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举制度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很多人的命运可以由自己掌握了,不再是往常的老规矩——家境和出身决定一个人未来的社会地位。所以从那以后有很多人甘愿埋头苦读上十几年,只为有朝一日能改写自己的命运,走向一个光明的前途,享受荣华富贵,成为梦寐以求的人上人。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1)

历史中的确记载了很多人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走上自己的仕途,并且不断在朝廷中散发自己的热度,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功臣;亦或是拥有一切之后就忘记初心,只是贪图虚荣的奸佞。但是我们透过历史见到的更多人,并不是这么轻松就能拥有这一切,甚至穷尽一生都未得其果,他们往往有着过人的才华,但偏偏不得重用,郁郁寡欢终不得志。其实这样被时代湮没的人才,在浩浩荡荡的历史人物当中绝对不占少数,更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世人不禁替他们惋惜。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2)

在唐代能称得上才子的绝不占少数,有太多的著名文人墨客聚于这个繁华盛世,自然被人们记住的名字就不仅仅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更是有很多新鲜的、独具特色的诗人、词人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比如在唐朝的末期时,诗人温庭筠的风格就独树一帜,一举成为当时花间词派的鼻祖,他的名字就此映入世人的眼帘。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3)

温庭筠此人出身于没落的贵族,是唐太宗时宰相的后人,自幼就喜好读书,十分擅长文辞,思维上更是活跃,不被当时的思想所禁锢。他也和当时的文人有一样的梦想,想考取功名,希望有一日能在朝廷上,一展自己的才华,渴望着自己的才华有的放矢。于是,他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命运就仿佛捉弄他一般,使得他一生虽然多次参加科举,却真的屡次不中。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4)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天意,而是温庭筠自身性格造成的,他总是恃才放旷,蔑视权贵,直面讥讽达官贵人,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不过温庭筠好像是真的从心底不在意这些,他反而更加恣意不羁,屡次犯忌,才使得自己好好的才华被掩埋。不过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诗词哪怕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打磨,还是能轻易地将多年后的我们吸引住,这也正是才华的魅力。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5)

唐代的进士考试是入仕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这进士考试常常考的是诗词歌赋,这其中存在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就像八股文一样,要求十分严谨,需要参加考试的人有足够的文化功底才行。科举考试更是有其严格之处,考试当天会给每位考生发放三根大蜡烛,要求考生以这三根蜡烛为时间限制,蜡烛燃尽之时,考生必须要能作完自己手中八韵的诗赋,方才能有资格入仕。而在当时,每当蜡烛燃尽,写不完的考生大有人在。最与众不同的就是温庭筠了,他不但能轻轻松松的完成自己的试卷,还能帮助自己周围的考生答题,所以每次与他临铺的考生简直太幸运了。由于他常年自己考不上功名,但是替人作弊却使得他名声大起,主考官只能让他将帘子放下,自己单独考试,即便是这样限制,温庭筠竟然也通过言语交流,暗中成功帮助了周围的八人作答试卷。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6)

温庭筠的确是才华横溢,此话无人敢反驳,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未免有点儿浪费自己的才华,使用自己的才华去协助他人作弊,简直是暴殄天物。也许这是他一种无声的对抗,他在反抗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政策,他不希望仅仅是这样不公平的科举制就能决定一切,所以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小小抗争,挣脱生命的枷锁,但是他到最后也没有摆脱。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7)

温庭筠的一生有人评价为“才高累身”,也许正是他的才华拖累了自由自在的他,或许他抛弃这一身的才华,就能轻松中第,混得一个不错的官职,直至终老。不过也正是他满身的才华,给他带来了人生中的挚交——鱼玄机,二人的故事有些许“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忧伤,但命运还是让他们相遇,随着相处时间久了,二人也就成了忘年交。在生活上,温庭筠资助自己的学生;在精神上,鱼玄机又支持着他。一个人单单是自己有才华,是不足以快乐的,只有当自己的才华得到赏识,亦或是经历时间洗礼后还能熠熠发光,这些才是证明才华横溢的标准。而那时的鱼玄机担任的就是一个赞赏的角色,她的夸赞使得混沌中的温庭筠,依旧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8)

也许温庭筠一生中,最开心的时间就是与鱼玄机度过的这段岁月,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对彼此互相珍惜、互相赏识,哪怕生活平淡无奇,但是有一个知己在身边的感觉定是美妙至极的。温庭筠一生交好的朋友几乎没有什么人,因为他的性格耿直,又直面讥讽得罪了很多当时的权势之人,所以对于温庭筠孤独的灵魂来说,鱼玄机就是最后的慰藉。

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名人事迹(他一生郁郁不得志)(9)

温庭筠一生都在向往着仕途,所以哪怕他在与鱼玄机交好时,在他享受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时,他听闻有人召他离开长安去做一个巡官,即便是如此小的官职,他也是毅然决然的前往,抛弃了自己一切,奔向他以为的大好前程。在自己梦想面前,哪有什么儿女情长,更何况只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知己呢?所以他并不是摆脱梦想的现实中人,哪怕已经60岁了,他温庭筠依旧是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孩童,在自己命运的路途上匍匐前行,只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有一日可以登上梦寐以求的大殿,一展宏图。

后世的我们往往会仰慕古人的才华,会忽略他们所受的煎熬,其实真正成就有才华之人的并不单单是他们身上的才华而已,更吸引人的是他们拼尽一生也要挣脱命运的束缚,不愿落于俗套的勇气,是这些才使得他们的人生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