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臧克家这样形容李清照“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1)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北宋之际女词人,婉约派词派代表,被美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是苏东坡的学生,他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著有《礼记说》据《宋史-李格非传》载,"妻王氏,洪辰孙女,亦善文",可知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名门,能文善诗。

如此显赫的出身使她成为一位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在封建男权的社会中,傲然地占领一席之地,使无数才子自叹不如。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她的命运也因此改变,正如她笔下的词一般,前半生浮华,后半生落寞,使人不禁感慨人生的盛衰起落。

如梦令.诗情画意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运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位开明的父亲,没有用封建社会的教条约束李清照,将她锁在寂寞深闺大院,而是任由她在自然中游玩欣赏,自然的灵气和她少女的情怀相融合,给了她很大的创作灵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2)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日暮时分和朋友一起游玩山水之间,尽兴而归,由于"沉醉"找不到路,又"误入"荷塘深处,欢快的笑声惊起了一滩鸣鹭,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市游兴的少女才子,如此美景,便跃然纸上。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表达少女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 ,偏那风雨就来逼迫而来,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喝得多了,便昏昏睡去。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海棠依旧!"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从这两首词中,可以窥探到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写照,每天睡到自然醒,无事便唤友游玩,泛舟、赏花、喝酒,闲来无事和丫鬟斗斗嘴,日子过的悠哉随心好不快活,这样的生活不知羡煞多少人。

点绛唇.情窦初开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明媚的清晨时分,夜晚的露水还残留在花瓣上,荡完秋千,薄衣被汗水沾湿,忽然见到有人来了,头上的金叉掉到草地里,来不及穿上鞋子就害羞地想要逃走,却又舍不得离去,可见是自己很想见到的那个人,为了不失矜持,倚着门回望,假装嗅着青梅,寥寥数语,便把一个青涩、纯真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思勾勒出来,这位"客人"是何方神圣,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是这个人可以随意拜访李府后院,而见到客人一代才女"和羞走",呈现出一幅小女子之态,我们不免猜想这位"客"会不会就是她未来的夫君赵明诚?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3)

醉花阴.举案齐眉

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宰相之子赵明诚,婚后的她也成了丈夫心尖上的人,日子可谓幸福圆满,他们常常一起研读诗问,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在赵明诚编撰《金石录》时,妻子李清照也一直在旁全力支持丈夫,每当丈夫对文献出处有所遗忘和疑惑时,她总能凭借出众的记忆力,迅速地说出出处,在赵明诚钦佩的眼光中,李清照得意而又开心,忘了端着的茶水,导致茶水洒在了衣服上。还有李清照有时会不小心弄脏或是弄破了收藏的书籍,总会惹来赵明诚的不满,由此责备李清照,导致李清照不开心,二人经常为此闹别扭。

两人举案齐眉,志同道合,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即使是小别,也是愁绪中包裹着相思的甜蜜,再相见时,对彼此的依恋又胜过新婚。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4)

一年重阳,她用相思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瑯嬛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回赵明诚彻底信服了。

从她与赵明诚的感情来看,赵明诚应该并不没有因为妻子的才华远胜过自己而心生妒忌,反而为此感到安慰,这样的心胸,不用说在一千多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实属难得,就算放在现代社会,也可以算是好男人一枚。

在青州的日子,是她毕生难忘的幸福时光,那时的她,充满活力和率真,所以你总能在她这个时期的词中读到恬静、美好、喜悦和幸福,那时的她,几乎拥有了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波折,但却并不妨碍她的幸福。

夏日绝句.山河破

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前进,她那诗情画意般的幸福也戛然而止。

那个一直生活在歌舞升平的奢靡里的王朝,早已卸下了祖先的长剑和盔甲,,1127年,那个浮华的表象破碎了,脆弱的朝廷根本无法抵挡金人的铁蹄,只能举国弃都南迁。

此后,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被击碎,她的安稳生活被彻底打破;,一家人开始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5)

而就在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担任京城建康知府,不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情。一天夜里,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但没有身先士卒,反而临阵脱逃,置城中百姓安危于不顾,叛乱被平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而他在妻子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也不再如故。

一天,夫妇两人坐船继续沿着长江往上流亡,行至乌江镇,当李清照得知这里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时,面对着滚滚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感慨颇多,一首《夏日绝句》情不自禁地从李清照的口中念出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赵明诚此刻正在她的身边,听到妻子的这首千古绝唱,让他浮想联翩,想起自己当江陵知府时的失职懦弱,不禁羞愧难当。

忆秦娥.痛失最爱

不久,赵明诚被重新启用任命为湖州知州,为一雪前耻,他不顾炎夏酷暑日夜兼程奔于赴任,途中因车马劳顿,染上了疟疾,病倒在建康,当时他给爱妻写上一封家书,跟爱妻讲述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封家书。李清照收到家书后心急如焚,即可便动身前往建康,可纵然一夜驶过三百里水路,也依然无法扭转乾坤。这一年,他49岁,她46岁,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千古称羡的爱情佳话,最终以赵明诚之死告终。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6)

一个有着旷世奇才的女子从此失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从此再也写不出深情款款的词,喜悦和美好从她的身上抽离而去,随之而来的是寂寞与荒凉。而她的寂寞,自丈夫离开的那一刻起,再也无人问津。

《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映入眼帘的是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片余辉,在这荒凉萧条的秋日黄昏下,远处那乌鸦的叫声显着格外的阴森、凄苦,鸦声消逝,又隐隐传来军营中的阵阵角声。在那温馨的往日,自己也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往事历历在目,可香已断,酒亦残。梧桐本雌雄异株,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两相偕老,可无情的秋风,却吹落了梧桐花,本来就意难平的心境,此刻更加沉重和忧伤。

物是人非事事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对李清照来说,赵明诚在世,即使山河破碎,丈夫对她的爱就是她最大的慰藉,风雨再大,也有丈夫的爱为她遮风挡雨。然而在他离开之后,这个世界仿佛变得愈加狰狞。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7)

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再次开始逃难。

她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她想保住她与丈夫的金石藏品,毕竟这些是自己和赵明诚的毕生心血啊。然而在兵荒马乱的时期,他们夫妇二人的收藏盛名又早已天下皆知,觊觎这些藏品的人并不少,手无缚鸡之力的她独自带着众多的金石藏品逃亡何其困难。

在这一路上,她遭遇过抢掠、偷盗,金石古玩也一路颠簸,一路流失。最后,心力交瘁的她终于病倒了。

就在这时,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出现了,他最初表现出来谦谦君子的样子,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给自己找带的不是依靠,而是灾难。

原来,张汝舟的掩饰只不过是因为他不经意听到她身边的金石文物价值连城,而当他发现她手里的文物只剩寥寥无几并且丝毫不让他接触这些文物的时候,就对她极尽怠慢,甚至拳脚相向。而李清照是才情并重的女子,她选择了一种震惊旧时人的方式来应对这场灾难。

李清照状告张汝舟"妄增举数"的欺君之罪,导致张汝舟被罢官流放,而因为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不论何由状告丈夫,都要坐牢,李清照也入狱了9天。至此,这段维持了100天的婚姻两败俱伤地收场。

"改嫁"之事将她头巾了舆论的漩涡,此后的日子必定要如履薄冰,这沉痛一击,使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天才少女,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声声慢.夕阳

简短介绍李清照的一生 半声浮华半生流离(8)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子女,她孤独地守着一座清冷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她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冷清和忧愁,她就如同秋的落叶一样,无助而飘摇。

偶尔也会有旧友来访。

据传,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10岁,极为聪明。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李清照陷入空前的孤寂当中,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她忧国忧民著书立说,可到头来还是报国无门,离愁为伴,或许这孩子说的对吧,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的多余吧!偏就她不自知。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便是属于她的夕阳。

公元1156年前后,"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漫长的时光中消殒而去,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