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

四时唯爱春,

春更爱春分。

有暖温存物,

无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

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

如何不半醺。

北宋·邵雍《乐春吟》

在二十四节气中,四立、两分、两至是一年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先民最早观测确定的节气,称为“四时八节”。其中,在春秋二分之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昼夜等长。今晨5时24分14秒,太阳行至春分点上,黄经归零,时至癸卯仲春卯月中气春分。春序正中,惠风和畅,是一年之中难得的风柔气正好时光,也是读书学习的好时节。

古时读书人注重经史合参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以致用,济国安邦。在传统蒙学教育中更是打通文史哲,以便于记忆的歌诀形式编写了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小学韵语》、《幼学琼林》、《鉴略妥注》、《增广贤文》、《名物蒙求》、《龙文鞭影》等启蒙通识读物。

其中,三百千是基础,在解决基本认字、识字同时,可以通过《三字经》、《千字文》学习基本的人伦、人文常识;通过《百家姓》让孩子从小建立起对宗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是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而《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则是传统文学的技术训练启蒙。对于《幼学琼林》和《增广贤文》这两本蒙学读物,有个说法是:“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可见这两本书在启蒙教育中的价值。《鉴略妥注》与《龙文鞭影》这两部则更偏重于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总结。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2)

《鉴略妥注》又名《五字鉴》,是一本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序将我国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元明各朝代进行简要概述的记传体历史读本,为明代李廷机依据史书文献所编撰,可以说是一部浓缩了二十一史的蒙学读物。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就主张孩童启蒙先读《鉴略》,既可识字,又可了解中国历史概貌。鲁迅在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五猖会》中写道,“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所以,父亲要他背一段书才可以出门,所背的书就是《鉴略》。据说,鲁迅、周作人都是以《鉴略》启蒙的。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3)

在传统的读书人看来,学以致用的捷径就是经史合参,也就是将经典中的理论对照历史史实去体认。所谓“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刚柔与阴阳的对应,如果从时间角度来说,农历的单数是阳日,属性偏刚;双数是阴日,属性偏柔。如果从节气角度言,这个柔日,就是春秋二分的时节。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春分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所以,史官著述的史书称春秋而不称冬夏,也许有取其公平、平和、适中之意吧。

读经需要消文会意法融于心,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达意,这需要点刚劲;读史需要以史为鉴反躬自省,再以局外人谋篇布局,这需要点柔功。刚柔与阴阳皆互融于一身,借助于时空、时运的助力,读书学习与事业上确实可以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观史古今思进退,读经养志识春秋”。春分时节,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趁着风柔气正的好时光,不妨读一点史书,孩子可以背背《五字鉴》,大人可以读读《纲鉴易知录》,在智慧上的收获是相伴一生的无价之宝。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4)

文末跟读者们分享一个消息:我在新闻晨报连载十年的物候日志专栏将陆续结集出版,其中,《岁时香事》作为“文化传家系列丛书”之一,已于2022年9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第二册,沈国麟教授著《阴阳之道》也已于2023年1月出版,有兴趣购买的读者可留言与我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5)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6)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7)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8)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9)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0)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题图制作:潘文健

往 期 链 接

岁时家训 | 惊蛰,春雷唤醒百花神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1)

岁时家训 | 雨水,晏晦清斋识规度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2)

岁时家训 | 立春,元宵闹处悟天心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3)

岁时家训 | 大寒,除秽清心学历法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4)

岁时家训 | 小寒,祈福迎新绘兔爷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5)

岁时乐事 | 冬至,函三为一和气生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岁时家训春分)(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