过春节专门买一套新衣服穿。如果真若如此,反而让人忍俊不住,觉得非常好玩儿。

在这里给各位拜个年吧,新春吉祥。

来源:读嘉新闻 作者:阿成 编辑:邹汉明 责编:沈秀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