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如实再现了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画作深入刻画了主人公洒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顾闳中是五代南唐的画家。我们不知道他的生平,只知道他是南唐后主画院的画家。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有一幅作品,那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可谓“以孤幅压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历史背景(五代画家顾闳中)(1)

01顾闳中与《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惟一的传世作品。

顾闳中,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江南人,是南唐翰林画院的一名画待诏,专长画人物画,能够把看到的形象默画出来,是一位宫廷画家。他创作的人物画能够传情达意,笔墨圆劲,运笔中带有方笔转折,用色华丽典雅。

此画的绘画背景讲述了唐后主李煜知道韩熙载要宴请朝中一些官员,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李后主陷入极度的恐惧,他不知这是一次文士平常的聚会还是一次蓄谋已久的阴谋,李煜为了想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了让自己非常信任的画家顾闳中和周文矩去去韩熙载家赴宴,实际上是偷偷的去观察,并把这次夜宴的真实场景描绘下来。

经过一晚上的认真参与和观察,顾闳中发现在坐的宾客有当年的新科状元,太长博士陈致雍,舞蹈家王屋山,教坊副使李家明和琵琶演奏家,还有好友紫薇朱锐,僧人德明,夜宴的气氛异常热烈,主人和客人喝酒交流,听歌观舞,大有一醉方休的形势。回家之后,他们二人通过回忆自己所看到的真实情境,各自作画,创作出了这幅流传至今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作品由“静闻琵琶”、“欣赏舞蹈”、“宴间歇息”、“笛箫齐奏”、“夜宴结束”五个部分构成,五个活动场景以长卷的形式把夜宴活动场景展现出来,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对韩熙载的复杂神态刻画非常传神,周围的人物神态各异,自然而充满内涵。

作品不拘泥于画面的形式,空间合理,叙事性强,追求事物内在的精神,画面的人物都形象真实再现。其对线条的运用精确到位、细致流畅。颜色浓丽典雅,画面呈现出空间感,神情态度都非常独特。此画本有两幅,但周文矩的那幅丢失。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之一,当今也得到珍藏并成为美术史上的佳作之一。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历史背景(五代画家顾闳中)(2)

02第四段“笛箫齐奏”中线的表现

顾闳中很重视线的运用,善于抓住人物客观的表情,《韩熙载夜宴图》生动的描绘了画中主人公官场失意后的颓废生活。

线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是灵魂传达的桥梁,画家的情感思想都依附于线的形式,创作出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国工笔画向来追求和重视线的准确性和微妙性,以及线的趣味和文化品质。在中国工笔人物画里,线在画中的穿插起伏、提按顿挫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旋律,浓缩了的中国文化的意向品味。

魏晋隋唐的时期,线条的描绘技法比如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曹衣描等都发展的十分成熟,线条奔放、流畅、挺拔、淡雅真实而美妙的展示了自然物象的特质、力量、气质和规律。顾闳中的“战笔描”以圆润、刚柔的线条来画出韩熙载的体态,用气韵贯通的笔法描绘乐师的衣带,与晋、唐的均匀线条不同,线多方折、顿挫。显现出线的饱满和丰厚。

他的线顿挫有致,挺进潇洒,整幅画都充满着动感,节奏感和意味,画意味转折有力,毫不犹豫,意在笔先,尤其是在线的组织走向上他的线显示十分严谨和超水准的造型能力。如《韩熙载夜宴图》的第四段“笛箫齐奏”,韩熙载坐在椅子上,聆听萧笛合奏,有五个女子在吹奏。

在表现技法上笔致细劲,线条刚柔圆润,人物衣纹简练洒脱,运用的线条刚劲优美,圆润有韧。人物面部的用线淡雅,刻画的十分精妙。侍女飘逸层叠的裙衫应用主次之分,轮廓线、运动线为主线,衣纹长短相间,密处多短线,疏处多长线,集中在内角。线的组织顺序得当,游刃有余。笔多顿挫,行笔放纵,线与线相包相绕形成了一种飘动的形式,线条随“意”而转,一气呵成,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一样。在刻画人物精神方面可以说是入目三分,用补笔画人物的姿态,衣着的细微处,衬托人物心情。

顾闳中的“战笔描”画出颤动曲折的人物衣纹。采用骨法的用笔技术,强而有力的表现了线的精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结构和质感,这是用线的依据,但中国工笔画用线不违背自然的结构与质感的情况下,考虑线的意蕴和灵动美。

顾闳中亲临现场,看到的这般纵情声色的客观场景,通过画中韩熙载的形象,不但是外在形象,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显示画家对人物的命运和思想的理解,身为画师的他也只能尽一点力,同时也通过线的穿插顿挫,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历史背景(五代画家顾闳中)(3)

《韩熙载夜宴图》

结语:

《韩熙载夜宴图》线的运用流落出画者的情意和聪慧,通过韩熙载的忧郁眼神就能看出当时南唐的国家日渐衰败的形势,作为不被相信的朝臣只能把所有的壮志都藏于这酒杯之中,击鼓奏乐来抒发情志吧。也许这也是顾闳中的真情流露于画的表现吧。

有人说,画如人,看一个人的画就知道他的性格和态度,而这些线不正好表现了当时壮志不能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和无奈,也说明画者内心的痛和桀骜不驯的艺术情怀,并在整个线的运用中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