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100万,我就把女儿嫁给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逻辑判断的十大规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逻辑判断的十大规则(让你巧妙躲过逻辑判断5大坑)

逻辑判断的十大规则

“如果你有100万,我就把女儿嫁给你。”

你未来岳母娘这句话意思不可能是以下哪种:

A.没有100万,我不嫁女儿

B.你有100万,我就嫁女儿

C.没有100万,我就嫁女儿

D.你有100万,我不嫁女儿

很简单的选非题,答案D。

但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没有100万,不会嫁女儿。”

其实从逻辑上讲,没有一百万也可能嫁女儿。

因为题干讨论的是一个条件命题,是在“有100万”的前提下会如何去做,因此当前提是“没有100万”时,前提已经与题干不一致了,那么此时发生什么情况都是可能的。(女婿们请注意)

看似简单,但如果换复杂点的形式来出题,很多伙伴一出手即入坑。这也是我今天讲逻辑判断的五坑之一。

第一坑

条件推理不靠逻辑,靠感觉

“如果你有100万,我就把女儿嫁给你。”问题出在“有100万”是充分条件,而多数人靠感觉理解的“有100万”是必要条件。这些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时必须要掌握的。

以真题为例,带大家掌握条件推理的逻辑规则,类似的题便可轻易拿下。

【例】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分析题干中的这句歌词,“经历风雨”是“见彩虹”的必要条件,根据条件命题的翻译规则,可翻译为:见彩虹→经历风雨。

A项,“只有……才”句式,前者为必要条件,所以A项中的“经历风雨”是“见彩虹”的必要条件,可翻译为:见彩虹→经历风雨,与题干一致,排除;

B项,“若……则”句式,前者为“充分条件”,所以B项中的“经历风雨”是“见彩虹”的充分条件,翻译为:经历风雨→见彩虹,与题干推出关系不一致,当选;

C项,“除非……否则不”可等价替换为“只有……才”,所以C项同A项,与题干一致,排除;

D项,“凡是……都”翻译同“如果……则”,可翻译为:见彩虹→经历风雨,与题干一致,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为B。

第二坑

遇难题留恋不放手

不论是言语还是数资,考题都有难有易,逻辑判断也不能例外。遇到难题,要适当取舍,不要因为一棵树还损失了一片森林,怎么看都不是划算的买卖。像类似下面这道题,看到之后,就可以考虑跳过了。

【例】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人表演配乐诗朗诵,为确保表演效果,需要安排朗诵顺序。已知:

(1)甲要么第一个朗诵,要么最后一个朗诵;

(2)乙和丙之间有三人;

(3)丁和戊之间有三人,且丁先朗诵;

(4)丁在乙之前朗诵。

根据上述条件,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A.丙第二个朗诵 B.乙第四个朗诵

C.庚第二个朗诵 D.丁第四个朗诵

这题本质上不难,但题干所给已知条件都不是确定信息,可能存在的情况需要一一假设列举,花点时间也是可以解出来的。

但在考场上,分秒必争,如果花了太多时间去做这道题,势必会有些题目没时间去看,这就是不划算的。此时如果不能确定在2分钟之内搞定,建议走为上计。

分析题干:

①甲要么第一,要么第七;

②乙XXX丙或者丙XXX乙;

③丁XXX戊;

④丁在乙前。

根据①可知,除了甲以外共有6个相连的位置可供其他人选择,丁和戊的前后顺序是确定的,再结合条件④,故此时6个相连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丁乙XX戊丙

第二种情况是:丁丙XX戊乙

第三种情况是:丙丁XX乙戊

而甲要么第一,要么第七,此时三种情况中又各有两种情况,共六种情况:

①甲丁乙XX戊丙

②丁乙XX戊丙甲

③甲丁丙XX戊乙

④丁丙XX戊乙甲

⑤甲丙丁XX乙戊

⑥丙丁XX乙戊甲

根据上述六种情况,A项中丙第二个朗诵,情况④可以满足,所以该项可能是真的。而B项中的乙第四个,C项中的庚第二个,D项中的丁第四个,所有的情况都无法满足,所以一定为假。故答案为A。

第三坑

可能性推理当必然性推理做

因果论证是目前比较受出题人青睐的考点,出镜率相对较高。拿下这个考点对于掌握可能性推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有部分考生在学这部分内容时,会把因果关系与必然性推理中的推出关系混淆,导致解题出错。

【例】自从前年甲航运公司实行了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之后,公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逐年上升。可见,只有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才能使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近两年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航运行业的整体形势大好

B.没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乙航运公司,近两年的经济效益也稳步增长

C.前年甲公司开始实行职工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D.如果甲航运公司没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近两年的经济效益会增长得更快

本题的结论是“只有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才能使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很多考生看到“只有……才”就特别兴奋,忍不住就翻译成推出关系了,到了分析选项就不知如何是好,感觉哪哪儿都不对。

其实不然。可能性推理的题,一定要结合题干去思考。

像下面这个题,其实结论想强调的是“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是“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唯一原因。

题干问“最能削弱”只要能说明“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不是唯一原因即可。

A项,说明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可能是因为航运行业的整体形势好,为另有他因,可以削弱,暂时保留;

B项,结论说的是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对甲公司的影响,选项说的是乙公司,对象不一致,偷换了概念,不能削弱,排除;

C项,说明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可能是因为职工薪酬管理制度改革,为另有他因,可以削弱,暂时保留;

D项,指出航运公司没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经济效益会增长得更快,说明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不是甲公司经济效益增长的原因,所以D项是对结论的直接否定,可以削弱,暂时保留。

比较A、C、D项,A、C项都是另有他因的削弱,而D项是直接对结论的削弱,故D项削弱力度大于A、C项。

故答案为D。

第四坑

刷题是万能钥匙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叫“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运用到咱们备考生活中就是“刷题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刷题是万万不能的”。

【例】在汇率贬值期间,除非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足够高,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不可避免。如果货币当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坚持到最后,投机者就只能铩羽而归。但是,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投机者最终就将“饱食远扬”,无论是在升值还是在贬值的压力下,如果汇率不能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将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如果以上论述为真,不能推出下列哪些结论?

A.或者货币当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坚持到最后,或者投机者“饱食远扬”

B.如果汇率能够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那么就不会损害宏观经济稳定

C.除非汇率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否则会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D.如果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不够高,那么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就不可避免

根据题干的关键词“除非”、“如果”可知本题考查复言命题的翻译推理。首先翻译题干,需要注意第一句话省略了“否则”,补充完整即“除非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足够高,否则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不可避免”,所有题干信息可翻译为:

(1)避免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足够高;

(2)有足够外汇储备→投机者铩羽而归;

(3)外汇储备不足→投机者饱食远扬;

(4)汇率不能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且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接下来分析选项,B、C、D三个选项都比较好分析,是大家熟悉的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很容易被大家识破。此题的拦路虎是A选项,A项中涉及的知识点是条件命题的等价命题,这个考点的考查频次不高,如果仅靠刷题,是比较难掌握这一考点的。

A项,根据条件命题的等价关系:“A→B”等价于“非A或B”,所以条件(3)的等价命题为:外汇储备充足或投机者饱食远扬,所以A为(3)的等价命题,故A项能够推出,排除;

B项,汇率能够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是对条件(4)的否前,否前无法推出确定的结论,所以不能确定是否会损害宏观经济,B项无法推出,当选;

C项,翻译为:-汇率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且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与条件(4)一致,可以推出,排除;

D项,可翻译为: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不高→不能避免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是条件(1)的逆否命题,为(1)的等价命题,可以推出,排除。

故答案为B。

第五坑

可能性推理比必然性推理简单

在大多数考生的心里,可能觉得可能性推理更好做,毕竟就算不学习相关知识,也能做对一二,而必然性推理,如果不学好像就无从下手。也就是因为如此,必然性推理才给大家留下了很难,甚至比可能性推理还难的错觉。

其实不然,回想一下自己做过的必然性推理题,其实都是可以用一条一条的逻辑规则去解答,只要掌握了逻辑规则,必然性推理正确率可以做到100%。

但是可能性推理就不行了,哪怕你把那些削弱加强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做题时依然模棱两可,对与不对,心里依旧没底。说到这里,到底谁更难,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

【例】某扶贫产业基地计划种植紫薯、红薯、南瓜以及玉米四种农作物。四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小不一,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要么紫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南瓜种植面积最大;

②如果紫薯的种植面积最大,红薯的种植面积便最小;

如果红薯的种植面积大于玉米,可以推出的是:

A.南瓜种植面积大于玉米种植面积

B.紫薯种植面积大于玉米种植面积

C.紫薯种植面积小于红薯种植面积

D.玉米种植面积大于南瓜种植面积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要么……要么”,“如果……”,可知本题考查命题的翻译推理。首先翻译题干的已知条件:①紫薯最大要么南瓜最大;②紫薯最大→红薯最小;③红薯大于玉米。

根据③可知红薯不是最小,从而否定了②的后件,根据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可知:紫薯不是最大;再结合①可知:南瓜最大。所以可得“南瓜种植面积大于玉米种植面积”,A项正确。

做到这里,完全可以选择A项就走人,后面的三个选项均可不看,因为从已知条件确定可以得出A项,那么A项就是确定正确的,而答案具有唯一性,所以B、C、D一定是错误选项。

如果题目换成可能性推理,题干问削弱,分析A项之后发现可以削弱,此时能选择走人么?不可以的,可能后面还有也能削弱的选项,就还需要做削弱力度对比分析,力度对比是可能性推理中的难点。

所以,必然性推理其实并没有可能性推理难,如果可能性推理能学好,必然性推理也就不在话下。需要做的是在学习必然性推理时,多记多背,多思考,多总结,能举一反三了,解必然性推理就会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以上就是常见的对于逻辑判断的一些思维误区,希望读完此篇文章的你,能跳出这些坑,在逻辑判断版块学有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