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是指(杨雪冬主体性自主性)(1)

杨雪冬

文丨杨雪冬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

展望中国共产党的未来百年,应该从过去的百年历程出发,回望过去,才能看清未来。

从过去的一百年来看,内外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内外互动关系的变化对于共产党的出现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李鸿章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根本之变是内部关系的改变。中国从“中国之中国”变成了“亚洲之中国”,然后变成了“世界之中国”。1840年以后,中国仁人志士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的多重挑战,所以才有洋务运动、富国强兵、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的变革,这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心结,而共产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政治力量,并且很好地把握了内外关系互动,抓住了机遇。

如果没有一战后中国在外交中的失败,十月革命的成功,就可能没有共产党的诞生。如果没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扰,所导致的国内政治分裂、军阀混战,或许井冈山根据地就不存在。如果没有二战,没有抗日战争,也不可能有共产党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冷战,中共也不可能迅速找到国家生存的中间地带,从两极对抗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冷战结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快速开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全球资本主义劳动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使资本和中国的广阔市场、高质量的劳动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所以才会有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历程。

回看这一百年,在每一次内外关系转变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中国共产党都能把握住、利用好,就需要我们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可以归纳出三点:

一是主体性。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以外国人为师,结果是欺负学生。但自从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实现了精神的自觉。这就是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独立的意识。这一百年里,中共走出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其实就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觉。

二是自主性。自主性就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不受外部利益的影响。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实现自主性的根本。有自主性,才能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考虑更多数人的利益,在执行中才不会出现“被绑架”、被“俘获”。

三是能动性。毛泽东经常讲,要符合客观实际,另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性在西方的理论里面讲得不是很多,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理念里特别强调主观能动性。越是困难的时候,中共越会有创造力,越能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保持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现代政治组织的独特优势。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容易理解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如果展望未来百年,怎么能够更好地保持主体性、发挥自主性、发挥能动性?在这种内外大变局中把握住机遇,特别是能够创造出新机遇。和一百年之前相比,中共已经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强者,是暴露在镁光灯下的强者。可以想象,未来中共面对的内外环境更加艰巨。今年3月份英国首相有一个研究报告讲到2030年的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system competition,也可以翻译成体系竞争、制度竞争,更重要的是生态圈的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内外互动关系中认真思考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条件的变化,对照国际调整来改革和完善我们的国内条件,通过国内条件的改进,来触动乃至推动国际环境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塑造好,才能在未来一百年的征程中重新取得新辉煌。

(本文出自由中国网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论坛)

责编:时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