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分县赫章东北面,有一个叫地方则章坝,距离赫章60华里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哲庄政府所在地,与云南镇雄中屯比邻,滇黔生命线横穿而过二十世纪初,这个殷实之地,居住着一席氏家族,经其上祖勤劳耕耘,已成为方圆几十里地出了名的富裕人家,席大明就出生在这里,在这个家庭里诞生从幼年到青年,席大明作为席家老二,在九姊妹中,数他聪明过人,又勤勉好学,喜好舞枪弄棒,后来在中共地下党邓止戈、黄大陆的帮助和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乌蒙高原上驰名一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豪胆映乌蒙蔡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豪胆映乌蒙蔡鑫(豪胆映乌蒙蔡鑫)

豪胆映乌蒙蔡鑫

威宁分县赫章东北面,有一个叫地方则章坝,距离赫章60华里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哲庄政府所在地,与云南镇雄中屯比邻,滇黔生命线横穿而过。二十世纪初,这个殷实之地,居住着一席氏家族,经其上祖勤劳耕耘,已成为方圆几十里地出了名的富裕人家,席大明就出生在这里,在这个家庭里诞生。从幼年到青年,席大明作为席家老二,在九姊妹中,数他聪明过人,又勤勉好学,喜好舞枪弄棒,后来在中共地下党邓止戈、黄大陆的帮助和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乌蒙高原上驰名一世。

十九世纪中后期,席大明家族为保祖业,拉起家族武装,在哲庄营盘上练兵,防御外来侵扰。后来,席大明长大成人,任头领后,重先形成严肃的训令:“席氏家兵,改过去之不贤不仪之举,行行侠仪之作为,护一方百姓平安,不强夺民女,不强征地租、不欺压弱小;天灾人祸,有福同享,有难同担,不加租,不加息,如有违者重罚”,凡租其地者,人人竖指赞之。由于这支家庭武装成立之初就带有绿林仗仪之源,构成大多来是店户家庭成员和周边老百姓,经常干些打富济贫、疏财仗义之举,这必必然引来地方土豪之不满,但见于席氏武装强悍、能打、玩命,只得等待时机吧了。

席大明幼年时期,在与四邻杨龙森、罗德明等小伙伴玩耍,童年时光相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同在山坡上追逐,席大明看看小伙伴破烂的穿着,再看看自己,幼时的内心就燃起一种说不出郁闷。回到家中,总是多次追问爷爷:“小伙伴的家人不是帮咱们家种田管地,就是租种咱家的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但他们、他们的孩子怎么吃不好,穿不好?”每当问起这个问题,爷爷总是说:“孙子,你不知,这人世间就是不平等,是上天安排的,要让一些人做官当老爷,让一些人受苦受难……”对爷爷回答,席大明不知所云,但心里却想着:“这太不公平了”。总是不对劲,但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只得作吧。

从那以后,年幼的席大明,一有时间和小伙伴玩,就得多带上吃的、玩的东西,让大家吃好、玩好,有时还偷偷的带上自己多余的衣物,送给同伴,想着大家是一伙的,不能让同伴饿着、冷着。杨龙森、杨德明等同伴们看着席大明的善意之举,一个欢呼雀跃。个个围着他,问这问那,你不怕家里人不高兴送我们这么贵重的衣物,不怕你爹教训你,打你骂你,不让你出来和我们玩,席大明说:我不怕,要是家人反对,我就整天整天的不吃东西,让他们心里干着急。杨龙森是小伙伴中最逗人的,也是席大明最亲近的,他说:大哥,这么说来,你真有两下子,以后大家伙长大了,也组建一支小队,为受苦的乡亲们打报不平。席大明回到:好啊!长大后,我想办法让父亲信任,当上席家的队长,把我们的设想变为现实,好不好?大伙儿齐声喊道:好!这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冲破哲庄上空,飘扬在黔西北上空。

9岁的席大明,心里不在守猎,也不在练枪。一天,席大明在席家大院玩耍,听一个名叫陈三的本乡秀才讲《水浒》、《三国演义》英雄人物故事,让他萌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找来席大友、席大品、席大宣等亲兄弟,一同商量:要求父亲席高武送亲兄弟姊妹上学堂。席高武听说儿女们个个都想上学堂,但父亲置之不理,这让他总是高兴不起来。

席大明读书的事,因父亲的反对,暂时放了一放,但这从未打消过他读书的心。学没上成,总得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做,于是,他想:那就招集同伴们打猎、练枪,不能白白浪费光阴。这守猎、练枪得有枪。枪,为了有枪,席大明找上父亲习高武,说:父亲不让我上学,总不能让我游手好行,得有点事干干。父亲回到:那你就到我们家的兵营去练把。席大明回到:父亲,这好是好,他们都是些大人,我不想混在他们当中,要不然这样好不,何不如给一条枪,旧的也行,只要能打,我都和邻居家的好亲兄弟约好了,一同上山打猎、练把。父亲席高武沉默了片刻,说到,好!就给你把猎枪和卡炳枪,火药、火花随拿,子弹每天5发。这让席大明乐开了花,立即跑来向杨龙森报喜,两人仰天长啸,总算有事干了,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1913年春天,席高武到镇雄中屯一带走亲窜戚,与亲戚摆谈中,同辈或晚辈都夸这家地主家的公子到昆明念书,那家的小姐云昭通念书,听到这些,心里不是滋味。这一家家,家身和自己家差不多,他们都送子女上学堂,自己是怎么了?加之近段时间以来,二子席大明总是莫名其妙的找自己茬,让自己哭笑不得,这是不是与上学堂有关。一想到这些,再想想周边地主讥讽席家是“生无底”“午出头”,就恨恨的自责到:古人说得好,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回来之后,叫命妻王凤银找来席大友、席大品、席大宣、席大明亲兄弟,席大明听说父亲叫唤,心想是不是做错事了?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去了不就知道了吗。走进堂屋,父亲微笑着向众亲兄弟示好,才放下心,静候佳音。父亲说:孩子们,你们一个个都长这么高了,但只有老二席大明向我提过上学堂的事,你们几个得向老二学啊,要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要不然席家真的如他人所说“家无识丁之子了!”。我承你们爷你之家业,虽然家和事顺,但我一字不识。现在我懂了老四席大明为啥闹着要上学堂,我告诉你们,这回是要让你们亲兄弟姊妹都上学堂,上不了学堂的我找个先生在家先教教,再上正规点的学堂,不想读书的,取一房媳妇,过日子,帮着料理家务,好不好?一听,孩子们个个笑嬉嬉的,有书读了!

1916年秋,整整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三年间,席大明到曾在毕节、威宁、昭通等官办学校求学,在同母亲兄弟中,数席大明天资聪颖,勤学好动,诵读了《三字经》、《四书》、《五经》,通读《三国演义》、《水浒》,从中领会一些人情世故,也感悟到封建社会的陈旧.1920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磨炼中,他不时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流落街头,看到土豪们强占民女,霸占财物,让他从内心深处痛恨世道之不公,加之还多还少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从而让他出于对孙中山领导创建的国民政府及其军队的信任,动员其亲兄席大宣、堂叔席方等人前往大定投军,加入国民党地方武装,之后,席大明内心涌现出要为改变个人命运和周围老百姓的处境,那怕是一点点。以其热诚的工作态度,事事思考在前,冲锋在前,加之他一身好枪法,得到滇黔联军第八纵队司令李家勋的赏识,当上了排长,不久被提升为副营长、营长之职。席大明出色的表现同时也得到国民党地方政府的赞赏,1923年,凭着自己的忠诚下担当,被威宁县政府委任为北三区区长,辖管财神、六曲、可乐,走出了其人生转折的第一步。

上任北三区区长的席大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内心涌动的诺言。他再也看不下辖区内地主土豪残酷剥削农民,要让农民在吃上一口饱饭的前提下,才交上地租,而不是交完地租就连基本的口粮都 没有了,他不能让这样的事北三区发生。于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利,采取了限制、打击地主剥削手段,袒护、救济穷苦农民的做法,想办法让贫雇农吃上饭,一时间,让不少贫雇农少交了地租,多有了点粮食,穷人们都赞不绝口。

现实是惨酷的,席大明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与认知的融合。正是这样,因此周边没有先例,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为而为之,他的良知不但没有感动财主,没有感动县衙,相反,让地主们对他是恨之入骨,更有甚者,“状告”到省府,向“军阀”申冤,恨不得让席大明一夜之间蒸发在人间。就连他的堂叔:人称“四老爷”的席金乾也对他耿耿于怀,做着痛下狠手的美梦。席金乾心里总是在想:“这席家老二,他爹都不敢对当今世道说三道四,他就好,反了他了,他不就是个北三区区长,这么个街头,就长本事了。想翻天!连我这个出了名的“四老爷”,他都不放在眼里,敢在我的头上动我的奶酪,小子,你等着,有你好果子吃”。

1920年,十七岁的席大明,通过自身奋斗已初露锋芒,在李家勋部下当上了小排长,这让一直嫉妒于心的长辈席金乾为之一惊,心生恐惧。这时候的席家,有一个名叫“幺老师”的,脐下无子,家业无嗣,这让席金乾分外眼红,想占为己有。席大明早已心知肚明。“幺老师”去世时,席大明借回家祭奠之机,组织席氏长幼议商“幺老师”之产业归所,众目睽睽之下,席金乾有侵吞之心却无侵吞之胆,沉默不语。席大明眼看制服老叔席金乾的时机已到,当即提出:这长辈“幺老师”已去世,地产多,家业丰厚,席家身为哲庄一带旺族之家,有从善的家风,我们全族老小得尊从祖训,做事每件事都不得丢了席氏上祖之祖训,得扬席家家风。这“幺老师”祖辈之遗产之处理,族中贫苦人家优先,土地、房产按人口多少分给各户,粮食、财物分给店户,以示我席家做事之公道。大伙静静的坐着,一声不吭。过片刻后,席大明说: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这样办了。这事给席金乾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内心十分生气,但身为一区之长,也不能丢了“大将风度”,苦笑着说道:“小侄处理得很是,我举双手赞成,你席大明很有能耐,叔算是服了。”。但这也让席金乾心里担心自己的区长一职可能有一天落入席大明手中,并怀恨在心,要是有朝一日落入老子的虎口,报这一剑之仇让你怎么死你都不晓得。

席金乾是千方百计谋害席大明这个他眼中的“不肖子孙”,以除后患。1921年秋,席金乾去四川峨嵋山“朝山”,在峨嵋山巧遇川南溃败没落土匪李汉清,在山下的客栈里,两人酒过三杯,并倾诉心声,很有相识恨晚之感。李是溃败而而走头无路,席是无一个猛汉为其撑开门户,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李汉清一听,算又遇上了贵人了,听说席金乾被一个初出毛驴的晚辈所欺负,心里很是打抱不平,狠不得马上插刀相助。当即磨拳擦掌的说道:“席老弟,放心,在下李汉清,誓为席老哥报仇恨。”席金乾心里十分高兴,不枉这次峨嵋山之行,总算找到了一洗先仇的机会了,心想,你席大明,老子让你跳,你还能跳多久。

第二天一早,席金乾带着李汉清溃匪百十人马,回到哲庄坝,这让席金乾十分得意,走路都迈起了方字步,逢人就讲:“这次朝山是天助我啊,遇上了“李司令官”,这回是可帮助席家保家护院了,就是滇军也得礼让席家了,”席大明一听,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不知道老鬼那“花花肠子”,于是,不管白天和夜晚都更加小心。一天,席金乾与李汉清和谋,借故“赌钱”引诱席大明入私室之后,由李汉清亲自动手将席大明暗杀了事,阴谋已定,就看行动了。但,席金乾自认为天衣无缝阴谋,当晚就被隔壁住的席家管事女儿陈翠荣听见,这叫人算不如天算,好好的一场美梦被这小女孩给彻底的撕得粉碎。陈荣翠当时与席大明的勤务兵罗德明热恋,第二天,与恋人罗德明会面时,将昨晚听到之秘密告诉了心中的白马王子,罗德明一抱抱紧陈翠荣,小声说道:“小翠,你真好!你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救了营长一命啊!”罗随即转告了席大明。席大明心想:家丑不可外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事还得慢慢的计划计划。之后,席大明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绝不上老叔的当。委婉的拒绝了席金乾和李汉清的每次邀请,并把自己的队伍由哲庄坝拉到倮泥块驻扎,不给老叔半点机会,这让李汉清心急如火,席金乾坐卧不安。李汉清眼看机会已失,心想,这回不是自己要杀席大明,很可能小命要丢在席家,不快走人,总有一天将死在席大明的枪下。一天夜里,李汉清神不知鬼不觉的逃之夭夭。

此后,席大明每说一句话,每做一桩事,席金乾是言听既从,席大明也是看在天恩祖德的份上,既往不咎,让其老叔安席余生,席大明的一言一行,席金乾是看在眼里、谢在心里,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如死算了。席金乾想:“自己想方设法害侄儿,侄儿却不记恨,不如做点好事,挽回点脸面,向上推荐席大明,给席大明区长之职干干,困住这只出山之虎。”但这区长的位子,不仅没能困住席大明,反而让他如虎添翼。

席大明上任区长之职后,带上自己的队伍,游走北三区的每个地方,向各个地方的大富人家讲:做人做事都德讲个“道”和“平”字,收点地租当然可以,但也不能做得太绝,要不然人饶人,天也不饶人,这算是席大明上任区长之职后坚持的理念,也得到贫苦老百姓称赞。北三区的土豪劣伸,少数赞同,大部分是听听可以,要这样没有的事。这让席大明一时间无计可施,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但身为一区之长,不能让这些目中无人之辈老是这样,得给点脸色瞧瞧。

1924年的春夏之间,天干水旱,六月冷冻,五谷欠收。天灾人祸齐降,第二处又出现饥荒,席大明亲眼目睹了夜郎这片土地上“有钱无市,亡者多数”,贫苦群众处在“晚来望月照,早去赶日光,肚空足无力,染病无处医,无人奉茶水,早晚少药方,单衣难遮冷,独坐泪自伤,白日无生路,夜恨三更长”的惨状。身为北三区区长的席大明同情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的穷苦百姓,并下决心把大宗的军需粮饷强制性地摊派给地主大富,只对穷苦百姓收取少量的劳务杂役,甚至还不失时机地打富济贫。听说安甲家收的地租高,席大明号令几十条人枪,来到安甲家,占了安甲家四合天井坝,问;安甲家老爷,你是自觉把多余粮食、财物交了,还是我们帮你?安甲老爷一听、一看,事情不好了。说:“席区长,都怪没把你的话听进去,我交……”席大明叫勤务兵带上几个人,通知周围的人户,到安甲家领粮、领物,这让左围的贫苦百姓从心底里感恩戴德。之后,席大明打富济贫的名声传开了,参加席家队伍的穷苦子弟也一天比一天多,没过几年,席大明绿林之队已经是一支近600人的队伍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帝制,但仍未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席大明在与国民党地方官僚相处的世事中,不断了解中国当时的时局和形势,在与贫苦群众相处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周围底层农民的处境,也因此,凭借自己北三区区长之职,到财神、可乐、朱歪、六曲等地方,动员地主人家逢灾之年得减收地租,但有的地主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席大明告诉老幺杨龙生,我这个区长得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然没人听你的,我得拿个把恶劣的地主开刀,好让左围的地主知道我这个区长不是吃素的。一天,妥古地主陇小满的家丁孙二虎逃出来向席大明诉说:“陇小满剥削手段残忍,家里粮食堆积如山,发霉成饼;上万两大烟陈如油枯,现在又拿出来卖高价,放高利贷。”席大明听后,愤慨万分,连夜召集队伍直奔妥古陇家,拂晓之前便把陇家兵丁打得伤的伤的伤、死的死、逃的逃,用炸药炸开陇家粮仓——岩洞,通知十里八乡的贫苦百姓到陇家背粮食,足足背了三天三夜,让穷人度过了饥荒的日子,保住了老命。躲藏在洞中的陇老爷子见大势已去,含恨自缢而死。他的这一善举,得罪了军阀周西成甚至引来了以地方威宁县赫章分县县长为陈守端为代表封建势力的不满,并调集九区十八团上千人马对席大明绿林武装进行围剿,因此情急之下,不得不另寻出路。

在打富济贫的善举中,不断的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单凭自己不仅不能改变周围贫苦农民有饭吃的问题,也无法改变自己被地主官僚吃掉的危险,于是,他将看家护院的重任交给的同胞亲兄弟席大方,自己却踏上去毕节、贵阳、广西的路,去延边寻找出路,寻找靠山。一路上,席大明过七星关,途经贵阳,四川、进入广西地世界,遇上了不少富豪之家,但交谈中,没有人能从心底里了解席大明之苦衷。席大明想:都走了这么远的路,遇上的都是些“王八”,不识好人心,我该怎么办?是不是走头无路了,但回过头来想想,家里人等着,救济过的穷人等着,受土豪欺负的人等着他去评理,想到这些,一股不服输的劲鼓励着他在步向前走。

日落西山,一束束斜阳,金灿灿的照射着柳州大地,赶集的人们一个个踩着斜阳的余辉,消失在大街小巷。席大明不觉孤独了很多,但又只得在孤独寻觅着阳光和雨露。张望四处,没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街上的人渐渐的消失在夜幕里,席大明只得拖着疲惫的身体,沿着这条破旧的街东瞧瞧、西望望,找个客栈休息。不远处的街口,一盏灯还亮着,心想过去看看,走近一看,是一家小旅店,门头悬挂着“缘客栈”的牌坊。席大明心想:一整天了,满街都转完了,现天已经黑了,就进去息息了,一切等天亮再说吧。还好,店家很客气,端茶送水的让席大明在大厅里等等,端着热茶,回望大厅,不远处的角落里坐着一位客人微笑着,四目相对好像是向自己打招呼来着。席大明不自觉的起身,来到这位客人身边,说:“我姓席,大明,家住贵州威宁则章,因遇上点麻烦,出来走走。”客人仍微笑,沉默了片刻,好象不怎么介意席大明的存在。席大明自言自语:“这个世道,富的富得出油,穷的穷得连饭吃不上。我就是地方一介小官,把自己家的部分财物分给穷人,让周围的富人家分点给他们,这有什么不对的,非要走到这上地步,这个世道是什么世道?”这一叹息,让客人立起上半身,说到:“朋友:别看不惯,这个世道就是不公,我们这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然永远都改变不了。”席大明一听,心想,应该遇上“知音”了。

说话间,店主大声喊到:两位客官,床铺已打理好了,可以上楼休息了。两人一听,不自觉的一前一后的爬上二楼,进入了各自的房间。席大明放下行礼,斜靠着墙,回想刚才那一番话,深深的打动了沉睡的心灵,难道不是吗?自己就是让周边的穷人吃上一口饭,都惹上㶽端。一想,自己出来的目的,得抓住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黄大陆走进房间,还未躺下,心里总想着这位席先生,这人家里一定是出了麻烦,不然一坐下就与自己聊开了,得把他团结过来,加入我党的革命队伍,毕节不是有我党的地下支部,红军总有天进入毕节,少不了这样的血性汉子。正深思之时,敲门声响起,黄大陆一猜肯定是席先生,上进一步打开房门,不出所料,来者不是别人是席大明。两人依床而坐,在狭小的房间里,借助暗淡的煤油灯光,席大明谈当今世态阴凉,谈席氏武装之遭遇,谈自己落魄之处境,从席大明的喜怒哀乐中,其倾吐心声的话语中,或多或少了解席大明是可以争取的朋友。漫漫深夜,两人内心产生了无限的共鸣。黄大陆先生告诉席大明:当今中国,国将不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得整个中华民族喘不过气来,只有全中国人民站起、拿起手中的武器与之作坚决的斗争,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席大明同志,你不能东奔西跑,这样的话,当你回到你老家时,你的队伍就会走散,你就没有出头之日,你得回到你队伍身边,组织起他们,我毕节专署有朋友,我会让他们帮助你的,你放心的去吧。”席大明一想也是,第二天一早,两人依依不舍的互道告别,席大明迈开他人生崭新一页,走上了革命道路。

作者简介:蔡鑫,彝族,生于1971年1月,贵州省党史学会会员,毕节市党史学会会员、理事,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赫章作家协会会员。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从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领悟,在领悟中诉说心灵的感悟,从而释放自我。不时有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散文、诗歌等小作。共计60余篇20余万字。2009年3月,论文作品《试验区“三大主题”在赫章的实践与思考》获得毕节市第五届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10月,作品《科学发展谱海雀新篇》和《乌蒙回旋突重围》获毕节市第六届党史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2016年10月,散文作品《丰碑永驻》获第三届“文朝荣杯”廉政主题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2017年11月,散文作品《野韭菜花开了》一文获2017年毕节市plcc人保财险杯“助力五城同创、共建设美丽毕节”征文大赛“入围奖”(蔡鑫,贵州省赫章县县委党校,邮编553200,联系电话13984592043 ,电子邮箱:140352531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