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受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一样,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

一、鄂伦春族篝火节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1)

鄂伦春族主要以打猎为主,而且他们崇拜火神,所以肯定会有篝火节,那么除了篝火节还有其他的节日吗,那么关于鄂伦春族的篝火节下面一起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2)

送火神是鄂伦春族传统节日,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

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材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二、德昂族独特泼水节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3)

德昂族的节日有着独特的泼水节,和傣族的泼水节也是有些不一样,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

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

在象脚鼓乐和歌声中,年轻人将水筒高高举过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他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捧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4)

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

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但与傣族的丢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习俗。

节日之前,小伙子要悄悄地编织几个漂亮的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

三、哈萨克族古尔邦节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5)

哈萨克族的人们对于在生活中的习俗上又有着怎样的习俗的呢?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在节日上的习俗和饮食上的习俗和汉族又有着不同之处。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

哈沙部落泼水节(盘点鄂伦春族篝火节)(6)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

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哈萨克古老的民间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他们长期游牧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抒情的肢体语言,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就会体会到民间舞深层的内涵,同时会为他们感到自豪。

总之,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用歌舞抒发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