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1)

轩辕轲(前排右二)

轩辕轲: 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 河南大学 .河南省睢县人。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副总编辑。著有《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龚自珍 、 魏源 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国教育魂》 邓小平 的教育思想两章。发表有《 顾炎武 的社会教化思想》、《 颜元 的社会教化思想》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 文心雕龙 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文心雕龙杂摭》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担任《 春秋战国时期 的教育思想》、《南宋 事功学派 及其教育思想》、《从 鸦片战争 到“五四”时期的教育》、《 基础心理学 》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终审。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2)

轩辕一词,对于中华民族说来,有时是被用作祖国或民族的同义语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所作愿以热血报效祖国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董必武老在广州为起义烈士纪念亭所题匾额“血祭轩辕”,都是以轩辕表示祖国或民族的。我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通史著作<<史记>>,是由居于轩辕之丘、名曰轩辕的黄帝作开篇第一人的。<<史记.五帝本纪>>里说: “轩辕之时,神农氏衰,……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由于炎帝神农氏时制作耒耜,教民耕种;黄帝轩辕氏时造作舟车宫、室,制定历数吕、律发、明蚕桑、医药;于是炎黄二帝便被认为是中华人文初祖,而中华民族也就自称为炎黄子孙了。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3)

但是,<< 史记.五帝本纪>>关于由黄帝而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历史,司马迁在撰著时就指出缙“绅先生难言之”,而他只是根据百家之言的历史传说与自己的一些考查认证加以论次的,这给远古这段历史留有很大的研究余地。现代学人对于远古这段历史争论很大,统一在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大体是:在中华大地上,大约距今五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发展为父系氏族社会。炎帝黄帝都是父系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以后,在距今四千一百年前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时, 父系氏族社会又发展为夏王朝的奴隶社会。这样,从距今四千一百年前到距今五千年前之间约一千几百年的历史,便是<< 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述的时代。对于这段历史,六十年代初,杨向奎教授在中央高级党校文史讲座中,有所说明,其间说到黄帝时,指出黄帝“这个人在历史上怎样,很难描写。但就其图腾崇拜来说,我们可以肯定黄帝部族是崇拜水族动物的,即龙蛇之流”。由此,他对轩辕一词解释说: “黄帝叫轩辕氏。轩辕这两个字,大家都不会解释.研究古书以后,发现轩辕可能就是天鼋.在古代,轩辕和天鼋读音是一样的.鼋.就是水族动物。黄帝以天鼋作图腾,说明他的图腾是水族动物。”(见<<中国古代史讲座>>上,第128-129页,求实出版社1987版)。他还就此进一步论证说:估计夏、周两个王朝与黄帝是一个系统,有血缘关。.因为夏的图腾和黄帝的图腾接近,周也自称出自天鼋,都是以龙蛇之类水族动物作图腾。这一论说,从远古社会的图腾上寻出轩辕的含意。.科学地阐释了中华民族为什么是所谓的“龙的传人”。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4)

轩辕黄帝像

轩辕一词,作为姓氏,起于黄帝之名。轩辕宗族也一向以黄帝宗亲后裔自许。轩辕姓人,有时省作称姓轩。著于史籍的,汉代有轩和、宋轩彦绩,唐代有轩辕集,宋代有轩辕损。自汉至宋,由于多次战乱与黄河水患,宗族谱牒,几乎全部丧失掉了。宗族最先繁衍于何地,世系如何,现在还是历史疑案。到了明代,由于英宗朝刑部尚书轩輗重建族谱,自此以后,宗族情况才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轩輗是永乐甲辰(公元1424年)榜进士,历官御史,曾巡按福建、浙江,为官清廉。<<明史.列传第四十六>>记述他在浙江按察使兼理两浙盐课任上时, “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任满离职时, “行礼僅一簏。”当时人谈起廉吏,是都会说到轩輗的。这样一为“清操闻天下”的人,算是轩辕宗族中的佼佼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尚书公,族谱才得以重建。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5)

清代、民国《轩辕氏家谱》

轩輗重建族谱时,以最早居住在睢州(今河南睢县)长岗乡轩老家村的唐代贞观年间人轩辕豹为重建族谱的第一世。但自第一世之后,经五代,两宋一直到元代大德年间第二十七世其祖父时,大约七百年,统为失绪,不著名讳.绵延至今,已至第五十一世。据族谱记载:明清两代,族人中除轩輗外,登科的还有两名进士,五名举人。他们多是作知府知县,只一个作翰院检讨,都不是名臣大儒,所以姓氏不彰,长久不为世人所知。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6)

睢县轩老家轩辕宗祠牌匾

自明清以后,宗族繁衍,重建于轩輗时的族谱一再续修,设立于轩老家的宗祠也屡经修萁。现宗祠奉主龙牌、碑碣匾额还都保存着,闻名于乡里的唐代轩辕豹墓,遗迹仍可辩认。族人或因谋求生计、或因迫于黄河水患或、因作官任教,多有自祖居之地迁往外县外省成为宗族分支的。在河南省,与睢县邻近的太康、柘城、鹿邑以至遂平、西平、西华、临颖等县的数十个村庄,都有散居的轩辕姓人。有的村庄则是聚族而居,村名多冠以轩字,如轩楼”、轩堂、轩窑、轩岗等。轩輗登进士第时,籍贯为鹿邑,但其父的坟墓仍在轩老家庄前,这是河南各县族人来自轩老家的一证。在山东省,东平、汶上、梁山、巨野、嘉祥、郓城等县的许多村庄,也都有散居或聚族而居的轩姓族人。山东族人至今流传的记诵宗族故事的俚歌,开头一句便是:“我家先祖本讳斌,睢州境里有家门”这也是河南以外各省的轩辕姓人来自河南睢县的一证。安徽省的毫州、寿州(今寿县),也都居有轩辕姓人。民国九年续修族谱的时,因限于战乱,未曾前往安徽分支联系,族谱序言中记有此事。据1986年宗亲聚会时的粗略统计:河南、山东、安徽三省十数个县的百多个村庄,居有族人千数百户,人口二万上下。

轩辕氏的最早记载(轩辕氏历史与现状)(7)

唐代迁徙睢县始祖轩辕豹公茔地

去年清明节祭祀帝陵时,苏北一位轩辕姓人前往观光,受到黄帝陵基金会的礼遇,台湾炎黄文化研究机构祭陵人员也热情会见;于是,先后引起几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导。由于这位轩辕姓人只知自己一家人来自安徽省怀远县(于寿县邻近),但有多次访查不出宗族情况。这样,轩辕氏宗族的历史与现状,更加引人关切。我出生于轩辕宗族祖居之地,属重建族谱的宗族本支,近来对宗族情况作了些调查,特撰成此文,答谢有关新闻单位、有关人士为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而惠及关心我轩辕宗族的厚意。(原载<<寻根>>1995年第二期)

文/轩辕轲 编辑/轩辕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