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厶”读为“si1”,古字形是怀胎的意思 。

母系社会时,部族里没有成年男子,女性或女性部族首领要想怀孕,走正道就得去找“公”,“公”是道教的人物,住在“台”,也叫“坐台”,“台”读为“tai1”,浙江的“台州市”、“天台山”就是读为“tai1”,这是“台”字的正音,其实就是“胎”,母系社会是“共公”社会(以前错以为是“共妻”)。

因为“公”负责给人送子,所以,找到“公”生了男孩叫“公子”,生了“女孩”叫“公主”(母系社会女的是“主”),而等到“公子”生了儿子就叫“公孙”,黄帝就是姓“公孙”,其父亲是盘古,盘古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履雷神大脚印而孕,雷神是“公”,所以盘古应该是一个“公子”。

话外——以前中国人的年龄按“虚岁”记,何以为“虚”?道观就叫“虚”,所以那时人的年龄是从去“虚”的时候计起,是在“虚”里开始怀的,而不是从生出来的日子才计起。

盘古的名字叫“夋qun4”,“俊”就是“夋”,或者是像“夋”一样的人,“夋”字的上半截是“允”,“允”是“公”的上下反字,其字义可能是从“允许”的野合而来,因为那是“公允”的,《尚书》里有三十多个“允”字,可能当年孔子编撰时就已经不知道“允”就是盘古,“允”是盘古小时候的名字,后来长大了就是“允” “攵”=“夋”,“攵”的正字是“文”,“文”是盘古的字号,“夋”是成年盘古的名字。

“私”是对偶婚姻,与“公”是相反的,对偶婚姻就不用再去找“公”,“厶”的事由“私自”解决,这就是现代人这样的婚姻,因为其是“禾”部族的婚姻方式,所以这是“私”,盘古三个妻子有一个叫“常羲”,一个叫“羲和”,“羲和”也叫“羲禾”,这就是“禾”,对偶婚姻是从盘古和“羲和”开始的,这也是人类开始走进父系社会和“私有制”社会。

话外——汉语的“我”就是“禾 戈”,是“禾”部族的人拿着“戈”,普通话“我”的字音可能来自广州话的“禾wo3”,“禾”可能是现在讲广州话的人的祖先,也就是说上古的宫廷可能是讲“古广州话”的,这应该也是黄帝的语言。

古籍有一段话经常被人引用,《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这段话里的“环”字可能有误,按理其应该是“怀”字,既“自怀者谓之私”,不用再去找“公”,所以“背私谓之公”,顾炎武的《郡县论•五》翻译也这样措辞:“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这里也是说:“怀”,而且,四川省还有“自怀风景区”和“自怀镇”。

补记一

《尚书》有这样一句话:“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这里面有三个字与“厶”相关(如果“以”字也算就有四个字)。

地势临官胎命绝是什么意思(理解厶公)(1)

厶公台胎夋允私

(文/丁丁哥/20141202/完)

参考:http://blog.sina.com.cn/gzdd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