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在‬洛阳博物馆,志愿者‬为我们‬讲解‬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那‬精美的绿松石龙、青铜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期‬,我们的三星堆重启发掘工作,出土了不少与中原文化相异的金面罩、大立人、青铜神树等文物。

我不禁‬想‬:都是青铜时代,他们的文化却明显不同,究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跟安阳殷墟又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好奇,我的目光投向了上古的夏商周时代。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1)

二里头出土“青铜爵”

青铜器正是夏商周时代的代表性器物,更‬严谨地说是商、周两朝的代表。

因为‬夏只存在在我们的历史文献的追忆里,例如在司马迁《史记·夏本纪》里详细介绍过大禹治水。

可是在考古中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无实物证据证明夏的存在,所以严格意义上夏王朝只是个传说。

那商是怎么被证明的呢?是因为‬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是上世纪中国考古“五大发现”之首,也使商朝走出传说变为信史。

现已证实安阳殷墟属于商朝晚期都城。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2)

殷墟甲骨文

二里头遗址中从1959年开始发掘,到今天已经过去了60年,发掘面积4.5万平方米,占总遗址300万平方米的1.5%。

60年,4.5万平方米,再一次证明考古真不是什么风花雪月浪漫的事,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磨洋工”的慢功夫。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3)

二里头镶绿松石兽面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座都邑。

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储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众多文化群雄并峙,各逞风流。

按考古大家苏秉琦的话说呈现出“满天星斗”之态,是为“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4)

石器时期文化分布图

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道路网、最早的王宫宫殿建筑,贵族墓地、手工作坊等。

它‬是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现在的考古证明‬它‬是商文明最直接的前身,早于安阳殷墟几百年。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5)

二里头遗址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交通、宫殿群、祭祀区、作坊区

二里头文化一枝独秀、一支独大,是距今3800年前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是“最早的中国”,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满天星斗”进入到“月明星稀”。

而下一次的变化是成为“皓月当空”的大一统的在秦汉时期。

三星堆文化晚于二里头文化,他创造的青铜文明与殷墟文化同期,属于商朝晚期。三星堆出土的陶盉,玉石,也能看到殷墟文化对他的影响。

月明星稀之时(从漫天星斗到)(6)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纵目、金面罩、大立人等)

三星堆‬最‬吸引注意的是明显有异于中原文化的文物‬,例如‬金杖、纵目、青铜树、金面罩等,这些‬文物‬明显‬是受到中原以外文明的影响,很遗憾的是现在三星堆还没有找到文字,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考古学家就像是‬专业‬傍身‬的侦探:从支离破碎的片段,通过逻辑推演、分析思辨,或许还要再加上一些想象力,一点点拼凑出历史的真‬相。

这也‬正是‬考古‬的‬魅力‬吧‬,考古让‬人们‬踏上‬了发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