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陶华碧文化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连陶华碧也拯救不了老干妈(1)

75岁陶华碧还是放不下,选择再度“出山”。

然而陶华碧还是那个陶华碧,老干妈却早已不是当初的老干妈了。

一夜回到四年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贵州茅台与老干妈都霸占着贵州企业品牌榜的头两把交椅。

然而,在最新公布的“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老干妈却出人意料地跌出了前十,这可是2017年以来的头一回。

该榜单显示,老干妈以42.01亿的营收位列第十一位,较2021年大幅下滑了22%,营收水平几乎回到了4年前。

消息一出,老干妈直接被推上了热搜,而上一次热搜,还是因为老干妈在年初大举上调价格,甚至还惊动了央视。

老干妈陶华碧文化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连陶华碧也拯救不了老干妈(2)

事实上,这几年来,老干妈开始总是以这种“奇奇怪怪”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比如2020年,老干妈就因“拖欠广告费”遭到腾讯起诉,甚至被要求冻结1624.06万元财产,虽然最后证实是腾讯遭遇广告诈骗团伙了;

还有各种“大尺度”广告:“纽约时装周”版老干妈、“定制礼盒”版老干妈、“返老还童”版老干妈……

老干妈陶华碧文化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连陶华碧也拯救不了老干妈(3)

老干妈陶华碧文化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连陶华碧也拯救不了老干妈(4)

老干妈陶华碧文化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连陶华碧也拯救不了老干妈(5)

最离谱的是,一度传闻陶华碧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后来证实是老干妈直播间将陶华碧的采访视频作为直播背景。

总之,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也落入追求流量和曝光的俗套当中,却仍止不住下坠的速度。

国民级辣酱的诞生

如今越是折腾,就越容易让人怀念当初的老干妈。

在陶华碧“退休”之前,老干妈曾长期霸占辣酱行业老大的宝座,让老二看不到尾灯的那种。

当时如果要在中国找个学历最低的亿万富翁,恐怕陶华碧当属第一。

1947年,陶华碧出身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里贫穷,她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时,陶华碧嫁给了一名地质工人,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留下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儿子。

为了生存,陶华碧不得不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命运的转折就此开启。

1989年,陶华碧用砖头在街边搭起了一个简易的“餐厅”,开始卖凉粉和凉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辣椒酱用来拌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不过陶华碧一开始并未发现其中的奥妙,直到有一天,她因病没去菜市场买辣椒,结果来吃饭的顾客一听说没了辣椒酱,转身就走。

这件事给了陶华碧很大的触动,也让她越来越发觉自制辣椒酱的市场潜力,甚至开始出现客人不吃粉,特地过来买辣椒酱。

随着凉粉店的生意越做越差,而辣椒酱却越卖越好,1996年7月,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并向村委租借了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

经过此后十余年的发展,老干妈成为销量第一的辣椒酱品牌,甚至走出国门,成了老外眼中的香饽饽。

而坚持“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也让老干妈成为茅台之后,贵州省的又一张“企业名片”。

老干妈“不香”了

2014年,老干妈在国内的霸主地位依旧无可撼动,67岁的陶华碧准备退隐幕后,在她看来,自己已经为两个儿子——李妙行和李贵山,扫清了一切障碍。

陶华碧怎么也没想到,老干妈会因为自己的离去而走下坡路。

与老一辈的“匠人精神”不同,年青一代满脑子都是如何缩减企业的开支,以达到增厚利润的目的:兄弟二人掌管老干妈后,为了节约成本,放弃了口味更好的贵州辣椒,转而选择更加便宜的河南辣椒。

当时贵州辣椒价格大概在13元/斤,而河南辣椒只要7元/斤,成本砍掉了近一半!看似是聪明的做法,却几乎砸了老干妈的牌子,很多人开始反应,老干妈的味道变了!

因为口味不佳,不少客户开始抵制老干妈,老干妈销量直线下降,即便将包装做得更好,花再多钱打广告,消费者也不买账。

大量员工离职带走老干妈配方,直接导致老干妈损失1000多万元。此外,由于管理疏忽,2019年8月6日,厂区失火,占总产能近三分之一的老干妈厂房付之一炬。

眼看着企业的管理混乱,陶华碧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以70多岁的高龄“再度出山”,第一件事,便是将所有原料全部重新换成贵州辣椒。

随着陶华碧的回归,老干妈勉强遏制住了下滑的势头,2019年老干妈实现营收50.23亿,再次创历史新高。

然而,年过七旬的陶华碧精力是有限的,两个儿子目前来看,实在难堪大任。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加入战局,年初大幅提价的老干妈,已经彻底失掉市场优势。

陶华碧在位时尚且如此,等她真到了耄耋之年,谁又能来拯救老干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