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春,莒南县筵宾乡前辛庄的一户农村人家,屋内外贴满了大红的喜字。

在“劈啪~劈啪~”的鞭炮声中,一对年轻的新人在双方父母、一众乡亲们的见证之下,正在屋内,举行着简单而又庄重的婚礼。

婚礼进行到了双方改口的环节,在双方父母的鼓励之下,新娘有些羞涩地对着男方父母轻喊了声“爹、娘”。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1)

七十年代,农村婚姻场面

而随后新郎的改口,则显得大方、自然得多,在他喊完爹、娘之后,新郎有些激动地抹了把泪,他对岳母说道:

“娘,这声娘,俺已经喊了二十多年。”

听到女婿这样说,端坐在前面的岳母不禁泪眼婆娑起来,而一旁的亲家母也是感慨万千,她轻拉着对方的手,一面安慰着对方,一面不停地说着:

“嫂子,那些年真是苦了你了,好在现在终究咱们又是一家人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二十多岁的新郎,称自己的岳母为娘,已经二十多年了呢?

这还得从当年那段,山河飘摇、硝烟弥漫的苦难岁月,开始说起……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2)

硝烟弥漫的岁月里,隐藏了多少感人的故事

收养婴孩

1943年,日军对我滨海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敌军的不断袭扰,使得根据地内的抗战环境,日趋恶化。

在部队随后的不断转移、战斗过程之中,根据地的群众们为抗战部队,始终提供着必要、巨大的支持。

11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前辛庄妇救会会长尹德美因为忙于支前,操劳过度,早产诞下了一名男婴。

寒冬时节,加上身体孱弱,这个早产的婴孩儿,只在母亲的怀中呆了不到一个晚上,天亮时便在尹德美的痛哭声中,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丧子的打击,让产后虚弱的尹德美一连躺在床上六天,终日以泪洗面,任凭丈夫如何劝也劝不住。

到了第七天,隔壁的孙大娘敲开了尹德美的家门,她的身后跟着两名忧心忡忡的八路军,女八路的怀里还抱着一个襁褓。

孙大娘指着身后的这两人说道:

“德美呀,这是咱们通讯大队长黄志才和电台台长刘凯夫妇,他们怀里的孩子刚出生半个月。如今敌人不断骚扰咱们根据地,部队每天都在转移、作战,实在是带不了孩子。这孩子太小,其他人家又没有奶水喂,眼下村里面能照顾小孩儿的人家,就只有靠你了。 ”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托,尹德美顿时犹豫了,对于让自己照顾八路军的后人,尹德美倒不怕辛苦,她怕的是,自己才十八岁,没有丝毫照顾孩子的经验。

如今,兵荒马乱之际,敌人的扫荡横行、肆虐,万一自己没能照顾好这个孩子,自己以后该如何面对众人的目光,而一旦有失,自己更将一生难以原谅自己。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3)

日寇扫荡

同是乡里乡亲,尹德美在犹豫什么,孙大娘自然都猜了出来,她拉着尹德美说道:

你年轻能干,当家的也是个实在人,以后有什么困难,咱们大伙儿一起帮衬着,你看看,这娃儿多好呐。”

尹德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襁褓之中,那个孩子生的浓眉大眼,让人觉得煞是疼惜。

也许是刚刚丧子,身体中涌动着的,那种不可抑制的母爱;也许是对抗日事业,那种义无反顾的无限忠诚,尹德美最终将孩子轻轻地抱了过来。

陡然入怀,孩子的天性使得他开始在尹德美的怀中,热烈地搜索着,小嘴开始放肆地吸吮着“母亲”甘甜的乳汁……

“我的好嫂子……”一直怕尹德美拒绝的刘凯夫妇,心里悬着的石头最终落了地。

刘凯更是泪流满面地扑在了尹德美的肩头,她呜咽地说道:

“从今往后, 咱们就是异母姐妹了, 孩子是我的, 也是你的。”

尹德美擦去她眼角的泪痕:

“你们放心, 有我就有孩子! 你们给孩子留个名, 日后好来找。”

黄志才想了想说: “ 眼下抗战快要胜利了, 就叫他“迎胜”吧。”

离别之际,刘凯回过身,从尹德美手中再次接过了“迎胜”,她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得知自己孩子的姓名,竟然会是与孩子即将分别之时。

“迎胜! 迎胜! ”刘凯俯下身子, 轻轻地唤着、亲着儿子, 热泪一滴滴,缓缓地落在儿子那娇嫩的小脸上……

那一天,黄志才夫妇像无数个为国许身的革命志士一样,为了民族、家国,告别骨肉至亲,向着最后的胜利奔去。

而站在他们身后的尹德美,在挥手作别的同时,也在心中暗下决心:

“我们等着你们归来,一定给你们带好迎胜。”

母子情深

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内,除了日伪、土匪的烧杀、劫掠之外,连年的水旱天灾,使得根据地的民众生活,苦难非常。

尹德美一家生活贫寒,平日里全靠着地瓜秧、豆腐渣、高梁糊糊艰难度日。

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尹德美一家吃糠咽菜,家中所剩无几的小米、乡亲们兑出的白面、细粮,全都留给了小迎胜。

尹德美和丈夫仔细地照顾着小迎胜,迎胜虽然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一家人却待之胜似亲骨肉。

不过,即便小两口千仔细万小心,在小迎胜八个月大的时候,还是突发了一个意外,将尹德美吓得魂不守舍。

小迎胜长到八个月的时候,身体出疹子,高烧不退,进而引发了脑炎,高烧引起的惊厥,让尹德美夫妇心急如焚,因为没有钱去城里看病,小迎胜虽然辗转于附近的诊所之中,却始终不见好转。

那几天,尹德美始终抱着孩子,没黑夜没白天地守着小迎胜,哭得眼睛红肿,不停地哀叹着:

“迎胜要是走了,我也不活了。”

正当夫妻俩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消息,让几日没吃饭的尹德美一骨碌爬起了身,她要为儿子,争取最后一个机会:

部队转移到离村不到30里的大店镇了,而那里有医生。

当天晚上,尹德美找来了两名民兵,用睡篮抬着小迎胜,跨过湍急的筵宾河水,向着部队医院的方向赶去。

因为上游山洪暴发,众人涉水而过之时,水势渐大。

两名民兵小伙子在水中尚且脚下不住打滑,尹德美又是小脚的缘故,在水中更是行动艰难。几个浪头下来,尹德美数次扑倒在水中,等众人跌跌撞撞踏上对岸之时,尹德美的鞋子早已不知陷入哪片淤泥之中了,随后,尹德美踩着荆棘,咬牙赤脚赶路,一路之上,斑斑血迹,从河边延绵直至远方……

到了医院之后,小迎胜的情况很不乐观,两眼紧闭,面色焦黄,连脖子都变硬了,闻讯赶来医院的刘凯,看着儿子的情形,不禁失声痛哭。

尹德美看着刘凯,伤心、愧疚地说:“我食言了,老妹子,我对不起你们,有负你们的重托呀。”

刘凯虽然心如刀绞,但也是明事理的人,她拉着尹德美的手,不停地抹着泪:“嫂子,不能怪你呀,你帮助我们这几个月,我们已经感激不尽,是孩子没福呀!别忙活了,这孩子恐怕……”

孩子只要有一口气,咱们就绝不能放弃,一定要救娃。尹德美倔强地说道。

在随后的七天七夜当中,尹德美寸步不离地守在小迎胜的床边,在母亲的声声呼唤中,小迎胜的病情竟然开始渐渐好转了。

“娘,”第八天的早晨,给小迎胜擦拭脸庞的尹德美,突然清楚地听到了小迎胜的呼唤,这一声呼喊,让尹德美浑身不禁颤抖起来。

“儿呀!娘还以为你再也不理娘了。”尹德美再也忍不住,抱着小迎胜嚎啕大哭起来。随后,小迎胜在医院住了40多天,最终康复,与母亲一起回到村里。

然而,就在尹德美全身心放松之后,这个在医院铁打的人,最终却在家中,突然病倒了,大病了半个多月才最终歇过了劲儿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和平再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篡夺胜利的果实,悍然挑起了自绝于人民的内战。

当年冬天,黄志才和刘凯夫妇的部队,接到立即随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奔赴东北战场的命令。

开拔在即,黄志才夫妇给尹德美家去了封信,里面只有一句话:

“临行前,想见小迎胜一面。”

收到信的当天,尹德美和丈夫抱着孩子,连夜翻山越岭,赶到了部队驻地——筵宾夏家桥村。

一年多未见,黄志才、刘凯抱着孩子,左看看,右看看,看到孩子被照顾得如此无微不至,夫妇俩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凯拉着尹德美的手,感慨道:

“嫂子,我们这一去,生死未卜,孩子能有你这样的好妈妈,我们也就没什么牵挂了。我们如果今后牺牲了,这孩子就交给你们了,希望能把他抚养成人……”

尹德美抱着孩子,对黄志才、刘凯保证道:

“放心吧,俺一定把迎胜抚养成人,等祖国解放了,俺亲手把孩子交到你们手中。”

生死与共

1947年夏,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各地还乡团大喊着反攻倒算,一面对解放区民众进行残酷的屠杀,一面在莒南一带,搜捕散落在革命群众中的八路军子女们。

当时,尹德美的丈夫——王汝秀带着常备民工去前线支援去了,家里只剩下怀有七个月身孕的尹德美和不满四岁的小迎胜。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4)

尹德美和小迎胜

为了避免小迎胜落入敌手,尹德美拖着笨拙的身体,背着小迎胜一起,钻山沟,住山洞,躲炸弹。

有一次,敌人围山,围了三天三夜,小迎胜被饿得哇哇大哭,尹德美白天拉着迎胜,躲在洞里,晚上爬出洞口,在山上给孩子摘野枣、挖野菜,给孩子充饥。

大人能够强忍饥饿,但孩子却无法承受忍饥挨饿的滋味,在第四天,小迎胜的肚子咕噜噜地直泛着响儿,他对母亲说:

“娘,我快饿死了。”

尹德美一听,眼泪顿时流下来了。当天晚上,尹德美背着小迎胜,冒险爬到山下,敲开了看山人的门,然后讨了一块煎饼,看着迎胜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多少年后,迎胜一提到当年娘冒死给他讨煎饼,依然非常自责:

那一口煎饼,是俺娘,用她的命冒险救了我的命。

我要我娘

1949年,一封来自东北战场的信,寄到了尹德美的家中,这是来自于黄志才、刘凯夫妇的信函。

黄志才、刘凯夫妇在信的开头,有些忐忑地问道:

“山东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方,迎胜是否还活着?”

尹德美收到信后,立即托人代写了回信:

“迎胜很好,请安心工作,多打胜仗,不必挂念。”

这封信,尹德美让人代写了三遍,祖国快要解放了,以后,迎胜就能够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了。尹德美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落,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点儿舍不得孩子了。

1949年7月,随部队进驻长沙的黄志才夫妇,派迎胜的大伯和警卫员来到了前辛庄,准备接孩子回去。

一听说大爷是来带自己走的,小迎胜一下子便跳到了母亲的背后,他拉着尹德美的衣服,苦苦哀求着:

“娘,我哪儿也不去,我不离开娘……”

刚开始,大家给他讲故事、猜谜语、送糖吃,大家原以为,一个小孩子,大家软磨硬泡,劝他离开,听话应该不难。

然而,劝到第三天的时候,小迎胜竟然不见了。

家里的孩子突然失踪了,这让所有的大人,一时都急疯了。

尹德美拐着小脚,从村口走到村尾,从村尾又走到村头,来来回回,一遍遍、焦虑地呼喊着迎胜的名字:

“迎胜呀,迎胜,咱不走了,再也不走了……”

当她第三次走到村口时,旁边的玉米地里,突然传出了嘤嘤的哭声,小迎胜听着母亲那熟悉而焦急的呼喊声,再也忍不住,委屈地哭了起来。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5)

玉米地

当天夜里,尹德美抱着养育了六年的儿子,一整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早晨,丈夫带着小迎胜出门,说是要领着孩子进城看戏去。年幼的孩子贪玩性强,一听去看戏,立即高兴得一蹦老高,临走的时候,还跟母亲交代道:

“晚上回来,想吃面条。”

尹德美一面答应着,一面转过身,暗暗地拭着眼泪,因为她知道,昨天丈夫就跟迎胜大伯商量好了,今天将他送到城里,然后带到长沙他亲生父母那里。

迎胜爬上了马车,对母亲挥着手,大声地喊着“娘、娘”,仿佛在预演着一场离别,而尹德美则黯然地走回了屋子,才停了片刻,她便冲出了房门, 一直爬到屋外的山坡上。

她眺望着远处渐渐缩成小点儿的马车,想要大喊一声孩子,但终究怕被对方听见,手攥得死死的,嘴唇咬出了深深的血痕……

一路之上,小迎胜还以为是真去看戏,不停地跟父亲说这说那,可等他进了城门,看到路旁早已等候多时的大伯,他的脸,顿时变得苍白起来了。

小迎胜哭着喊道:“我不去,我要回家,我要找我娘。”

“跟大伯回去吧,你爸妈也很想你呀。”大伯上前,想拉迎胜。

“噌!”倔强的小迎胜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去,王汝秀一看,吓了一大跳,赶紧把他按住,怕他继续闹出危险了。

迎胜开始跟他父亲撕扯,边撕扯、边哀求:

“大大,好大大,别送我走,我要找俺娘!”

这一句话,就让王汝秀这个前线上都不后退的爷们儿,顿时泪眼婆娑起来。

最终,迎胜被送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一开始的好几个月里,迎胜始终不与父母交流,说话就是我要见俺娘,让黄志才、刘凯一度不敢让他出去,小心谨慎地看护着,生怕一不留神,他又跑回沂蒙山了。

1953年,工作变更到北京的黄志才、刘凯写信给尹德美,邀请她来北京,住上一段时间。当迎胜听传达室人说,有山东客人来时,立即兴高采烈地跑回屋内,边跑边大喊着:

“肯定是山东妈妈来了!山东妈妈可算是来了!”

那天,迎胜与“山东母亲”抱头痛哭,看得黄志才、刘凯夫妇,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自此,迎胜的暑假,比别人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去沂蒙探亲,看望沂蒙的亲人。

北京——沂蒙,迎胜每年在两点之间的穿梭,使得两个家庭的关系,愈发炙热起来。

再结情缘

1965年,迎胜从北京大学毕业,第一个月的薪水,他都将之悉数寄回了山东老家。

尹德美逢人便忍不住夸赞,自己的这个北京儿子,孝顺、知道心疼人。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6)

尹德美

然而,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离家多年的儿子,最终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归到了自己的身边。

1967年,在全国“大串联”的红流之下,尹德美的女儿王梅吉来到了北京,自然而然地住在了迎胜的家中。

而对于这个妹妹,迎胜表现得格外亲切,那段时间,迎胜每天回到家中,都会缠着梅吉聊以前在前辛庄的人物、事情。

“村里谁谁谁怎么样了?”

“都有孩子了?”

“村口那个大槐树砍了?太可惜了!”

两个年轻人,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和说不完的话题,黄志才、刘凯两人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这段时间,温柔淳朴的王梅吉在家中的表现,让两位老人很是喜爱,迎胜的亲生父母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们的思想也很淳朴,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找到一个善良、贴心的女子。

而在他们看来,迎胜和梅吉,恰恰就是天生一对。

不久,尹德美意外地收到了刘凯的求亲信,在信中,刘凯正式向尹德美提出,希望她能同意,让迎胜和梅吉今后可以在一起,而他们两家,也可以情结一家亲。

我们两家的感情是在革命的风风雨雨中建立起来的⋯迎胜在你们那边长大, 他与梅吉年龄

相当, 咱就做个亲家吧。

这个要求,顿时让尹德美顿时陷入了纠结之中。

迎胜和梅吉这两个孩子,都是吃她的奶水长大的,两个孩子的品性,自己是知道的。但如今的迎胜,可是大学毕业的技术干部,而自己的女儿梅吉一直在农村,两人的身份,已经明显不般配了。

尹德美一直犹豫着,没有表态同意。而一直苦盼消息的刘凯,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到,无奈之下,刘凯跟丈夫商量了之后,最终踏上了南下的路程,再次来到了当年曾经战斗的那片烽火故土之上。

在刘凯的面前,尹德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刘凯对尹德美说道:

“老嫂子,迎胜的心早就扎在沂蒙了,他不愿意的话,我还能包办婚姻?梅吉这个孩子,我们是一百二十个看中了,只要你们一点头,对于咱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儿。”

刘凯的亲自提亲,最终解开了尹德美的心结,两个年轻人的婚事,在两人的默契之下,亲人长辈们的促合之下,最终水到渠成。

大团圆

1970年,黄迎胜和王梅吉喜结良缘,婚后,迎胜继续广州地质局的工作,每年一个月的探亲假,基本都是在沂蒙山区所渡过的。

几年后,两人有了两个儿子,而随着迎胜后来进入北京煤炭部电子局工作,梅吉后来也来到了北京,两人最终过上了团圆的生活。

农村姑娘讲述远嫁的故事(山东一户人家嫁女儿)(7)

尹德美的三世同堂照片

因为尹德美不愿离开故土,迎胜和梅吉多次让母亲去北京享福,老人家都是待几个月,跟孙辈们聚一段时间,便再次回到故乡。

读沂蒙,我们经常会被红嫂们无私地奉献所感动,也有一些红嫂在事后感慨,当年抚育的孩子,最终消散在人海之中,留下了终身不能相见的遗憾。尹德美和黄迎胜的故事,让我们近距离地感触那段军民如水的感情之时,给我们呈现了一幕十分完美的结局。

这段故事,让人泪目,让人欣慰。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故事,欢迎评论关注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