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月亮与星辰的古诗(一首古诗中的斜)(1)

下午,有个班主任老师微信问我:姐,这个“斜”字读什么音?是“xie”,还是“xia”?

我一看立刻就脑袋疼,这是我最不爱回答的问题之一,实在是不好回答。

是的,这是那首著名的《山行》中,那个被广泛争论的“斜”字:

远上寒山石径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沉吟半晌,决定还是实话实说:这个,我个人认为,“xie”或者“xia”,读哪个音都行。

吟诵月亮与星辰的古诗(一首古诗中的斜)(2)

这叫啥态度啊?人家认真请教我,我竟然给了这么一个模棱两可、啥啥都行、等于没有回答的答案。貌似太敷衍了!

但我真不是敷衍。我确实认为,这两个音读哪个都没问题。习惯读哪个就读哪个呗,自己觉得哪个读得顺嘴就读哪个呗,我们没必要跟读音过不去。

为了表明我是认真回答她的问题,我又用了十多分钟,详细给她解释了我的理由。

这是一个涉及古音和现代音的问题。

因为年代久远,古代有很多字和现代读音不一样,一如很多古代的汉字与现代汉字写法也不一样(繁体字和简化字),以及同一个字同一个音,意思截然不同(比如“走”,在古时是跑的意思)。

回到这个“斜”字,它在古代大部分时候也读“xie”,说文解字中是“似嗟切”,只不过在诗词中要押韵的时候,时常被读成“xia”(不需要押韵的时候还是读xie,比如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xie)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后来,时光进入了现代,古诗都已经成为遗产了,在生活中再也没有读“xia”的地方了。所以呢,我们读古诗,读成“斜”也未尝不可。

吟诵月亮与星辰的古诗(一首古诗中的斜)(3)

很多人不跟古今的字形较劲,那么多古代的繁体字都成了简化字(大概觉得那是国家行为,较劲也没用),也不跟古今的字意较劲——没人说为什么不继续用“走” 来表示“跑”呢?走多文雅啊……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就喜欢跟古今读音较劲。

弄得我们当老师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古诗了,怎么教孩子了,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就出错。

我对我的同事说:

你觉得“xia”押韵好听就读“xia”;你觉得简单习惯就读“xie”。没什么对错之分。但是呢,这里有个问题,你要是读“xie”吧,大概会有没文化的人笑话你没文化:你看你看,这人竟然不知道在古代正确的读音……

所以,你要是怕被人笑话没文化,就读“xia”吧,这个安全。如果你对自己有自信,不在意别人,爱读“xie”就读吧。

吟诵月亮与星辰的古诗(一首古诗中的斜)(4)

但你是老师,如果你要读“xie”,你最好还是跟你的学生,如我这般详细给他们讲清楚。否则,不一定哪个学生就跳出来说,我们什么辅导班老师说了啥啥啥,貌似咱们还没人家辅导班老师有文化......

我的同事很满意我这番啰嗦冗长的解答,对我说,这是一个学生家长问她的,孩子要参加朗诵比赛,对这个字音很困惑,在网上也没搜出来答案。

我说,这这这,我这不是给人家家长弄懵圈了吗?

她说哪里啊,我将我们的聊天记录截图给家长,他夸你太有研究了,以后有问题还要请教你…..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解释,并不是我读到的哪个权威的论断,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是我多年读书、生活的思考与理解。

你问我,我读什么音?

因为我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教我读的是“xie”,我已经习惯了,所以自己读的时候会读“xie”。但是,很多时候,在别人面前,我怕他们笑话我,说我没文化——虽然我确实没什么文化,但被看起来好像还不如我的人,嘲笑我没文化,也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而彼时,我又没时间或者懒得说出以上我的思考,我就刻意读成“xia”,然后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