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1)

《元气少女缘结神》巴卫和奈奈生

《元气少女缘结神》是一部逻辑缜密的恋爱番,戳爆无数少女心。

作者也看了很多遍,对里面的诸多细节非常感兴趣,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有能发人深省,爱情、友情、嫉妒之心、生命与死亡......

这部番2012年首播完结,直到2020年还是让人难以忘怀,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番了。

男主巴卫是个能力强大的狐妖,女主桃园奈奈生从小被父亲抛弃、母亲早逝,是个平凡的女高中生。因为天生善良,无家可归的奈奈生帮助怕狗的神秘男子把狗赶走,于是神秘男子把“家”让给她住,没想到神秘男子竟然是土地神御影,不仅把家让给了她,还把土地神的神职给了她。

桃园奈奈生去到神社,遇到了神使巴卫,开始了学习、接纳和成长的一系列故事。

第一季基本是女主奈奈生的单恋,男主巴卫傲娇高冷范儿,巴卫一开始并不知道,也不认为奈奈生、这个世上唯一能对他发指令的女生会对他产生超越神与神使以外的感情,知道以后由震惊转而抗拒。

他希望奈奈生作为土地神,不该像个小女生一样只懂谈恋爱,应该有冷静的头脑。

巴卫不知道,在相处的过程中,他已经不知不觉被这个热情开朗、愿意为朋友付出的元气少女深深吸引。他们之前强大的羁绊如同乌斯比环紧紧相连。

最后一集中奈奈生跳的神乐舞,强大的通神之力击败了土蜘蛛,也最终让巴卫发自真心地愿意和她在一起。

神乐舞在日本传统、传说中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通神之力?

这就要从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开始说起。

一、日本的神道教文化

01日本文化简介

日本信仰多神,神道教是多神教﹐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虚指,表示很多),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阳﹑火﹑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大神)等等。

日本人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

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为祠官、祠掌等。

江户时代中期开始﹐每年11月15日为祝贺男孩三岁及五岁﹐女孩三岁及七岁的成长节日简称三五七节(起因于早年孩童的夭折率高﹐存活不易)。这些孩童们被带往神社参拜﹐一方面感谢﹐另一方面祈愿孩童能继续平安的长大。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每年新年时大多会到神社参拜,升学、结婚也是如此。

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成年后近90%的婚礼是采用神道教仪式的﹐但许多年轻人则喜好基督教的结婚仪式(在旅馆有专供婚礼用的礼堂或教堂)。到最后一生的尽头则是佛教丧礼。

在如今的日本文化中,神道教无处不在,已然成为了日本国民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也是这个民族日常生活以及各种行为的思维逻辑基础。神道教就是日本文化的“根”和“魂”。

我们看过很多日本的影视剧、动漫、新闻都会有参拜、祭祀和各种文化活动等涉及神社、神道教文化的内容。纵观日本人的一生,都与神道教文化息息相关。

想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还要从日本的神道教的发展历史来了解。

02日本神道教文化发展史

日本神道教(Shinto)简称神道,发源于洪荒时代,起源于大约公元3世纪左右。

当时正是中国的三国时代,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倭人,其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据说是当时的日本女王刚统一了日本岛国的零散部落,想通过祭祀太阳等宗教活动,祈盼国家长久治安和风调雨顺。

公元5世纪,“大和国”基本统一了日本列岛,也继续以太阳为崇拜图腾,进行祭祀。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

到了公元8世纪,日本与唐帝国有了接触,为中国的强大所震撼,先后撰写完成了《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史书,将神话与真实的历史糅合在一起,把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当成自己的祖先,天皇从此成了神的代言人。

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出现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

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逐渐形成复古神道。

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典籍阐述神道教义,反对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来解释神道教义,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

同时,在民间以传统的神道信仰为基础,吸收复古神道等神学理论,陆续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团体,后称为教派神道。

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明治维新后,为了巩固皇权,实行神佛分离,以神社神道作为国家神道。

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

03日本民俗神道

“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书中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

5~6世纪之际,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佛教、道教的某些教义或思想,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

民俗神道:日本民间流行的一般神道信仰,如对土地神、屋神的信仰以及重视崇神祭祖的仪式和占卜、咒术、巫医等方术习俗等。实际上与神社神道无严格区别。

《元气少女缘结神》中对土地神的描叙可见,关于土地神的信仰应属日本民俗神道。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2)

巫女

现在的日本神社中有一种神职工作是巫女,很多人认为 《元气少女缘结神》中女主奈奈生的设定是其实结合了巫女的设定,也不是没有道理。

日本的巫女,又称神子,侍奉日本最核心的主神,也被奉为日本皇室始祖的天照大神(又称“太阳女神”、“大日女尊”),是类似于“神明代言人”一般的存在。

传说巫女可以接受神的凭依,传达神的意志。同时,巫女也担任着祈祷、驱邪、祭祀等职务,对政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曾一度站在国家权力的顶端。

天钿女命、菊理媛神、卑弥呼等就是日本古代最有名的几位巫女,最高级的巫女职阶为斋王,只能由日本皇室女性担任。

虽然斋王退位之后仍可婚嫁,但在任期间必须身心奉献于神明,绝不可牵涉情恋之事。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当奈奈生说喜欢上巴卫的时候,巴卫那么震惊的原因了。

直到现代,巫女仍然是日本的重要职业,在神道活动中,往往扮演着主要角色。但要成为巫女已经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和门槛了,当巫女除了必须是身心健康的未婚女性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特别的要求。

巫女的标配即是身穿白衣、襦袢和绯袴,足部穿白足袋和红纽草鞋,用白色檀纸或丈长扎发。正式的巫女还有一件被称作“千早”的外衣,在进行重要职务时通常会头戴前天冠或花簪子、手持神乐铃、鉾先铃或桧扇、蝙蝠扇,以及剑、笹、榊、假面、神乐笛、和太鼓等。

二、日本的神祇和神社

01日本的主要神祇

①造化三神。《古事记》中记载天地形成后最早出现的天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此三神创造万物,是天地初分时天上最高的元始神,与皇祖神天照大神受到特别尊崇。

②伊奘诺尊(亦作伊邪那歧)。日本神道教所说神世(神代)七代中最后一对配偶神中之男神,与女神伊奘册尊(亦作伊邪那美)一起称为日本国土的生成神。二神受天神之命造成大八洲(日该国土)、山川草木以及主宰万物的各种神灵。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生下诸神之一的风神名叫志那都比古神,在《元气少女缘结神》为风神乙比古的原型,是试探奈奈生的神适应能力的谜之人物。风神,也是御影的旧友,曾在御影神社祭典和争夺出云出席名额之战中两次考验奈奈生。身为男儿身却喜欢使用女性用语,装扮也很女性化。

在生火神之迦具土神时,伊邪那美被烧死了,死去的伊邪那美命则埋葬在出云国和伯耆国交界的比婆山上。

在《元气少女缘结神》第二季出云神议篇中有女主桃园奈奈生进入黄泉遇到的黄泉之国国主,大国主的奶奶伊邪那美,就是以女神伊奘册尊(亦作伊邪那美)为原型。

③国常立尊。天地开辟后最初出现的神,即神世七代的第一代神。《日本书纪》第1卷载称:“天地开辟生成之初,于时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芽,便化为神,号国常立尊。”

④大国主命。也作大国主神、国造大神,又名苇原丑男、八千戈神、大已贵命。为国土经营神。据《古事记》载,大国主神奉天神之命,与出云国的少彦名命共同经营国土,开垦田亩,兴修水利,开拓山林,发展畜牧,除灾医病。后把国土让给天孙琼琼杵命,而专司“幽界”之事。

明治初年千家尊福创立。以大国主命为主神,同时奉祀造化三神和天照大神等。认为造化神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虽殊,其本则一;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教合一体制符合神意;宣称应上报皇室国家,下尽臣民本分。

日本的出云神社供奉的大国主神是有名的结缘之神一说。

在《元气少女缘结神》第二季出云神议篇中,大国主是出云大社的主人,神议的主持人,是个有着金发碧眼的神祇,本人自称是“只要是女性都喜欢”的博爱主义者。因和奈奈生的约定得找一天去和人神柊香夜子(在动画里未曾提及人物)道歉(骗她参加了假的培育式神比赛),但本人似乎当成是去约会了。后巴卫因为进化之水的作用变成野狐原形时,答应御影协助巴卫恢复原状。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3)

《元气少女缘结神》大国主和风神乙比古

⑤天照大神。亦称天照大御神、天照大日孁贵、大日孁贵,伊势神宫称之为天照坐皇大御神;是太阳女神,日本天皇尊奉为祖先神。《日本书纪》称伊奘诺尊和伊奘册尊生出大八洲及山川草木后,“共议曰:吾已生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欤?于是共生日神,号大日孁贵”。后派天孙琼琼杵尊下治“苇原中国”(日本),于是,天照大神后裔世世代代作为天皇统治日本。

⑥琼琼杵命。亦作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神道教谓其为天照大神之孙(天孙或皇孙),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世统治日本。《日本书纪》载,天照大神与高皇产灵神议,派琼琼杵命君临苇原中国。

02日本的神社和结缘

神社可以说是日本的代表之一了,据说全日本共有神社8万间以上,平均每1 500个人就有一座神社。其中有神官常驻的“有人神社”超过20000间,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同时也被认为是神居住的地方的,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因此,神社遍布了日本的大街小巷,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灵。

神社主要祭祀对象一方面为主神即天照大神(也称太阳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万物及各种神灵,最具代表性者为全日本先今将近十万座掌管财富与农作物的稻荷神社。

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包括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最古老的神社的出云大社,世界文化遗产的严岛神社,供奉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东照宫与近年颇引起争议的靖国神社。

神社通常有一个具传统风格的入口,称为鸟居,从鸟居沿正道而行,穿过鸟居意味着除去不洁。在神道中,左代表神、右代表人。所以和神明接近的时候,站在左边,先迈左脚。

穿过鸟居。可到达净盆处,参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神社参拜者﹐通常会先到神社的小水池处洗手﹐表示洁净后再去参拜。而传统的神道教结婚礼在进入神殿前有手水仪式﹐是用水洗手和口以表示洁净的仪式。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4)

神社鸟居

神社本殿供有神体(Shintai,又称御灵代),不过只是一些象征物,如神镜﹑木偶﹑丛云剑等。

出云大社占地27000平方米,是《古事记》中也有记载的日本最重要的古老神社之一,供奉的神使被称为“国中第一之灵神”的姻缘之神大国主大神,大国主神在让国的时候说:“我来负责看不见缘分的祭神仪式吧!”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5)

出云大社

因此,他的话被解释为“缔结肉眼看不见的缘分,通过结良缘让世间充满幸福。”

在日本的立法中将10月称为“神无月”,据说是因为在这期间日本全国的众神都会聚集于出云,其他各地没有神的存在而得名。也就是说,这个世间,只有出云地区为“神在月”。

至于为什么八百万神会汇集出云,有“结缘”、“酿酒”、“奉公”、“处理事务”“省亲”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据说是由大国主命召开的会议,讨论的是有关人的运势与姻缘,不同地方出身、互相又不认识的人能够相遇而且结婚,都是在这个会议之中决定的。另一方面,在出云当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让国神话的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

曾经大国主大神将国土献给了天照大御神,在将物质世界的统治权交给天照大御神时,与其约定由自己统治人眼看不见的世界——神明们的世界。

于是日本各地的神明一年一次在出云聚集,在大国主大神的主持下进行各种讨论和决议,内容从国家的繁荣到五谷丰登、结缘等等,就好像神明们组织的“峰会”一样。这与《元气少女缘结神》第二季中出现的出云神议篇背景一致。

出云在神在月时要举行「神在祭」。在过去为了不打扰诸神开会,除了歌舞乐曲,连剪指甲和头发都被视为禁忌,且需要内心平静的度过。

挑在旧历10月举行的原因并不明确,说法也有很多,比如说是因为出云大社的祭神只有在十月统治日本,还有的说法是八百万神的母神—伊邪那美命是10月在出云去世的。

可以说在日本神明无处不在。纵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八百万神依旧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在越来越无所畏惧的现代人类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依旧保持着对生存的感激与生命的尊重。

三、日本的通神舞——神乐舞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6)

神乐舞

01神乐舞的来源

《广辞苑》里面提到神乐这个词根据一般说法是来自神座,就是说神居住的地方。因此「神乐」就是召唤神的舞蹈,神乐并非理解成“神的舞乐”,而是“献给神的舞乐”。

据日本历史书籍《古事记》中“天崖屋户”故事记载,男神伊邪那美之子素盏鸣尊不从父命而大闹高天原国,使其姊高天原国之主神天照大神(太阳神)吓得躲进天之石屋中去,高天原国变成黑暗世界。

为了请求天照大神复出,高天原国800万众神聚于天安河上以歌舞祈祷,当天照大神复出,天地重见光明时,艺术女神以天香山之正木花为假发,手持竹篪,立于天之石屋门前的大木桶上歌舞庆贺。这就是古代人民祈祷太阳神的祭神舞蹈,古代称为神事舞,发展至今称为神乐。

原始的日本舞蹈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称神乐,以招魂、镇魂和祈祷动作为基础。它是根据名著《古事记》和《 日本书纪》所描写的天岩屋户和天钿女命“神灵附体”的祈祷舞发展而来的(见民俗艺能)。最初由巫女(游女)来跳,后来也有男性(游男)跳的。原始社会的这种舞蹈根据祭祀活动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两种。

定期的与狩猎、农耕等有关,根据季节和时令而定;

不定期的因人间的生死、灾病、婚姻、战争而举行。

封建时代,宫廷制定御神乐,巫女的职务由男性神官所代替。

流传在民间的神乐称乡神乐或里神乐。至今犹存的“翁”和“三番叟”等祈祷舞,都保留了古代神乐的传统。

现在岛根县隐岐岛烧火山神社还有巫女舞,舞蹈时巫女2人戴天冠,着白衣绯,执扇而舞,以请神祇降临。伴奏乐器有大鼓、铜钹子等。神乐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也包括在民俗艺能之中。

02神乐舞的介绍

《元气少女缘结神》第一季最后一集中女主桃园奈奈生表演的神乐舞舞姿优美,服装华丽,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不为过。

一开始进行神乐舞(一~三号)、三宝舞的表演,在屋顶上挂上天盖之后,依次进行榊舞、矛舞、剑舞的表演。接着以贺词舞的形式致贺辞,然后是源于岩户神话的岩户舞、姬舞、鬼舞,最后以弓舞结束。二道组的神乐舞,原则上是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的。

巫女跳神乐舞时手持的神乐铃一共有15个铃铛,上中下三层分别时3.5.7个。手柄处附有5种颜色的带子(绿,黄,红,白,青),即五色带,一般长150cm或90cm(150cm的多为浦安用)。代表五种元素,长六尺。是跳神乐舞时不可缺少的道具。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7)

神乐铃

第一层3个铃铛,第二层5个铃铛,第三层7个铃铛,所以又叫七五三铃。

另外还有一种“鉾先铃”是剑形状的铃,上面的剑代表天丛云剑,中间的金色护手状片代表八咫镜,下面八个铃铛代表八尺琼勾玉。

神乐铃随钲笛太鼓的韵律,一转一动,铃声清脆,鬼邪退避,祭典开始。

神乐舞,意为让神开心而跳的舞,用于祈祷神灵庇佑,驱逐邪气。神乐铃分为三层,铃铛数分别为3、5、7。一般由红白巫女进行祭祀,神乐铃动,鬼邪退避,祈求丰收。

纸:包后面长头发的白色檀纸,白色檀纸实物

红纽草履:一般价格在1500日币左右

簪[花簪子] :常配着千早的时候使用。多用于神乐舞和结婚式

前天冠[金冠] :常配着千早的时候使用。多用于神乐舞和结婚式。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8)

前天冠

神乐铃:多用于神乐舞。 五中颜色代表了构成世界的五个要素

扇子:神乐舞的时候巫女也会拿着一柄扇子。扇子一面是金色一面是银色,和神乐铃搭配使用。金色代表太阳而银色代表月亮,或者也有说代表阴阳两道的。

03神乐舞的分类

日本舞蹈广义指流行于日本各地的各类舞蹈,如古代舞、乐、能、民俗舞、歌舞伎舞蹈等;狭义专指包括各种流派的歌舞伎舞蹈。在日本,“舞”古时也称“游”,中世纪后称“踊”。最初的日本舞蹈称神乐,如巫女舞,是用以敬神、娱神、通神的舞蹈。

神乐有素面舞、假面舞两种表演形式,又分御神乐(宫廷神乐)、里神乐(民间神乐)两大类。御神乐即宫廷神乐,最初叫庭燎。这种歌舞,是在祭日的深夜,寺庙庭院中架起篝火,进行神秘的艺术表演。首先由人长(神官)率领陪纵(乐队)、召人(应征为神乐服役的人),表演一种带有咒术性的请神舞,经常是通宵达旦地进行。

里神乐是民间神乐,分布在全国各大神社,是一种传统的安魂祈祷乐舞,具有浓厚的民间祭祀歌舞色彩。其中有巫女神乐、出云神乐、伊势神乐和狮子神乐 4大类代表性神乐。

①巫女神乐,是在请神仪式上由巫女跳的舞蹈,她们手持扇、铃、(神树枝)等道具,头戴天冠,身着白衣绯,在进入神灵附体之前跳净身舞,以劝请神的降临。目前日本全国各大寺庙中仍举行这种典型的祈祷性神乐,被称为朝神乐(早晨举行)、夕神乐(晚上举行)。

②出云神乐,产生于出云地区佐陀神社举办的御座替神事(又名七座神事)。每年9月25日,在为神座替换新的座垫时先举行清洁仪式,跳剑舞、清目舞、散供舞、劝请舞(请神)祝词舞、莫(铺席舞)、手草舞等7种清洁仪式舞,舞蹈是由神官手持、币、杖、弓、剑、葛等9种道具舞蹈。它产生于15~16世纪,由佐陀神社的神主们按神社的起源历史故事创作的,是一种假面舞剧。代表作有《八岐大蛇》等。

③伊势神乐,是在伊势神宫的外宫举行的祭祀仪式中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于旧历霜月举办,故又称为霜月神乐。仪式上由巫女跳祈祷性祭祀舞蹈。这种舞来源于古代的“探汤”,传说也来源于中国的佛教仪式活动。在仪式之后还跳装束舞、羽毛舞、假面舞、神太夫夫妻舞等。神太夫夫妻舞是在伊势音头集体舞曲的伴唱下跳的带有滑稽情节的舞蹈。

④狮子神乐,又名狮子舞,在日本极为盛行,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1人狮舞、2人狮舞、多人狮舞等。传说狮子舞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伎乐、舞乐和散乐的产物。头戴以神化身的狮子头面具,到各村镇、街道巡游,以示驱逐恶魔和降伏火灾。其伴奏乐器有:笛、鼓、铜钹等。现在这种狮子神乐。已发展成为舞台表演的歌舞艺术。

神乐元气的扮演者(元气缘结神神乐舞表演)(9)

巴卫和奈奈生

《元气少女缘结神》女主桃园奈奈生是土地神,而神乐舞是日本传统意义上的通神之舞,奈奈生掌握了神乐舞,可以说她已经从一个普通女高中生成长为能力超群的“神”,而不是只能躲在神使背后的傀儡,自然也能被傲娇的男主巴卫认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