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2021年度丰台区教育系统共选树丰台区师德榜样60人,师德先锋342人。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师德先进人物为榜样,积极践行关于“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丰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再建新功。我们将陆续刊载10位丰台区师德榜样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喜迎党的二十大。

北京市师德事迹材料(北京丰台师德榜样刘建文)(1)

刘建文是丰台区少年宫表演教师,兼任副主任。2002年加入到校外教育队伍,20年来始终如一坚守在这片天地,对事业守正创新,对专业守拙抱朴,对人生守心如镜。

守正创新——撑起成长的翅膀

“遵循校外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活动是校外教育的生命线,正道而行;始终保持创新的意识和勇气,面向未来。”在校外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她认为,校外教育重要的是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内容与形式。

在刘建文看来,如果说校内教育更多关注孩子在知识技能这些结构体系上一个共性的发展,那么校外教育更多为孩子个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比如一个孩子参加了夏令营活动,可能在三五年或甚至十年之后才能够感受到他的价值,因为培养人的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有后置性的过程,其实校外教育对于青少年全人格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在主管丰台少年宫活动处、科体部时,她带领团队打造活动品牌,延续发展了传统活动,将“十项技能”大赛从十余个项目发展为四十余个项目,活动人数从8000人发展为30000余人;开拓了跳蚤市场、“巧巧手”创意大赛、服饰服装节、体育节、模型节、假期托管乐园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群文活动;打造了“棋弈少年杯”全国棋类邀请赛;开创了“快乐五一,HAPPY MAYDAY”亲子营,“RUNNING KIDS”任务型夏令营。

负责教科研工作后,她搭建管理体系,建立教研制度,形成教研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在她的带领下,成立了丰台区四家校外教育单位教科研管理干部论坛、骨干教师工作室、青年教师联盟、专业业研组,有效促进了丰台区四家校外教育单位的整体协同发展;几年来,逐渐形成了微课评展,听评课大赛,基本功展示,教研月等常规教研活动;在课题建设、项目建设、课程建设、论文案例等方面实现了教科研工作的飞跃;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为教师搭建《首都校外教育》《丰台教育》等论文输出平台。

北京市师德事迹材料(北京丰台师德榜样刘建文)(2)

守拙抱朴——洞开理想的钻头

无论对于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来说,师资都是第一资源。刘建文认为,“双减”政策实施以后,作为校外教育教师而言,从最早的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培养,转为现在更加着重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聚焦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去培养和唤醒孩子的艺术的潜质和科学素质。

师资培养是刘建文在工作中最看重的一个方面。2016年她带领年轻教师成立了“星之梦”微影社,开展影视一日营,影视夏令营等活动。星之梦微电影社团虽然是立足在校外,但是开辟的活动的阵地都在校内,丰台二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丰台五小等12所中小学里,都开设了微电影社团。刘建文特别注重通过中小学生电影节活动进行师资培训,搭建了丰台区微电影教师交流平台,并创立了丰台区青少年微电影节。

“新的课标推出了影视教育以来,影视教育实际上最大的缺口就是教师。”她坦言,很多人一直认为影视教育可能是一个专业性强很高端的艺术课程或者说艺术活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影视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然后表现美,再去创造美。

星之梦微电影社团成立以后,丰台少年宫深入到学校的第一线开展活动,每年都会组织3~5场教师培训,也得到了丰台区教委的关注和支持,每年都拨付相应的经费,用于开展青少年的影视教育活动。

微电影社团被评为第一批北京市校外教育“三个一”优质项目,丰台区教委系统特色社团。

作为表演专业教师,刘建文在2009年出版了教材《少年儿童朗诵、表演与主持艺术》,全书27万字,现已再版3次,发行量超过30000余册,被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列为辅导教材。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中,她代表青少年影视教育工作者做了《“双减”政策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与青少年影视素养教育》主旨演讲。专业是校外教师发展的看家本领,一路走来她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守拙抱扑,方能洞开理想,开花结果。

她对学生守住一颗爱心,对同事守住一颗真心,对生活守住一颗平常心,对事业守住一颗本心,坚守在丰台校外这片土壤。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执着于自己内心所想,是她的人生信条。


来源:丰台教育

编辑:柯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