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话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可谓耳熟能详,试问有几个人上学的时候没有抱过佛脚呢?

关于“抱佛脚”这个词,也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关于脚的典故(典故抱佛脚)(1)

宋代刘攽《中山诗话》中写过一则轶闻

“王丞相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说是宋代著名的王安石一次与宾客聊天,谈到佛学问题。王安石当时年事已高,又屡经坎坷,心生感慨,吟了一句:“投老欲依僧。”意思是,我年纪大了,就该与寺庙中的僧人们为伴了。

一位宾客听后立刻对了一句:“急则抱佛脚。”王安石一怔,说:“我这句可是古诗里的一句啊。”

宾客不慌不忙:“我这句话可是”古谚“,你的句子以头起,我以脚落,不是很妙吗?”

王安石听后,也点头称是。

关于“抱佛脚”,在清代翟灏《通俗编.释道》中也曾引宋代张世南的《游宦纪闻》

“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又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地。”

说的是云南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很崇尚佛教。有个犯了死罪的人逃脱了,官府追得很急,他便逃往一座寺庙,抱住一尊大佛的脚痛哭流涕,表示悔过,官府的人见他如此,便免了他的罪过,放他走了。

从两本书的作者来看,《游宦纪闻》这本书成书应该是晚于《中山诗话》的,两者都提到“抱佛脚”来源于俗语古谚语,也许确实是这种情况。

又抑或当初王安石宾客只是说了一句笑话,并当不得真,但这话却流传了下来,以讹传讹变成了真正的番僧古谚,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如何,“急来抱佛脚”就流传开了,人们把办事不早作打算,事到临头仓促应付就称为“抱佛脚”,后来逐渐演化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变得更加通俗了。

@八闽古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