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一档节目中,撒贝宁谈到母亲时忽然感伤。

去年年底,撒贝宁的两个小家伙一出世,他把第一条报喜的微信发给了已经去世的母亲,说“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

但可惜的是,“现在想接到妈妈的信息永远都不可能了。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1)

这催泪一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真正的别离往往是悄无声息。“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2)

作为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幽默、健谈、睿智,是撒贝宁留给人们的一贯印象。

近年来他从央视走到了不同类型的节目中,名梗频出,无论在哪个舞台上,他都凭借着过人的“双商”圈粉无数。

但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一向以风趣幽默著称的小撒,只要在节目里谈到母亲,都会展现出一种沉重和思考的姿态。

母亲,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01

0.5分的鼓励

让撒贝宁从淘气包变学霸

1976年,撒贝宁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部队大院里,从小就是个淘气王。

在父母和大人的眼里,撒贝宁简直“作恶多端”:摸高压电线,被送到医院抢救;带着其他孩子去部队的菜地里,偷种好的蔬菜;趁大人不在,给院里车的轮胎偷偷放气……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3)

因为极度调皮,撒贝宁浑身发生过5次骨折,最早的一次骨折发生在六岁,三个月后快拆绷带时,爸妈一个没看住,撒贝宁又偷偷溜出去玩摔跤游戏,“啪”,同样的位置又摔折了。

撒贝宁哭得伤心,妈妈一边举着他受伤的手心疼,一边气的想”揍“他。

这种事一多,撒贝宁的父母就不得不操心起来。一听大院里传来孩子的尖叫,他们心里就咯噔一下:准是这小子又闯祸了!

当时广东的小孩都是7岁才能上学的,但撒贝宁在6岁半时就因为太过调皮而被幼儿园“劝退”。还有大半年没学上怎么办?

经过多番打听后,父母得知老家湖北6岁半就能上小学,他们便将儿子送到武汉,寄养在姑妈家里。虽然母子分隔两地,但撒贝宁的妈妈一直记挂着儿子,时常会打电话了解他的近况。

随着父母转业回到老家,撒贝宁又回到了父母身边。让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他以0.5分之差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撒贝宁为此一度非常低落。

但是他却在无意中听见母亲悄悄和父亲商量:要不要带孩子去散散心?

当年撒贝宁父亲的工资只够维系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但他们仍带着撒贝宁去旅行。那段时间,撒贝宁很快就忘掉了那0.5分的不愉快,开学后也安心地上了一所普通的初中,三年后他成功考上了重点高中。

当年那0.5分根本没有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母亲对他的爱和包容,胜过了所有的激励。

02

在父母的支持下

他的艺术天赋得到发挥

虽然调皮,撒贝宁却也有着极佳的艺术天赋,从小就是个“话痨”的他能说会道,还喜欢唱歌跳舞。

撒贝宁将此归结于父母对他幼年时的耳濡目染:“我父母是部队文工团的,我从小就看他们排练节目,吹拉弹唱,演小品,演话剧,六七个人就能拉出一台节目来。”

他的父亲撒世贵后来进入武汉市话剧院,他的母亲邓雅娟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拥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在家庭里,他常常和妹妹排练、导演、演出“家庭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和一般家长不同,撒贝宁的母亲一直以来对他都没有学业上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深知撒贝宁调皮的本性,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平安快乐胜过所有一切。

正是因为父母的这份宽容,撒贝宁童年时的好奇心和率真,都被小心地保存了下来。

从幼儿园开始,撒贝宁就热衷于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而且站在舞台上毫不怯场。4岁时,他就能大大方方站在幼儿园舞台上表演儿歌,11岁时,他获得了武汉市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初二那年,他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再次获得了第一名……

中学时,撒贝宁对演讲如痴如醉,一度创下了演讲“神话”,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基本都是冠军,其他选手会自动把自己归为“亚军之后”。

1994年,因为拥有过人的歌唱天赋,读高三的撒贝宁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艺术冬令营。当时评委老师问他:“你会唱民歌吗?”撒贝宁搜肠刮肚想出一首《小白杨》,并且第二天的汇报演出中表演了这首曲目。

离高考还有3个月时,老师忽然找到他:“你被保送北大了!”当时撒贝宁激动地红着眼,一路收拾书包跑回家,隔着铁门就抱着爸爸哭了起来。

如果没有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也许高考这条路他就不会走得如此轻松。

03

母亲的逝世

让他追悔莫及

进入北大后,撒贝宁自由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他参加广播电台,合唱团,戏剧社,打篮球……除了学习之外,所有闲暇的时光都成了他展现自我的舞台。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4)

撒贝宁大学时和张泉灵拍摄的短剧

1998年6月,中央电视台筹备《今日说法》栏目,去北京几所大学招聘主持人。撒贝宁因为排练话剧错过了老师的推荐,回到宿舍后,他心里觉得不甘,又给招聘人员打了一次电话,对方让他来试镜。没想到竟成功获得了这一栏目的主持机会。

最初因为没有经验,每一期节目对于他来说都是煎熬。每当灯光亮起,导播喊“5,4,3,2,1”,他的大脑常常一片空白。面对请来的嘉宾,甚至一个问题问了两遍。

噩梦和深渊一般的回忆,让撒贝宁多次想要放弃录制,但是每次节目组一打电话,他又屁颠屁颠地跑来了。

撒贝宁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从1998年进入项目组,到1999年1月2号第一期节目开播,我都没跟父母说我进央视做节目了。“

直到开播前他才给父母打电话,对面一下就激动地炸开了锅:

“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告诉我们?我给家里人打电话,让他们都去看!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5)

当时撒贝宁父母处在极度兴奋和慌乱的状态,压根没看明白节目在讲啥。“对于他们来说,别的不重要,只要确认电视里面那个人是自己儿子就行!

当时的撒贝宁也很兴奋,他认为这份荣耀就是他送给妈妈和爸爸最好的礼物。

之后撒贝宁逐渐在央视站稳了脚跟,凭借《今日说法》里优秀的表现,极大地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

那时,因为工作忙碌,他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和父母的联系也越变越少。对老两口来说,电视里见到儿子的次数反而比现实中更多。

2005年左右,撒贝宁决定把父母从武汉接到北京来生活,“既然我有能力,把父母接过来未尝不可?“

但当时撒贝宁没想到,这会是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把父母接到北京的那几年,正是撒贝宁最忙的时候。原本以为父母来到北京相聚的次数会更多,但是忙碌的撒贝宁并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反而让老两口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以前的老朋友,变得更加寂寞。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6)

当时撒贝宁不知道这一切,因为每次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妈妈都会回答:“我们很好,别担心。“

即便是工作回家后,撒贝宁也不太和父母交流。”在外面太累了,回到家人面前也很少说话。“他记得母亲总是默默做好饭菜,端到他面前,吃完饭一起再看会儿电视,他就回房间去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13年,撒贝宁的母亲因为脑溢血不幸离世。

母亲离去的那个晚上,撒贝宁痛苦万分。他发现,他做错了一件事情:“我一直以为,让我妈妈以我为傲,是送给她最大的礼物。”

“可后来才发现,我最大的礼物还没来得及给——那就是当她还在我身边的时候,多和她待一待。”

04

妈妈走后,他总在寻找她的“影子”

“年轻时,我觉得我爸妈会长命百岁,一辈子都跟我在一起。从没有认真想过,有一天失去了他们会怎么样。“

在2015年一次演讲中,撒贝宁对现场的年轻人吐露心声:“当那一天来的时候,从失去的那一秒钟开始,你就会明白,一切都结束了,再也没有机会去弥补了,这就是人生。“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7)

或许是妈妈的离去太过沉重,撒贝宁总觉得对母亲有所亏欠。在后来的很多节目中,他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弥补,想要在他看到“母亲”影子的人们身上,寻找逝去的踪迹

在2015年《我是谁》节目中,撒贝宁作为嘉宾在一个家庭里体验哈萨克族的牧民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他有了“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一起参与波澜壮阔的雪中大迁徙。

在节目即将结束时,他不舍地拥抱了节目里的“母亲”,跟她告别,并且贴心地嘱咐她:”我注意到您的腰不好,您今后多注意保护腰。“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8)

后来,他和其他嘉宾倾诉:“在这个节目里,我每叫一声妈妈,心里就像有根针在扎一样。”

撒贝宁的妈妈在离去之前,已经不太能说话了,只是一直静静看着他。那时撒贝宁隐约感觉出她眼神里有东西,问她想说什么。

然后撒妈妈对他说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不要感冒了。”

很久之后,撒贝宁经常在梦里梦到妈妈,在梦里,他们聊起天来一点都没有障碍,感觉特别好。

那天节目结束时,他抱住哈萨克“母亲”的那一瞬间,也感受到了和梦里一样的感觉,那是母亲留给他的感觉。

“我突然觉得,老天爷是安排我在这里,把自己对母亲从前的遗憾,能够弥补上。所以最后我很用力地抱着她,那个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妈妈了……”

2017年,在《出彩中国人》中,一位78岁的奶奶上台引亢高歌,引发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当奶奶介绍说自己是部队文工团的一个演员时,撒贝宁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眼睛里一瞬间闪过了很多情绪。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9)

在投票环节,撒贝宁脱口而出道:“我给妈妈先投吧。”

其他的嘉宾都很疑惑他的称呼,撒贝宁这才对老人解释道:“我父母也是部队文工团的,也是80年代转业的。我妈妈是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和您一样,都是辽宁人……”

“看到您站在这,就像看到自己的母亲一样。”

这位阿姨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让撒贝宁这一刻特别感伤的是,他曾经忽视了母亲的梦想。

撒贝宁的妈妈退休后也特别喜欢唱歌,还加入了老年合唱团。每当有家庭聚会,妈妈都忍不住来上两段。但撒贝宁总对她说:“妈,你别让人笑话了。”

很久后他才意识到,作为孩子,他并没有意识到歌声是母亲生命里的一部分,也没有去关心一个老人到底需要什么。

“妈妈走了以后,想听她唱都没有机会了。我甚至都没有好好问过母亲,你的梦想是什么?作为儿子,我有没有机会替你完成你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梦想?”

“此时此刻,如果我能够帮一个母亲完成她的心愿的话,我觉得这是上天给我一次弥补的机会。”

说到这,撒贝宁已经哽咽,“所以,我把这一票投给妈妈。”

不少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投票结束后,撒贝宁走上前,长久地拥抱着这位“母亲”。

撒贝宁跟孙子说话(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10)

无论在雪山还是在舞台,每一次拥抱,都是一次找寻。

在茫茫人海中,撒贝宁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拼凑每一块关于母亲的拼图。

但每一个都是你,每一个也都不是你。

05

爱,是每个家庭的议题

“让我痛苦的是,我一直没有寻找到和父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说向他们表达爱的方式。”

在接受某次杂志采访时,撒贝宁透露了自己的困惑:“直到母亲去世都没有找到,而现在我又开始苦苦寻找和父亲的沟通方式。”

作为国内最顶尖的主持人之一,撒贝宁可以在舞台上迅速和陌生人建立沟通渠道,却十几年都没办法和最亲最爱的人彼此了解。他试图从很多人的故事乃至文学作品中寻找答案,但是却无能为力。

这不仅仅是撒贝宁一个人的困局。

他身上的故事,恰恰折射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沟通困局。父母和孩子明明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为何却成为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否彼此敞开心扉毫不设防地交流和沟通,也许,是每一个家庭都要探索的难题。

但有一件事毫无疑问:我们当下能做的,是抓紧每一个可以表达爱的机会,向彼此说出:“我爱你。”

*资料来源:新浪网、微博、百度知道、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