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霸上”是长安(今西安)东部一处军事要地,史书中对其地理位置有不同的记载,表明历代“霸上”地理位置有所不同。

一、隋唐“霸上”地理位置考

隋唐时期“霸上”地理位置在当世地理类志书中有明确记载,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白鹿原,在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王仲宣诗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即此也。”杜佑《通典》:“万年,汉有万年,属左冯翊……武德初,复旧。有白鹿原,亦谓之霸上。”均明载“霸上”就是唐长安城东白鹿原。此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和《唐会要》还提供了唐代“霸上”的地理位置线索。《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冬十月辛巳,帝至灞上,仍进营,停于大兴城春明门之西北,与陇西、敦煌等二公诸军二十馀万众会焉。”隋大兴城春明门址在西距纬什街1300米、东距经五路十字340米处偏北,其西北部唐军驻扎处恰为地势高敞的白鹿原;《唐会要》载:“其年冬,幸洛阳至灞上,命祭汉文帝。至华阴,祭汉太尉杨震。”按其所载,唐太宗东行去洛阳途中分别于“灞上”祭祀汉文帝、于华阴祭祀汉太尉杨震。汉文帝霸陵位于今灞桥区狄寨沟泉村(“江村大墓”),在传统认为帝陵所在地凤凰嘴未发现汉代遗迹,当是自宋代以后讹传所致;杨震墓在潼关县高桥乡亭东村西北(原属华阴县辖地),位于古官道北部,形制庞大,墓门前建有仿木结构门楼。唐太宗必定是在白鹿原上汉文帝霸陵的陵前祭祀,白鹿原就是“霸上”,史书与地理志书记载相合。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1)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2)

汉文帝霸陵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3)

杨谅

隋唐“霸上”南移到白鹿原实因都城迁移引起的交通结构变迁所致。隋开皇三年(436年)迁都大兴城,东出大道遂向南移,1994年在浐、灞交汇处上游灞桥区柳亭镇发现隋唐“灞桥”遗址即与段家村秦汉灞桥遗址相距约7公里;此外,隋代又在城北置“大兴苑”,唐代沿用称为“禁苑”,《旧唐书·地理志》:“禁苑,在皇城之北苑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里,东至灞水,西连古长安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使“中渭桥”南端成为“大兴苑(禁苑)”之地,只有官使往还能取道中渭桥,一般行旅不便利用,东北去只能经“灞桥”后沿灞河东岸泾渭交汇处以东渡过渭河,再经“高陵道”走蒲关道向西北去。《东渭桥记》碑文“前率规由”即指按照河阳桥的修建方法在原先隋代“高陵道”要津处营造浮桥。故此隋唐时期蒲关道、潼关道和武关道三路皆通过“灞桥”西入长安,这与《隋书·庶人谅》“率其精锐,直入蒲津,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所载汉王杨谅计划的进军路线相符。白鹿原位于长安城东南,“隋唐灞桥”以西,地势高昂、视野开阔,一方面,当进攻长安的势力突破秦岭关隘以后,防守者凭借这里还可以进行守备;另一方面,这里有足够回旋的余地,既可守,又可攻,实为兵家必争之地,当为隋唐“霸上”(坐标N34°14′02″,E109°05′56″)。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4)

灞桥遗址

二、宋元明清“霸上”地理位置考

(一)两宋时期

五代以后的长安城政治、经济地位急剧下降,“霸上”之名遂不再显赫,只出现在地理类志书或地方志中,其中以宋代文献记载最为详实:

《太平寰宇记》:“白鹿原:在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即汉文帝陵也。王仲宣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即此也。”《通鉴地理通释》:“白鹿原,在万年县东,亦谓之霸上。”又“霸上,《郡县志》:白鹿原在京兆府万年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太平御览·城下》:“《郡国志》又曰:雍州霸陵城,在通化门东二十里。秦襄王葬于其坂,谓之霸上。”《长安志》:“白鹿原在县东南二十里,自蓝田县界至浐水川尽,东西一十五里……亦谓之霸上。”又“霸陵,秦襄王所筑芷阳也,汉文帝更名,莽曰水章,《郡国志》曰:在通化门东二十里,秦襄王葬于其坂,谓之霸上。”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5)

今日西安通化门

以上地理类志书均明言“万年县/通化门东二十里白鹿原”就是“霸上”,唐通化门位于今西安东郊长乐西路的陕西西北火电工程有限公司东南角,以此为基准点向东测距“二十里(9000米)”确为白鹿原。从城市地理角度看,唐天元元年(公元904年)韩建出任佑国军节度使,在皇城基础上建成“新城”,仅及唐长安城的十六分之一,此后直至北宋,其城市规模、格局及交通结构均未有变动,故宋代沿袭唐代“霸上”实属必然。但北宋学者却早已混淆“霸陵”“芷阳”“霸城”等地理位置并将其全部置于白鹿原(隋唐“霸上”),后依白鹿原地势、地貌来追溯、探究发生在“霸上”的历史事件,《雍录》载:“凡霸城、芷阳、霸上、霸头、霸西、霸北、霸陵县,相去不逾二三十里,地皆在白鹿原上。”显系“以今(宋代人的认识)稽古”,故此宋代地理类志书内容不能作为推定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霸上”的依据。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6)

白鹿原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7)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8)

(二)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霸上”地理位置与唐宋相同,皆指汉文帝霸陵的所在地白鹿原。《类编长安志》:“白鹿原,亦谓之霸上。”《资治通鉴·胡注》:“文安请为前锋……顿于霸上。胡三省注:霸陵也。”《雍大记》:“霸上在通化门东三十里灞河西岸。”《咸宁县志》、《陕西通志》、《关中胜迹图志》、《读史方舆纪要》等记载与之基本相同。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9)

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排名(历代霸上在变动)(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今“霸上”地理位置是不同的,秦汉之际在“芷阳”(临潼区韩峪村一带),汉末至南北朝移动到“霸城”(灞桥区陆旗营、谢村一带),隋唐时期因都城南迁、交通结构变迁,又向西南移动到白鹿原,五代至明清时期长安城地位下降,城市位置、交通结构亦无较大变动,所以“霸上”便不再移动。虽然历代“霸上”地理位置不同,但其作为长安(西安)东部军事要冲的性质、地位始终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