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川歌麿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与菱川师宣、铃木春信、鸟居清长、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一立斋广重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他以画浮世绘美人而著名,始创了 "大首绘"(就是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代表作《江户宽政年间三美人》几乎家喻户晓。

喜多川歌麿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歌舞伎、大坂贫妓充满同情,并竭力探究女性内心深处的特有之美,然后用精湛的技艺将其表现出来,好作品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好作品。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1)

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起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可以称得上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风俗画也是人物画的一种,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中国汉代开始就有风俗画,如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

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朱光普《村田乐事图》、李嵩《货郎图》等都是风俗画里的名作。

浮世绘兴这种风俗画,它的题材基调主要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比如追求自由恋爱,讽刺封建礼教,宣扬及时行乐等,这些内容深受民众喜欢,以致浮世绘作品得以广泛流传。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2)

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麿都擅长画美人,而喜多川歌麿乐于专研,除了精进人物五官的表达外,还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他的作品美丽生动又富有情感,最终超越鸟居清长成为美人绘第一人。

他绘的美人有多美呢,可以借用曹植《洛神赋》里面的词句来形容一下。

曹植写的洛神长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但看他描绘洛神的词语便可让人浮想联翩。或远观或近临、或静止或活动都能感受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丰姿。

美人美兮,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美人娇兮,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

喜多川歌麿笔下那或温婉恬静,或端庄可人,或雍容华贵的各色美人,引起民众的无限喜爱和追捧。

有《雪中持伞的美人》,有《窃窃私语的文使》,还有《嘴里咬着头巾的游女》等等,江户时期所能见到的女性形象,都在喜多川歌麿的再现出来。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3)

喜多川歌麿的不单以"大首绘"的肖像为主,他还有创造了大量场景和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物画作品。

《针仕事》就是其中之一,作品创作于1794到1795年间。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画面中的女性安静娴熟地整理手中的东西,孩子们在各自寻求着乐趣,画面把家庭劳动的场景勾勒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风俗画,在我国的唐代时就已经出现了。

张萱的仕女人物画《捣练图》与《针仕事》题材十分相似,都是表现妇女认真劳动的场景。《捣练图》也有小孩子围在女人身边嬉戏玩闹,令劳动的氛围温馨惬意。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4)

中国的工笔人物画早了浮世绘有上千年之久,但在名气却没有浮世绘大,原因有这样几个:1. 浮世绘是一种版画,可以多次印刷,所以画师画好一幅作品,雕版师雕好后,可以无限次地印刷出同一幅作品,在数量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画画好一张后,只有其他画师喜欢的情况下才会去临摹,因此大多数作品都是孤品。

2.中国画材料大多是宣纸和绢帛,这样材料时间一久,保存不当就容易腐坏;而浮世绘是刻在木板或者其它比较硬的材料上,它们不容易腐烂和损坏,比较容易保留下来。

3.浮世绘流行度更广,作品容易传播,而中国画作品传播范围有限,文人、知识分子艺术品喜好者中间。

4. 浮世绘有专门的部门经营和推广,以商品的形式出售,而中国画大多是时候是文人的一种赏鉴陶冶情操的活动。

浮世绘作品在市面上流通,以取悦消费者为目的,因此更侧重大众的喜好,也引领着艺术的发展潮流,所以它的名声和艺术形式更具传播性。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5)

浮世绘的制作需要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学徒画师是不怎么有地位的,作品里也不会出现他们的名字。

像喜多川歌麿和葛饰北斋这样的大师,也是一步步靠作品赢得别人的认可,后来才有机会名扬于世的。

有好的画师,还要有制板师和刷版师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呈现好的作品,浮世绘的辉煌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群人的努力。

日本女人变骷髅的浮世绘(喜多川歌麿惟妙惟肖的浮世绘美人)(6)

《喜多川歌麿》这本书里面收录了画家所有经典的作品,维妙维肖的浮世绘美人,至今看来仍是能打动无数读者,美的东西真的可以代代流传。


作者:归月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