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现在搬运到这里。

什么才算真正的开悟(如何看待开悟的问题)(1)

“开悟”有三种,即:心灵体验的开悟,知识的顿悟,智慧的启发。但是,这些所有的"开悟",都是一场骗局而已。古往今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过所谓的“开悟”。

从心理学上来说,所谓的"开悟",不过是人类在极端疲劳的状态下,大脑区域出现病变,进而出现了一种超脱的感觉。神经学家把它称之为"宗教感"。大量的实验证明,只要使用某种化学致幻药剂,就可以控制人类的大脑,模拟出类似"开悟"的感觉。

不仅人类的心灵感觉体验不存在“开悟”,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是“开悟”而来。所有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都是在劳动生产实践里面,通过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产生的。没有任何一种知识是由于所谓的"开悟"诞生的。

相信知识是由于“开悟”“顿悟”诞生的,都是民科一类人。只有民科会相信这些东西,那就是,只要拍一拍天灵盖,"脑袋瓜子灵光一闪",就悟出了一个神奇美妙,前人不曾涉足的知识领域。其实,民科所谓的“前人不曾涉足”,只是民科自己不知道而已。一些民科花费了四十年证明一个定理,结果这个定理是16世纪的数学家早就证明过的东西。而更多的民科自己发明的所谓“知识”“理论”,就是纯粹的意淫,他们所“开悟”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价值都没有。

至于“智慧的启发”,那更是大大的忽悠。人类所有的智慧,都来源于两种途径,首先是在生产实践中领悟道理,还有就是数学逻辑的演算推理。除此之外,完全不存在所谓的“智慧的启发”。

有一个故事,说惠能“开悟”了,他念了一首偈,叫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由于惠能是不识字的乡下人,所以很多人说惠能是天才,肯定是佛性顿悟了,所以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佛经的文盲居然可以说出如此有哲理的句子。

但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就揭开了这个秘密,原来在惠能的家乡佛教已经非常流行,惠能出家之前就与众多的僧侣学者交流过,虽然他是文盲,但依然可以在交流之中掌握一定的佛教思想,并不是一张白纸。

文/怀疑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