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80后优秀毕业生有哪些人(清华三千余名本科生毕业)(1)

7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图

7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学校当天宣布,批准2019届3186名本科生毕业。

四年前,来自五湖四海,青春少年相聚此地;四年后,挥别清华园,3000多学子又将奔至各方。

合影、倾诉、欢笑、哭泣,在毕业典礼场外,培养了一对“清华”女儿的缅甸妈妈为孩子毕业感到“超级高兴”,电子工程系的一位学生直呼“激动”。

最不舍:教室、操场和朋友

清华大学2015级电子工程系的邓翔飞感觉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毕业了。

“大学四年就这么过去了,有很多不舍,也心存感恩。”他告诉澎湃新闻,住过的寝室、上过自习的图书馆、上过课的教学楼,还有经常跑3000米的紫荆操场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老师的教导,学校提供的教育,大学四年沉淀下来的东西,有些已经刻到心里,将来对我们人生也会有很多帮助。”他说。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唐祚洲接受完拨穗后,“心里高兴但也忍不住有点怅然若失。”

“忽然感觉对未来有一点迷茫,未来还有很多的未知因素,还是会有一点迷失感。”尽管如此,唐祚洲并不过分担心,“以后继续学习的过程中,目标也会越来越明确”。

新闻学院的岑昕昕是广东人,过两天就要回家了,她最舍不得的是在清华园结交下来的一帮好友。

“四年前,我们从天南地北来北京相聚,离开这里之后,再聚也不容易,不知道下一次再见面是什么时候了。”正在和同学拍合影的她告诉澎湃新闻。

未来规划:自动驾驶研究、“死磕”PM2.5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对于未来的计划,不少同学选择继续深造,部分同学决定开始工作。

邓翔飞被保送直博,他决定专注于做风口行业——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

“我现在主要做的是车路协同(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通过信息之间的联合,对车辆进行控制,达到自动驾驶的运用。”他说,此前在暑期实习阶段接触过自动驾驶领域,兴趣浓厚。

来自陕西的唐祚洲也是推研直博生,他决定和PM2.5“死磕”到底。

“我的家乡整个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当时在报考清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个。这两年环境问题也是国家的重点治理对象,所以想继续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他表示,之后的研究会聚焦颗粒物排放、污染物问题,希望能从源头上根治PM2.5。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学院的刘思静也打算继续深造,专攻热舒适、室内温湿度控制方向的研究。

“我碰到了我非常喜欢的老师,我们学院的副院长朱颖心老师。她极其有个人魅力,学识渊博。”刘思静说,将来毕业后打算留在北京或前往上海,她感觉一线城市能有更多机遇,氛围也更为向上活泼,充满挑战性。

陈艳圆一家是华侨,前几天,她的家人特地从千里之外的缅甸赶来参加陈艳圆的毕业典礼。

“今天真是超级高兴。”特意化了淡妆,烫了小卷发的陈艳圆妈妈告诉澎湃新闻,她4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在清华大学读书,一个2015年入学,一个去年刚入学,另一个大女儿刚刚从英国的一所大学毕业,儿子则毕业于暨南大学。

“姐姐(陈艳圆)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预计毕业后去华为公司。”陈艳圆妈妈说,目前华为和缅甸在加深合作,正是大量用人之际。

四个儿女皆就读名校,谈及如何培养教育子女,陈艳圆妈妈说,过去缅甸的教育不发达,她上到初中就没上了,孩子们的学习其实帮不上什么忙,但现在孩子们有读书的条件,她省吃俭用也要寻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把他们供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