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被誉为“中国特情文学之父”、“谍战小说之王”。他的小说开启了中国智力小说的新纪元,其密码题材更是填补了文学创作涉猎领域的一个空白。近年来,麦家及其作品在海外引起巨大轰动。国内以其作品为原型改编的影视剧的热播,更是掀起了的“麦家热”浪潮。小说《解密》被《经济学人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佳小说”并被收入于英国著名的“企鹅经典文库”,麦家也成为首个被该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解密麦家的简介(麦家笔下的悲剧天才)(1)

《解密》为麦家所著长篇谍战类小说,全书分为起、承、转、再转、合、外五篇起篇主要讲述了容金珍的传奇家世及其“大头虫”时期不幸的童年经历,承篇记录了容金珍被容小来带N大学以后的学生生活和与数学系主任希伊斯的交往,转记叙了容金珍进入701后的生活和破译紫密的来龙去脉,再转篇目侧重着重描写了了容金珍解手黑密并遭遇意外打击而失败的过程,外篇为容金珍笔记的内容。作品主要围绕着数学奇才容金珍破解超级密码(紫密和黑密)展开。他在幼年时显露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学才禀预示出他将有不同寻常的生活历程。他进行了两次尝试,关于紫密的成功,关于黑密的则功亏一篑,然而他的心血并没有白白耗费,其积聚的灵感的火花为同伴日后成功破解黑密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

书名《解密》,实际上是不仅仅是指如同紫密黑密。作家不断地抛出谜团,有关人物的、有关情节的、有关叙述方式的、甚至是有关书籍本身的。众多谜团叠加营造出云雾缭绕的层层幻境,叫人看不清谜底,道不明秘密。然而仔细搜寻,便能移居者蛛丝马迹中触碰到那开锁的密匙——这便是那伊片混沌中的傲然挺立的清晰。混沌是杂乱的、无逻辑与秩序的,是探不到边的神秘,而清晰却是秩序井然。看似对立的二者实则相辅相生,相消相长。把握住混沌中的清晰,便是把握住了麦家在字里行间留下的一个又一个密码。

解密麦家的简介(麦家笔下的悲剧天才)(2)

这混沌中的清晰首先体现在情节的安排上。“破译密码,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和天才的精神外,似乎更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文中许多情节的进行似乎也与运气巧妙,一样神秘莫测,反复无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典型的即是希伊斯人形象随情节的几度变换。希伊斯是多年前流亡至N大学的数学系教授,亦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数学家。金珍在大学时与希伊斯交往身为密切,两人还一同研制了“数学棋”。希伊斯在一赏金珍的风采后便无比疼惜他的才华,他对金珍的过分热情使得小黎黎一家怀疑其对金珍别有用心,而往后他帮助金珍申请出国奖学金并甚至将自己视为“老婆”的几箱书籍赠予他等的行为隧让人打消了这份担忧;容金珍进入701后,希伊斯的来信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戒备

人物命运的必然性对混沌中清晰的凸显则更为分明。小说的主人公容金珍无疑是个天才,彻头彻尾的天才。论资质,“他的记忆力、想像力、领悟力,以及演算、推理、总结、判断等等,很多方面,他的能力都是超常的,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自幼便聪慧过人,十二岁时即自己总结出乘法口诀;小学中学时期屡屡跳级,成为同窗口中有天资又爱学习的“瓜儿天才”;中学时期便得到著名数学天才希伊斯的赏识,与其一同研制了“数学棋”;在并未接触到人脑应用学知识时便在论文中进入701破译处后仅一年多时间便破译了困扰全701人数年的紫密……具论性格,容金珍沉默、敏感、冷静、孤僻,“具有一般人罕见的荣辱不惊的坚硬个性,和极其冷静的智慧,越是绝望的事,越使他兴奋不已,又越是满不在乎”。工作中携带着天才特有的傲气,研究中有种对学问有百折不挠转牛角尖的精神。

解密麦家的简介(麦家笔下的悲剧天才)(3)

与此同时容金珍的一生亦是个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他的悲剧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即是孩童时期的不堪经历。自出生起由于卑微出身而被称为受尽欺凌,领略了世态凉薄。直到被容小来先生带走前,他都是没有人格尊严的“死鬼”和“大头虫”。悲剧的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他的天才。《吕氏春秋》有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绝顶的才智赠与他成功与一辈子都享用不完的名誉,却也让他在日常生活面前无知、不清醒、谨慎、笨拙而荒唐,他的人生是为深度而牺牲了广度的。由于过分的天才,容金者的智慧已超出了其个人支配的范畴,成为了需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支配并从中牟利的存在。他特殊的职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国家和民族需要最大限度地拉长与利用他的天才,所以他必须尽最大可能地燃烧自己非常人的天才的一面。过分孤僻沉着的个性帮助他更专注与沉着地思考,却也造成了他性格中几近疯狂的偏执,一旦有事情“破了他忍受的极限,或者触及了他心灵深处的东西,他又似乎很容易失控,一失控就会以一种很激烈、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失控首先展现在得知自己计算洋先生的生平时日出现错误时,一向老成稳重的金珍突然崩溃大哭。进入701后,研究中钻牛角尖的精神使他能更加迅速严谨地靠近真相,生活中的偏执却在解密黑密过程中使他获得了“深奥的敌意”,最终将他逼向了绝境(容金珍最终患上精神疾病)。“我们可以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客观规律,但无法不相信容金珍。”他人眼中容金珍的神奇性无疑进一步助长了他天才对其自身的腐蚀性。

常人是石头,粗糙无光泽,偶尔磕碰也仅损失几角权且当岁月的印记。摔过的石头仍是石头。而天才是玻璃,晶莹却脆弱无比。摔碎的玻璃成了渣子,只能是废物一堆。天才的悲剧即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是混沌之中的清晰。可以说,是他的极度天才才注定了他的必然毁灭。容金珍笔记的的丢失这一偶然事件是只杀死大象的蚂蚁。如同祖母容幼英能把几吨重的铁家伙送上天,却奈何不了自己身上的一团肉而死于难产一半。强大且无畏的容金珍将笔记视为自己“灵魂的容器”,失去它便失去了灵魂。以他的才智,又怎会无法还原笔记中的内容?所以笔记只是一个代表,一个摧毁天才的代表。它可以不是笔记,而是一张照片一块手表……它的任务只是击垮一个坚不可摧的存在。

解密麦家的简介(麦家笔下的悲剧天才)(4)

我以为,作家运用夸张等的艺术手法让如此伟大的人物被以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自我毁灭的方式)终结自己传奇的一生,首先是处于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同时也是对为祖国保密破译事业奉献一生却终不得名分的人们的同情与歌颂:这份事业足够伟大与崇高的,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这样的伟大与崇高决定了它必须足够孤独,孤独至把人逼向“非人”的境地。现实中少有“神化”的容金珍,却多得是向他一般为自己坚信的事业而坚持与风险的人。书中提到“天上的星星会坠落,而容金珍永远不会。”,我却认为只要是生命就一定会坠落,与荣耀与名誉无关。紫密是他生命中的最亮闪光,黑密则将他吞没在黑暗里。但星星虽然陨落,光亮虽只片刻。残余的光与热尽管微弱,却能帮助人们找寻真理的太阳。如容金珍一般的人们,亦国家和民族在科技探索的混沌中能够把握住的清晰。

此外,书中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彰显了这混沌中的清晰,小说中“我”的存在与不断穿插的访谈录为神秘的故事大大增加了真实性。老实说,首次阅读时我也被这“真实性”蒙蔽了。正是这“真实的虚假”让故事更加巧妙与神秘。据说,该书曾因疑似称《解密》涉及国家机密而被勒令下架。最终启动了保密评审,23位专家中21位认为其不泄密,作品才得以流传。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麦家个人亲身的保密工作经历在书中得到了不触及国家利益的最大限度还原。文中的人物均为虚构,“我”也并非是麦家,“我们”却都是国家机密工作者的代表。作者由此向世人展现了过往文学作品中极少出现的中国保密事业工作者的生命与生活形态,这过往文学作品中极少出现的。也正因如此,《解密》在欧美国家的走红原因除了其本身作为谍战片的成功与优秀外,还出于它鞋带的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色彩。

解密麦家的简介(麦家笔下的悲剧天才)(5)

容金珍传奇的人生、家族的秘史、天才的智慧、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和荒诞的现实在小说中交织纠缠,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与思想震撼。关于《解密》的解密,除了混沌中的清晰外,还有众多值得深究之处。如对于理性与神性(宗教)的讨论,如中国特有的落叶归根的故土情怀和对祖国和民族的绝对信仰与忠贞的国家意识……漫漫解密之路,还需日后更坚定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