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草书作品(草书杜牧的诗三)(1)

《赤壁》

《赤壁》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公元208年三国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巧借东风,采用火攻之法击败了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础。

六百多年后,杜牧面对前朝战争遗物遐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没有那场东风,二乔也许就会被曹操抢了去,关进他的铜雀台,供他享乐了!

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草书作品(草书杜牧的诗三)(2)

《秋夕》

《秋夕》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内心寂寞,百无聊赖,不时扇扑流萤,打发时光的情景。

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草书作品(草书杜牧的诗三)(3)

《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是杜牧在长安写给远在扬州的好友韩绰的。扬州“二十四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此桥为“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

深秋时节,诗人怀念好友,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写诗给好友并调侃他此时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草书作品(草书杜牧的诗三)(4)

《遣怀》

《遣怀》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中有两处典故。一是楚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原意是指楚灵王“好士细腰”,这里的士是指他的王公大臣们。宫中女子也必然受到这种标准的影响,多因为节食而饿死。第二个典故是“掌中轻”,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飞燕外传》记载,其“体轻,能为掌上舞”。

诗人回忆起自己昔日在扬州城里与酒色为伴,放浪形骸,并在青楼女子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忆起十年往事就好像是做了一场大梦,不堪回首。

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草书作品(草书杜牧的诗三)(5)

《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原文: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人登上高楼鸟瞰长安,眺望远山,秋高气爽,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诗人在描述秋天美景的同时,也展现了他当时心旷神怡的精神状态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