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传奇色彩的,张骞出使西域 ,教科书上只寥寥数字,但是事实上却是让人荡气回肠 。河西走廊,奇美多变,自然环境非常的优美壮观。草原、荒漠、高山、大河、高原应有尽有。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1)

时间回到西汉,虽然那时候国内安定,但北方 匈奴屡屡进犯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战,就遭遇白登之围,刘邦取得了一个屈辱的战绩,依靠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匈奴单于的小老婆阏氏,才得以逃脱。军事和外交的羸弱,让汉朝不得不通过和亲、送物资来维系和平。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2)

公元前141年3月9日,刘彻即皇帝位。 16岁便继位的汉武帝 ,这个历史上少有的天之骄子,怎么可能咽的下这种屈辱,年轻气盛的他,励志要打破这个屈辱的现状。

他从俘获的匈奴军官口里得到情报,河西走廊形式混乱 。匈奴杀了月氏的首领,甚至将头做成酒器,月氏大败之后,只能西迁。汉武帝思量, 若能联系上月氏,和他们形成东西夹击,便可击退匈奴 。但怎么联系上月氏是个问题,汉武帝决定派出使臣。可是在此之前,汉人对西域世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那里,但河西走廊在匈奴控制之下,一旦被抓住凶多吉少。月氏的下落更是无人知晓 ,没人知道这条路有多远,能走多远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而张骞 ,就是这个勇者。他带着勇士和翻译,开始了远征。

走过扁渡口,张骞一行人便慢慢进入了茫茫戈壁之中。就算是行前做好了各种准备,但自然环境的恶劣,依旧超过他们的想象。火辣辣的阳光,漫天的风沙,干涸的土地,把他们折磨的不轻。更糟糕的是,他们在半路上遭遇了匈奴骑兵,没有任何悬念张骞被俘了 。不过当时的匈奴单于,没有立刻杀掉他们,而是想从他们身上套取更多汉朝情报,还试图说服他们为匈奴效力 。毕竟汉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张骞当然是不可能和匈奴合作的,由于不妥协不合作,因此被长期软禁。匈奴单于还利用情感攻势,给他撮合了一桩婚事,让他娶了一位善良的匈奴女子。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想尽办法的活下去,使自己融入匈奴人的生活。张骞被困在匈奴,转眼间九年时间过去了 。张骞没有浪费这九年的时间,他抓住一切机会用来了解匈奴。九年的软禁,让他熟悉了匈奴的日常生活与军队备战,也让匈奴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所有人都以为时间磨灭了他的初心。终于有一天,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计划好了一切如同平常一样外出放牧,但她的妻子知道, 这一去,他就不会再回来了。因为自己的男人要去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使命!他没有带他的妻子,因为张骞要出使月氏,是不可能带一个匈奴女人的!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3)

张骞带着翻译,两个人身着胡装,成功逃出了匈奴的控制。但他并没有选择往东回长安,而是继续西行,完成九年前许诺国家的使命 。而此时,月氏已经西迁至中亚,分成大小月氏两支。为了找到大月氏,张骞和翻译两人,一人一马,横跨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翻过了帕米尔高原。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是怎么做到的。要知道, 这前无古人的探险,发生在2000多年前 。

张骞千里迢迢来到大月氏,可惜,他们对夹击匈奴没有兴趣。因为中亚肥沃的土地,已经让大月氏从游牧转型成了农耕,无意东还。在大月氏停留一年之后,张骞启程,东归复命。为了躲过匈奴的控制区,他策划了一条新的路线,从青海羌人的土地绕道而行。但他不知道,这时候羌人也成了匈奴的附庸。于是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时运不济的张骞 又被抓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单于又宽恕了他。还被送回了匈奴妻子身边,他又一次虎口脱险。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4)

不久后,单于去世,张骞和翻译抓住机会,再次逃跑,这一次他还带上了妻子。这个13年杳无音信,几乎被遗忘的男人, 像是穿越时空一般,活着回来了 。当他终于远眺到家乡,面向长城,长跪不起。张骞西行13年,虽然没有促成军事上的合作,但填补了汉朝对西域的一无所知。他带回的信息,使汉朝在与匈奴的对抗中,能够知己知彼。

张骞的妻子一位匈奴女子。因为政治原因,她嫁给异族人。在一起生活九年之后,又眼睁睁看着丈夫逃跑,最后甚至还跟着丈夫远赴他乡。张骞这漫漫西行之路,一定与这位女子有着深刻的联系。她是张骞在西域唯一的陪伴和慰藉,或许正因为有她,张骞才不会孤独,才能够还乡。但是这位匈奴女子,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更不幸的是,来到长安的第二年,她就因病去世。

张骞无疑是个伟大的探险家,他的探险之旅也堪称传奇。出行时,他还是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归来却已然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13年,他用眼睛和双腿拓展了一个帝国的视野。他让帝国的目光穿越崇山峻岭、戈壁风沙,穿过河西走廊,看向更远的西域世界。他的壮举,真实而令人振奋。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5)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大月氏和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同时张骞出使西域,还带回来许多好吃的物种。有人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朝版拿出来,逐一查阅,最终认定10种东西是确定是由张骞带回来的。

我们按照《本草纲目》的顺序一一罗列。

1、红蓝花(载于《本草纲目》卷15草部之四)红蓝花就是红花,妇科良药。

原文:"志曰:红兰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

2、胡麻(载于《本草纲目》卷22谷部之一)

原文:"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胡麻即今油麻,更无他说。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其实为蒉。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以别中国大麻也。'"

3、胡豆(载于《本草纲目》卷24谷部之三)胡豆就是现在的蚕豆。

原文:"时珍曰:豆荚状如老蚕,故名。此豆种亦自西胡来,虽与豌豆同名同时种,而形性迥别。《太平御览》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蜀人呼此为胡豆,而豌豆不复名胡豆矣。"

4、葫(《本草纲目》卷26菜部之一)葫就是现在的大蒜。

原文:"葫,大蒜也。五月五日采,独子者入药尤佳。""时珍曰:按孙俪《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小蒜乃中国旧有;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

5、胡荽(su)(《本草纲目》卷26菜部之一)胡荽就是现在的香菜。

原文:"时珍曰:荽,许氏《说文》作莅,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

6、苜蓿(《本草纲目》卷27菜部之二)

原文:"时珍曰:《西京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然今处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年年自生。"

7、胡瓜(《本草纲目》卷28菜部之三)胡瓜就是现在的黄瓜。

原文:"时珍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按: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8、安石榴(《本草纲目》卷30果部之二―)安石榴就是现在的石榴。

原文:"时珍曰: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博物志》云:'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9、胡桃(《本草纲目》卷30果部之二)胡桃就是现在的核桃。

原文:"颂曰: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时珍曰: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

10、葡萄(《本草纲目》卷33果部之五)

原文:"时珍曰: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饮之,则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

总结一下,经李时珍权威确认,肯定由张骞带回的瓜果植物共10种,分别是:红花、胡麻、蚕豆、大蒜、香菜、苜蓿、黄瓜、石榴、核桃、葡萄。

汉朝张骞和汉武帝的关系(汉武帝的手下张骞有多牛出使月氏还带回一个匈奴老婆)(6)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