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1)

图片为即将开通的江门站

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2)

江门站与新会“小鸟天堂”相望,站场以“小鸟天堂”为背景,充满新会地方特色

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3)

“领会国际项目”落户枢纽新城

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4)

江门站大厅一角

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5)

新会四通八达路网连接江门站

江门市新会区的轨道产业园项目(枢纽绘蓝图新会新机遇)(6)

江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广东第四大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不仅填补了珠西缺乏大型交通枢纽的空白,更将进一步激发江门发展潜能,改写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地理格局。据了解,目前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进入初步验收阶段,月底将开通运营。

据了解,江门站及其配套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约33万平方米,站场立体结构分为高架层、地面层和地下层,布局了候车大厅、集疏运匝道系统、旅客集散广场、长途和公交车站场、停车场、市政配套设施等众多空间区域。目前,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江门站主体站房基本装修完毕,清洁队伍开始进场打扫,检票仪器、旅客服务台、电子显示大屏等设施设备都已就位。

根据规划,江门站建设8站台20线。为方便旅客雨天乘车,站台建设了防雨棚,柱子、地板、天花也采用对接设计,视觉上营造了错落有致的整齐之美。进站大厅前方南北两侧均有步梯、自动扶梯、立体电梯下到地面层,进站大厅正下方靠近站房侧主要布置军人候车室、贵宾室、旅客服务和设备等用房,其前方至江门大道之间地面布置旅客集散广场,搭配景观绿化工程。

从旅客集散广场南北侧各走约50米,往外将增设地面层夹层,主要用途是交通站场。其中南侧为公交站场,面积约19000平方米,下层(与集散广场同一平面)为下客区,设有9个车位,11个临时车位;上层为上客区,设有13个车位,23个临时车位。再南侧为室外场坪,共81个车位和26个充电桩车位;北侧为长途客运站场,面积约7500平方米,主入口朝西,面向江门大道。设置3个长途车落客位,17个长途车上客位以及9个临时停车位。

在珠西枢纽江门站开通之际,江门市新会区以交通枢纽为“引擎”,正在谋划珠西枢纽新城蓝图。文、图/黄文生、文杰

珠西枢纽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集深茂铁路等7条轨道交通,与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深圳北站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当珠西枢纽江门站投入使用后,新会将全面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据了解,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会乃至江门全面融入湾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以江门站为中心,半径1小时以内,就能辐射到珠江西岸的大部分区域。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聚江湛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城际等6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通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在空间上把珠中江城市群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建成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新会将为大湾区东西两翼协调发展以及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依托珠西枢纽江门站,新会区还将加强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新干线机场的互联互通,无缝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以珠西交通枢纽为“引擎”

据了解,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将会集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成为广东省内除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以外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通车,标志着新会乃至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核心的珠西枢纽新城也将随之崛起。据介绍,今年2月28日,在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的18天后,新会枢纽新城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启动,拉开了新一轮打造城市品质高地的大幕。一批高端酒店、住宅、写字楼相继落户枢纽新城,商业综合体、优质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配套加速完善,一个注重人居环境品质的宜居新城已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会全面融入湾区格局的“引擎”。为使这个引擎更具发展动力,新会区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项目,谋划与落地珠西枢纽新城。

各路专家看好新会枢纽新城

今年8月2日,在“新启枢纽时代,会见珠西未来”的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说:“枢纽新城是珠三角难得的一张白纸,规划好、发展好这片区域至关重要”。马光远提出江门借珠西枢纽,与其它城市建立“朋友圈”的构想。“枢纽新城将是新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借助枢纽新城,江门可以承接广深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以资源共享为契机,实现产业和人气的集聚,助推新会产业升级。”马光远说。

回顾江门近年的发展,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江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马向明表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2019年,江门GDP迈上了3000亿元的新台阶,但相较于珠三角东岸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他认为,随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通车,新会将成为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等至少6条线路的交汇点。届时,江门将纳入广深等中心城市的半小时都市圈,人才、资源、信息将加速交流和融合,筑牢江门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朋友圈”。

马向明说,江门站的建成,将使江门制造业的网络与广深的服务网络实现对接,双“网”共振促使江门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把握先机。

五邑大学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经济学教授刘志坚表示,珠西枢纽江门站的开通使新会通达性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广深佛的企业能够并且愿意快速到达新会,这是外来要素、产业要素集聚的基础。

“领会国际项目”落户枢纽新城

9月23日,在“心领神会,共创未来”新城控股&博富控股强强合作发布会上,新城控股(简称“新城”)广东区域公司总经理陆兆传与博富控股(简称“博富”)董事总裁黎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开发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枢纽新城CLD地段的领会国际项目。

江门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叶泽权表示,他很高兴见到越来越多全国著名房企落子枢纽新城,并与本土房企共同参与江门城市建设,一方面表明江门发展前景备受看好,新会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更是一路快跑,另一方面也证明江门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本次新城与博富的合作是全国经验与本土智慧的充分交流与融合,期待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先进的理念、卓越的产品带到新会,进一步凸显新会的城市魅力,同时为房地产企业的强强联合树立典范,引领江门房地产行业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叶泽权说。

新城控股广东区域公司总经理陆兆传介绍, 2020年是新会枢纽新城高速发展的一年,超50亿元重点配套工程集中启动、珠西枢纽江门站即将开通等一系列利好动态,都成为新城坚定选择入驻新会这一“潜力股”的原因。

博富控股董事总裁黎驹表示,博富控股深耕江门七载,在新会区枢纽新城以及新会地区已布局南湖壹号、博富名苑等4大项目,领会国际为博富深耕新会第5盘。日后,博富将充分发挥本地市场的资源优势,融合新城的先进房地产开发理念,共同为新会市民筑建“国际范”的幸福美家。

黎驹介绍,领会国际项目幸福会客厅在10月1日开放。据了解,领会国际项目幸福会客厅共有三层,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有世界四大湾区的展示区,有公益悦读馆、口才培训校区。另外还有珠西枢纽新城品牌展示馆等设施,而珠西枢纽新城品牌展示馆展示珠西枢纽新城,让市民对珠西枢纽新城有全面的认识。

枢纽新城亮点解读

据了解,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江门被赋予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任务。依托珠西枢纽带动周边枢纽新城的整体开发建设,打造成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战略支点。

围绕枢纽引领、T轴驱动、生态网络、多元融合的思路,新会枢纽新城将建设六大片区:现代都会居住区、梅江文化主题区、文旅休闲区、海绵型生态社区、先进制造集聚区、轨交科教主题区。

紧扣“枢纽站点 蓝绿水网”两大场地特色

新城遵从生态优先原则,凸显生态优先、水城共生的设计理念,保留小鸟天堂、纵横水网等生态敏感空间,框定城市发展边界,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育。依托高铁站点辐射效应,新城合理控制与引导高铁场站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建设功能、空间景观等,促进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

实施方面,新城控规及城市设计相结合,从城市设计导则、控规用地控制到建设实施导控3个阶段层层深化,建立实施导向的“一体化、全流程”的设计框架,确保高品质的枢纽城市空间。

构建小鸟迁徙水乡特色的三级绿化廊道

新城尊山重水,构建自然生态格局。作为全球性候鸟迁徙走廊节点,新城发挥基地自有的海绵生态优势,通过区域EI生态格局技术分析,明确调蓄湖规模和选址,构建小鸟迁徙水乡特色的三级绿化廊道。突出圈层式布局,打造“T轴、一核、五片”的功能结构,整体呈现北密南疏、水城交融的空间形态。

产城一体,营建城市活力聚落。新城提出“珠西芯枢纽、侨都中门户、美丽湖滨城”的总体定位和四个产业主题:西江交通门户支点、先进装备技术交流中心、5A级鸟类湿地商务旅游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

规划营造6大特色功能片区,合理布局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扩容产业用地,形成企业总部岛、商旅休闲湾、科创孵化园、商住混合区四个特色鲜明的活力聚落。

互联互通,打造安全高效交通。新城区域交通廊道衔接与关键交通节点打通,实现快速便捷的对外联系。传承文脉,塑造侨都特色风貌。

“零换乘”设计实现立体交通

新城梳理提出高铁新城建设新方向。“公共中心 产业触媒”的紧凑复合用地布局,改变传统高铁新城选址偏远、有城无产的粗放蔓延模式,结合珠西枢纽紧邻新会主城、中车轨道产业园的选址优势,强化城市综合中心职能与轨道相关的科教研发专业化功能。

新城采用“站城一体 步行缝合”的综合交通链接,避免传统高铁新城聚焦铁路建设的交通组织方式。注重枢纽场站综合体一体化开发,通过“零换乘”设计实现立体疏解分流。

“本土特色 精细设计”改变传统高铁新城重物质空间轻人文味道的规划模式,通过提炼葵林、湿地、侨人、水乡等地域特色元素,全方位融入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公共艺术、绿化等精细化设计,塑造有情感、有味道、有温度的魅力新城。

面向生态敏感区的规划方法方面,针对场地内地势低平、内涝隐患等问题,新城规划创新应用雨洪管理技术,结合GIS淹没分析,合理确定调蓄湖水面面积与选址,建立“1大 4小”调蓄湖生态基础设施。结合湖岸、河道海绵生态化改造,引入下凹式种植池、植被浅沟、水体驳岸植物带等,进一步减少雨水径流量。

此外,新城从建筑布局控制、建筑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构建生态低碳规划指标体系,对厂房、办公、科研、文化等建筑分类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指引,推动建筑引入屋顶绿化、底层架空、立体遮阳等绿色技术。

宜居宜商宜创的枢杻新城

据了解,目前在珠西枢纽新城内已有新会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广雅学校、广外附设江门外国语学校等公共配套项目投入使用,还有珠西金融中心、新会区金融服务中心、文华商业广场……新城范围已建成或在建的公共设施有7个、商业设施项目9个、生活居住小区8个、绿地及广场2个,新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根据《珠西枢纽新城概念规划》,珠西枢纽新城是珠三角向粤西辐射的第一门户区,是江门走向国际化的“深蓝战略”龙头地区、银洲湖北岸的“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新城。

据了解,珠西枢杻新城是创业之城。珠西枢纽新城将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融入万达、美吉特、珠西金融中心等大型商业项目,以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中科院生物医药装备项目等创新型项目为依托,打造一个现代化、高品质的都市新区。

据了解,珠西枢纽新城规划中,其中就包括科创孵化产业区。它以中科创新广场等创新型项目为依托,打造与实体经济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具有新会特色的“创新走廊”,推动新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珠西枢纽新城毗邻新会银洲湖、小鸟天堂和新会陈皮柑核心产区,当地致力于对原生环境的保护。因此,珠西枢杻新城也是一座宜居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