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合集#安全94个操作规程到底应该如何编写?,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操作规程详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操作规程详解(操作规程到底应该如何编写)

操作规程详解

收录于合集#安全94个

操作规程到底应该如何编写?

近年来,在企业迎接的各类检查中,“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始终被提及,始终在检查中被查出问题。有些所谓的专家甚至要求企业不仅要有“操作规程”,还必须编制“安全操作规程”,那么到底什么是“操作规程”、什么是“安全操作规程”,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操作规程内容的国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和部门规章里对操作规程的编制有相应的要求。笔者通过新修改(未发布)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对操作规程的编写要求进行了梳理: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

4.9 安全操作

4.9.1 操作规程

4.9.1.1 企业应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编制、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订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

4.9.1.2 企业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技术规程和收集的安全生产信息、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同类装置操作经验编制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工作。

4.9.1.3 操作规程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异常处置、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及报警、联锁值设置,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及预防措施和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企业可根据操作规程中确定的重要控制指标,编制工艺卡片。

4.9.1.4 企业应每年对操作规程进行适用性和有效性审核,至少每3年对操作规程进行1次全面修订。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或行业内同类工艺装置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或风险分析提出修订要求时,应及时组织对操作规程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

4.9.1.5 企业应确保每个操作岗位存放有效的纸质版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查用。

4.9.1.6 企业应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并对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9.2 正常操作

4.9.2.1 正常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要求。

4.9.2.2 企业装备的安全仪表系统应正常投用,摘除联锁应严格执行许可程序。

4.9.2.3 各专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对生产装置进行巡检,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应1小时巡检一次;涉及有毒气体的岗位巡检时,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

4.9.2.4 物料加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和数量进行操作。涉及易燃易爆物料的加料过程应有可靠的静电导除设施,涉及毒性物料加料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4.9.2.5 企业应制定并有效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交接内容至少包括:异常工况、现场作业、需接续的工作以及其他需特别提醒事项。

4.9.3 装置开停车安全管理

4.9.3.1 装置停车包括正常停车、临时停车和紧急停车,开车包括检修后的开车以及紧急停车后的开车。

4.9.3.2 企业应制定开停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内容、职责、工作程序。

4.9.3.3 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开停车方案,经审批后实施。对临时、紧急停车后恢复开车时可能的潜在风险应重点分析。

4.9.3.4 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开停车方案编制相应开停车安全条件确认表,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安全条件确认表(参见附录A)逐项确认,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

4.9.3.5 企业应对变更或维修的设备、管道、仪表及其他辅助设施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具备安全使用条件。

4.9.3.6 企业应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环节责任人签字确认机制。引进物料时应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实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严格按方案控制进退物料的顺序和速率,现场要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泄漏等异常现象。

4.9.3.7 停车检修设备、管线倒空时,应有序排放;设备、管线倒空置换干净后进行能量隔离。

4.9.3.8 开停车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现场人员数量,无关人员应及时清退离场。

4.9.4 异常工况处置

4.9.4.1 企业应优化报警设置,对装置的工艺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4.9.4.2 操作人员应及时响应、处置报警信息,异常报警要有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置记录。

4.9.4.3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不断完善各类异常工况处置程序,对员工开展异常工况的处置能力培训和考核,确保有关岗位人员能够及时恰当处置异常工况。

4.9.4.4 企业应设定报警管理的关键指标,借助报警管理系统定期统计分析报警率,优化报警设置,减少报警数量。

4.9.4.5 企业应对异常工况下的应急处理进行充分授权,确保在出现异常工况时,有关岗位人员能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危及人身安全时,及时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

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上述行业标准及部门规章中对操作规程的定义均未“操作规程”而非“安全操作规程”,那么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专家分不清“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一是他只看提供操作规程的封面;二是他的出发点脱离了新《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三是脱离了本质安全是遵从于设计的合规运行管理、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操作规程做为保证装置平稳高效运行的操作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我们更应该关注操作规程要素,只要编制的“操作规程”涵盖上述行业标准及部门规章中对操作规程要素的要求,就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而不是关注操作规程是“操作规程”还是“安全操作规程”。

但同时让企业感到困惑的是,上述行业标准及部门规章中关于编写操作规程的要求都比较笼统,未进行具体细化。那么如何编写操作规程能够使生产人员清楚了解具体的安全操作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化工企业操作规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岗位设置和作业范围

包括岗位的名称、任务、作业范围,岗位的定员、分工和职责。

2.工艺技术规程内容

包括:

★装置的生产规模、能力、历年变更情况。

★装置的生产原理、反应方程式、工艺流程图及描述。

★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指标,公用工程、原辅材料消耗指标。

主要控制指标,包括设计值、控制范围、报警值。

★主要设备、仪表联锁一览表。包括名称、位号、规格型号、材质、数量、主要性能参数等。

3.操作前准备工作

包括操作环境安全检查、相关设备状态检查、作业人员要求(培训教育情况、取得的资格证书和职业禁忌等要求)、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要求等。

4.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

包括正常生产过程中,对装置加、减负荷,控制参数调整的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巡回检查项目及频率。以控制指标的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发生产事故。还应明确正常工况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纠正或防止偏离正常工况的步骤。

5.主要设备的操作规程

包括主要设备操作的基本步骤,控制指标,规定正常运行的主要参数的调节方法和详细的操作注意事项。

6.岗位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

包括:

★工艺系统使用或储存化学品的物性与危害;可参照工艺安全文件的相关信息和化学品的SDS。

★防止化学品泄漏、能量释放等情况的必要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和个人防护要求,可参照工艺安全文件、工程设计资料等。

★发生身体接触或暴露后的对策,即应急处置措施、人员急救等。

★原料质量控制和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量控制,包括由于原料成分或物性变化或储存量变化可能带来的危害。

★可能出现的引起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的注意事项,可参考自身生产运行和设备操作经验、行业操作经验和事故数据。

7.交接班内容

包括本班的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指标等生产情况,工具、备品配件数量,异常情况及处理状况。

8.消防设施及应急物资使用

包括现场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使用维护,装置配备应急物资装备使用维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