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旋翼机网站 会员 hhe

旋翼和旋翼夹板的连接处由于几何的突变。局部会产生应力集中,今天注意到这个图片,在连接位置有这样的楔形的过度材料,这样的方式应该能够均匀受力。发图的兄弟是否清楚这种工艺是怎么实现的。

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1)

针对应力集中的问题 ,我所能想到的一个另一个方法是在夹板和旋翼之间垫上一层胶皮之类的东西,它对与应力均匀的分配会有些帮助。

相关讨论:

讨论一:虎牙两颗

楼主发现的这个连接方式还是很好的,很实用,能够减缓载荷冲击,值得借鉴和推广,但不易再加中间软材料,硬连接更好,能使我们在驾驶和维护时早发现问题,并将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大家在做硬连接时最好不要用单一整体连片连接,特别是铝合金材质,一但发生金属疲劳其后果是瞬间的无法挽回的,建议用多层不同金属材料为宜。

讨论二:空军中校

本人觉得,紧贴旋翼的异形夹板,有几个作用:

1.传递载荷,分成两片板,增加结构失稳前被检查发现的机会,利于维护,可以说给旋翼加了个小“保险套”;

2.利于根据需要,匹配不同角度的其他连接板,从而实现改变旋翼安装迎角;

3. 气动整形,有利于减小阻力。很多国内和国外的飞机、部件整形都很粗糙,甚至“专家、学者”也认为对于低速超轻机,整形“无关紧要”,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笔者曾热心于固定翼超轻机的设计,从统计资料看,凡具有优良气动外形的超轻机,所需发动机功率都远小于凑凑呵呵的半敞开式甚至敞开式,而且性能优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靠牺牲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我有制造这一部件的设备,将来在我自行设计、制造的旋翼机上必定安装这样的部件。

讨论三:匿名 123.115.206.x

“由局部微小变形累计带来微小冲击载荷最后导致连接失稳” 这个是否适用于现在所说的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是局部微小变形累计带来微小冲击载荷导致连接失稳?希望有个形像些的解释。借用你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有关应力水平的控制有太多细节了。也许采用胶皮会产生你所说的,由局部微小变形累计带来微小冲击载荷最后导致连接失稳”,但不能随便否定有没有合适的胶皮即能降低应力又能避免你所说的连接失稳。这就是所谓的细节,不要随便拿一些经验化的东西简单的否定问题。举个例子,通常的车顶棚结构经验上讲都是钣金件,可是为了减重我们采用注塑件(塑料)来替代原有设计,最后减重的同时塑料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与钣金件接近。

很多产品仿制不成功是因为:1)没有理解原型的设计思路。2)所使用的材料性质与原型有差别对于上面图示的设计思路,再仔细想想很可能主要是因为气动而做的。

hhe回复:

因为这一层材料要足够刚而且是浇注上去的才会起到降低应力的作用。使用夹板连接旋翼和旋翼头,从均匀应力的角度看不能算是一种好的方式。下图这种方式是我觉得比较好的连接方式,不过它们的缺点是:这种旋翼对于个人,不太好造出来。

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2)

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3)

今天发现这张图片,旋翼和夹板之间真的有垫片。

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DIY旋翼机之----旋翼与旋翼夹板的连接)(4)

空军中校回复:

此部件不难制造,用铝合金板材数控铣或线切割,问题是都知道这一部件的好处,购买时都嫌价钱贵了。如果方便,请hhe模拟计算一下另一种旋翼连接方式旋翼根部连接螺栓的受力是否比以上的方式更好。

hhe回复:

中校说的这种方式我也会去做些测试的,没有优先选择选择这种连接形式测试是因为它所用的旋翼好像多为复合翼,对于现有条件可能还做不到,所以暂时推后一些。旋翼机里所有重要的承载部件我都想试试,只是目前还需要花些时间好好学习。有关夹板下的填充是否能够使用非金属,最近我做的一些测试表明,用尼龙之类的材料并不会对旋翼的安全有多大影响。用铝也行,目前从应力水平看这个材料对结果还没有太大影响。

投稿,合作,探讨,请加小编微信

小编qinghang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