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兵】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作为从军28年的老兵,特选编一些老兵的故事,开辟“我是老兵”栏目,推给秦安战略头条号的朋友们,正是你们的点赞、留言和支持,让我们网聚人气、网聚智慧、网聚力量,凝聚满满的正能量。今天的内容由退役上校蔺春荣供稿,撰写96岁高龄八路军女战士刘庭美的革命人生,感人肺腑,是为楷模。

短一点的红色革命故事刘兰英(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母亲)(1)

2020年末,我来海口过冬。春节期间,当我获知一位曾一起在“喀喇昆仑红色医疗站”工作过的老战友和母亲也在临近的文昌市度冬时,便决定去看望她们。因为我知道战友的母亲是一位烈属,崇敬之心已油然而生。两地相距不远,所以我的行程安排是当天往返。但是,当我见到老妈妈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老妈妈名叫刘庭美,今年96岁,党龄77年。她瘦削的身材依然透着一股英气和坚毅,身体健朗,行动自如,生活规律,思路敏捷,还有那虚怀若谷的气度和语言表达的分寸感都无不打上老战士的烙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当试探性地问及她的经历时,老妈妈语气缓和地回答,竟句句使我惊心。原来她是一位兼具多重革命身份、曾对人民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而又长期默默无闻、低调顽强生活的八路军老战士。我决定改变行程,在文昌多住两天,以更多地了解这位英雄母亲的经历。

一、早年投身革命 艰苦卓绝

刘庭美老妈妈出身贫寒,饱受剥削欺压,又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在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她的胞妹就因躲避鬼子祸害而爬上一棵大树,慌乱中从树上摔下,造成右腕部粉碎性骨折,在得不到任何治疗的情况下畸形愈合而落下终身残疾。阶级仇,民族恨的种子早就深埋心底,从小铸就了她骨子里的刚毅和果敢。十四、五岁加入儿童团,17岁当民兵,参加抗击日寇的战斗。1944年19岁时,她担任山东沂水县前古城地区的民兵队长,随华东野战军八纵多次参加打鬼子反扫荡的战斗。次年加入八路军,同年转为正式党员。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7个载入军史的著名战役和抗美援朝。曾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在莱芜战役中遇敌机轰炸,她背部中弹负伤。所幸的是她的背包被炸飞,虽受重伤、口吐鲜血却幸免于难。老妈妈的背部至今伤痕累累,清晰可见。由此判断,当年伤得不轻。但她隐瞒伤情,仅休养1个月就又上了前线。

莱芜战役结束后,她被评为模范党员,受嘉奖一次。可是老妈妈现在谈及此事却是那样的风轻云淡,叙述中还为她当年瞒过领导,得以继续参加更为惨烈的孟良崮战役而带有几分得意。

1950年,刘庭美在红山出席了全军英模大会。这是组织上对她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及7年战斗生涯的充分肯定和褒奖,是她和家庭的无上光荣!老妈妈参加八路军,丈夫参加新四军;老妈妈背部留有敌机轰炸的伤痕,丈夫腿上嵌着敌人炮弹的残片;抗美援朝中,丈夫在前线浴血奋战,老妈妈在鸭绿江边救护转运伤员,并参加向前线输送干部、弹药和给养。试问这样的家庭能有几家?这样的英雄又能有几人?可老妈妈谈起这些事来却是那样的轻描淡写。

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前夕,为了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军委决定全军10万女兵退出现役,老妈妈也是其中一员。我打开她的《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登记表》复印件阅读时,惊讶地发现在“负伤次数”一栏,老妈妈亲笔填写一个“未”(无)字。分明在莱芜战役中负伤,伤痕犹在,她却这样不经意间一笔带过。在“本人对回乡转业的态度或意见”一栏填的是“服从组织分配”。这就是历史,是一代人的奋斗史、奉献史。一声令下,10万女兵退出现役。不能说她们对部队没感情,对脱下军装不留恋,但为了部队建设大局,她们都坚决服从了。对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历史应当永远铭记!党中央、中央军委并没有因为她们退出现役而忘记她们的历史功绩,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抚优待政策,以肯定她们对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贡献。虽然基层单位的某些干部或者因为政策水平不高,或者因为对历史的无知而轻慢疏忽,致使许多政策长期未能落实到位。但刘庭美老妈妈却能以坚强的党性和极高的觉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她常对子女说:“比起那些牺牲和逝去的战友们,我是幸运的。战争年代,每打完一仗,班长就拿出花名册点名。如果没人应答,就作为牺牲人员把名字划掉。每次战斗下来,都会有战友牺牲,有认识的,也有刚参军的,想想这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为了什么,他们又得到了什么?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安定,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短一点的红色革命故事刘兰英(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母亲)(2)

二、抚养烈士子女 艰辛备尝

刘庭美老妈妈的丈夫李吕发1944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62年由北京军区某军调入新疆军区独立师,1964年调往布防边城伊犁的独立团担任领导。伊犁地处边陲,敌情社情比较复杂。1968年,李吕发在执行一次危急任务时,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而致多处重伤,又因极为特殊的环境和原因不能及时施救,以致惊动周总理亲自过问,才使他的处境有所改善。李吕发终因伤势过重,延误过久而失去救治时机,于1969年8月3日牺牲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76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享年47岁,骨灰安放在西安革命烈士陵园。

老妈妈1955年转业后,丈夫被保送南京总高级步兵学院学习,她随军陪读,之后她曾有一段在唐山水泥机械厂卫生所工作的经历。那时两人都很忙,丈夫所在部队驻扎在河北滦县,三个孩子在古冶上幼儿园,唐山到滦县相距100多里,来回要坐火车,家里无人接送。于是她就在大女儿脖子上挂个牌子,由姐姐领着弟弟妹妹乘火车去回。去时牌子上写着李参谋长接,回时则写刘庭美接。时间长了乘务人员和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叫他们参谋长的孩子,也不用再挂牌子了。

这样的日子没能维持多久。由于丈夫所在部队的频繁调动,她只能舍弃工作,随军照看抚养孩子们。在丈夫牺牲后她又随部队换防,最终驻守帕米尔高原。

驻守边关的部队失去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火淬炼的好领导,无疑是一巨大损失;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女失去了父亲,那就像天塌了一样。刘庭美老妈妈很快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镇定下来,她刚强地独立支撑起一个家,担负起抚养4个烈士子女的责任。她是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战士。在高寒缺氧的帕米尔高原,她带领部队干部家属为战士们洗衣缝被,又开荒种菜,改善部队生活。连续三年被评为模范党员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作为积极分子代表出席军区表彰大会。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长女参军了。同年10月,刚刚失去父亲又刚满14岁的二女儿也应征入伍。1972年,由于边境局势紧张,丈夫的骨灰又被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园,也是当时西安还没有军队干休所的缘故,部队将她按随军遗孀移交西安军分区管理。刘庭美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迁往西安,被安置在新城区武装部;1976年丈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老妈妈就以这两个身份领取生活补助金,每月40元,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离开新疆时,一家人的行李就是两只大木箱和一张双人床。武装部在一幢筒子楼里分给她一套28.9平米的房子。两只大木箱可派了大用场:晚上并在一起作床,白天拉开当桌子,加上一张大床,一家人就这样安顿下来了。

1988年武装部转隶地方。谁成想,这一变化,使她失去了随军遗孀的身份,相应的补助金随之停发。随军遗孀和烈属是丈夫给她的身份,现在失去一个;而她自己的身份:抗日女战士和1955年转业女兵还没有落实政策待遇。这种情况从1988年一直持续到2018年11月,整整三十年。其间,老妈妈为了抚养烈士子女而艰辛备尝,只是她过惯了苦日子不觉得罢了。

2018年的一天,,老妈妈小女儿的一个战友,从北京来看望她。在交谈中得知她的生活补助金尚不足2000元,与当年一起退役的战友在待遇上相差悬殊。两个孩子一嘀咕,找到了问题所在。她女儿的战友返京后,寄来了相关文件的复印件。拿到文件后,孩子们说服她,不能遇事总是说过去怎样怎样和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而要从落实国家政策的角度看问题。终于老妈妈同意向组织反映她政策不落实的问题,得到中共西安市纪检委卢书记和陕西省民政厅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特事特办,立即决定拨专款解决老妈妈的待遇遗留问题,于2018年12月落实了她随军遗孀、1955年退役女兵身份,补发了相关待遇。但由于当时反映问题时的疏漏,抗日女战士(陕西省唯一健在)的待遇目前尚未落实,医疗待遇也由于地方干部不熟悉部队制度,仅给她城镇居民医保加每年1000元补助的待遇。但老妈妈对此已经很满意了,她含辛茹苦终于把4个孩子抚养成人,培养了3个大学生,3名军人,而且孩子们继承父亲遗志,都曾经在边远艰苦地区卫国戍边,总算对国家和他们的爸爸能有一个交待了。

短一点的红色革命故事刘兰英(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母亲)(3)

三、晚年不忘初心 家国情怀

刘庭美老妈妈和丈夫组成了一个令人崇敬的革命家庭。可谁能想到,96岁的她竟也出身于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老妈妈的父亲早逝,母亲在艰难地把6个孩子抚养成人的同时,还积极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和她的二女儿、三女儿都是中共预备党员,当时地下党的报社就设在她家里。刘庭美老妈妈出身于这样的革命家庭,不仅从小养成了她坚强刚毅的性格,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和后来的军旅生涯中陶冶了她的家国情怀。在她心目中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一生坎坷,艰辛备尝,至今已年近百岁,依然不忘初心,不忘阶级苦,不忘民族恨,不忘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时刻自觉地把小我融入到党、国家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我中去。她不仅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更难能可贵的,她在丈夫牺牲后,严父慈母兼于一身,也这样要求子女,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革命的接班人。

当谈及子女抚养教育问题时,我既能从老妈妈的言辞间体会到护犊情深,也能体会到一片家国情怀。长女复员后,在老妈妈的关怀支持下,依然保持了在部队时敢说敢干敢担当、热情洋溢、工作认真的优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刻苦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永不满足现状。最终她获得社会认可,晋升为高级职称,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老妈妈的其他子女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向上,为国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庭美老妈妈育有二子二女,但是到了第三代,她仅有一个独苗孙子。按照一般情况,这个独苗孙子应该是娇之又娇了。但是老妈妈还是把他送到西藏部队去卫国戍边、去锻炼,使得孙辈也成了为革命为国家效力的合格接班人。

短一点的红色革命故事刘兰英(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母亲)(4)

刘庭美老妈妈已经96岁了,她还常把这些话挂在嘴上:“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好战友才换来了今天。我是一个幸存者,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同志,比起他们,我是幸运的,国家和人民还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和待遇,我还能有什么不满意呢?现在就是把自己身体搞好,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拖累,多为国家做点贡献。”老妈妈还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想有一套当年穿的新军装;最大的遗憾是当年部队已集结福建,准备解放台湾,又撤下去抗美援朝,因而至今没能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刘庭美老妈妈革命的一生,历尽坎坷,艰辛备尝,革命到底,矢志不渝,年近百岁,仍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关爱孩子成长。她的事迹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 作者蔺春荣简历

1964年入伍,1991年转业,先后在第152野战医院、第273医院任药师、药局副主任、药械科主任,上校军衔。曾在喀喇昆仑红色医疗站守防7年半,1979年随原广州军区157医院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转业后,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临床药学科任副主任药师(主持工作)。撰写的《喀喇昆仑红色医疗站》、《一片丹心为战友》等多篇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分别在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上发表。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并受国家卫生部颁奖鼓励。所主持的工作因成绩突出,曾在兰州和新疆两级军区召开的现场会上推广经验。2015年,曾修订原新彊军区西安三干所八路军老战士孙志强回忆录并作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