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城南郭杜镇(散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郭杜镇是哪个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郭杜镇是哪个区(话说城南郭杜镇)

郭杜镇是哪个区

话说城南郭杜镇(散文)

古都城西南十五公里处,西沣路旁便是西安赫赫有名的长安八大古镇之一郭杜镇了。西安城中心钟楼离终南山的沣裕口正好三十公里,郭杜镇处于正中间。

郭杜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明代,因其地处古杜京附近,遂名古杜镇,后易名为郭杜镇。郭杜镇璄内北有高阳原、毕原,南有千年古刹香积寺、杜回墓、“三害冢”,北有周穆王陵,古河道“漆渠岸”,“冢凹道”,地下文物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郭杜这块热土确实是文化熣灿,人杰地灵。潏河、洨河、皂河等河流穿璄而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号称关中平原的“麦屯子”,古镇商业也特别发达,每到集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原来郭杜镇驻地郭北、郭南两村。郭北村主要是商业、集市,郭南村有镇政府及行政单位。八十年代初,镇政府及郭杜供销社等单位才陆续搬迁到韦斗路与西万路十字周围。供销社最早在韦斗路与西万路十字西南角,开僻一片卖煤的场地,人们都叫此地为:炭场。初步形成如今的规模。

我家世居郭杜镇西南二里地的一个小村庄。我能记事大概是七十年代初,那是郭杜镇中心是郭北、郭南两村。郭北村主街道即为供销社、集市,小商贩所占据,逢集四周八乡的群众都来赶集购物。郭南这边主要是公社及行政单位居多,也有商业店铺。摆摊的不多,以供销社经营为主。记忆深刻的是公社西边郭南村有个土墙围着的露天大会场,架着几个大喇叭,经常在此召开全社“三干会”、群众大会,那时,好像最爱开“公判大会”,我们跟着看,不知为什么,为一句话,当年也要低头认罪批判斗争。我当时年龄小,父母亲在生产队上工忙的很,我一般跟爷爷奶奶到郭杜镇逛集的时候多。有次,奶奶带着我和弟弟去赶集,回来时在供销社食堂,五分钱二两粮票的大白蒸馍买了六个,刚出街道南头,就坐在地边头,解开馍兜兜,奶奶拿出馍让我和弟弟吃,那时天天吃粗粮包谷面馍,大白蒸馍真香啊,我一口气就吃了三个。唉,那个年月!

郭北、郭南两村之间有一个大涝池,特别是下雨后,水很混浊,有鹅鸭游来游去,池岸就在路边,看着危险很,有次路过不小心差点把我掉下去了。郭杜镇在长安中片,仅次于县城驻地韦曲镇,不但规模大,位置也特别重要,有段时间下辖四十一个村庄。听老人说:郭杜公社成立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在长安县也算是个规模比较大的公社,当年工作各方面在长安县也是名列前茅,有许多方面在陕西省也是鼎鼎有名。早年时期公社书记张富需,社长学。特别一提的是书记张富需同志,原是省党校中层领导,主动要求下到基层。他虽然当时年龄不大,却是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有文化能力强。在文革初期,不幸被迫害致死,至今末破案,想起令人唏嘘。

在那个特殊时期,郭杜儿女不畏艰难险阻,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粮食连年增产,度过了困难并积极缴纳公购粮,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郭杜人民,积极投入到改革的大潮之中,在郭杜这片大地上演绎出迅猛发展社会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大手笔。2003年郭杜镇升级更名为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事处。加快了新时代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郭杜街道在陈选良、黄鸿武等担任党工委、街办主要领导这一时期,带领人民群众,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在招商引资、创办郭杜产业园等工作中,取得不凡成绩,在郭杜的发展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如今,郭杜人民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加坚定了前进的信心,大踏步的走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祝福郭杜人民,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