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精气神入门(书法中的精气神)(1)

书法已引起学生极大关注 蔡蔚雄摄

书法家认为“书肇于自然”(蔡邕),“同自然之妙有”(孙过庭);书法活动要求“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即精神集中,摒除杂念,意力并用,心手一致地指挥和统摄笔法,并且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之说,实际上讲出了学书与做人、与修身养性、与世界观的关系。

日前,广州文翰书院邀请了黄丽嫦老师为学生讲解书法与运气的关系。黄老师是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擅长武术、跆拳道、啦啦操。在讲座中,黄老师重点讲解了运气与学习书法的关联点。清代刘熙载在《气概·书概》中说,“学书通于学仙。练神最上,练气次之,练形又次之。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古代王羲之、虞世南、怀素、苏轼等许多书法大师俱是书学与“仙”学(气功功夫)兼于一身,关于他们的所谓“力透纸背”乃至“入木三分”等成为千古美谈。

练气功需要调心、调身与调息,而临池作书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到“三调”。书法创作中的疾涩、节奏感等,只有与气息自然契合才能心手双畅。唐太宗李世民的《临池歌》关于书写姿势有云:“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镫”,这颇似练形意站桩气功;书写中悬肘松肩,指实掌虚,舒臂运腕,进行波撇屈曲、起承转合等各种运动,刚柔相济,动静相兼,徐疾相宜,又与演练太极气功相仿。

黄老师认为,书法用气也很重要。排除杂念,气沉丹田,行笔要均,力达笔尖。笔锋转换要闭气。笔锋上提时,气上行。按笔要沉气,收笔要放气。经常看到一些有造诣的书法家写字时或写很重要一笔时闭住气息,舌舔上牙,待字写完后出一口气,就是将废气放出。书法中的用气繁多,几年或几十年的用笔运气练字对身体健康好处莫大,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大都是长命的老寿星。

在讲座联系中,不少同学都表示经过老师的指点,在书写中运气有所掌握和提升。文翰书院坐落于番禺长堤文化一条街的国韵文化园,地理位置优越,学习环境幽静,园区内有众多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是番禺区书画创作基地。良好的艺术氛围、定期的书画展览,都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追求艺术的学习热情。

(蔡蔚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