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9时22分发射,搭载3名航天员飞向太空。

为什么是他们三个人?上太空前,他们要经过怎样的魔鬼训练?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航天航空专家,为大家揭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航天员,他们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航天员为什么要训练体能(要经过魔鬼训练)(1)

今天上午,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与记者见面。图/中国载人航天官微

此次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开展科学测试,其间还要到舱外看看

按计划,航天员将在天上驻留长达三个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

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选拔航天员有哪些要求?

有鼻炎、龋齿的都不合格

季启明介绍,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

成为航天员都有哪些要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航天员需要全面具备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的能力。

“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操作,对航天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黄伟芬说。

此外,航天员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体格。

“要保证身体表面无畸形、无外伤以及其他后遗症。一些患有慢性病、精神病,有骨折、皮炎、眩晕、色弱、鼻炎甚至龋齿等疾病的人员,也都不合格。家族有遗传病史的不可以,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员也不会被通过,当然也不能近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航天员的脑功能、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均要进行评定,了解其身体机能的储备能力以及调节能力。

人员选拔完成后,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据季启明介绍,此次针对航天员制定了周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了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目前,航天员乘组已做好了执行任务的各项准备。

航天员要经历怎样的训练?

训练四五个小时,拿筷子都没劲儿了

如果要进行太空行走任务,一般要在中性浮力水槽进行训练。这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环境,训练过程需要有潜水员的保护。

“在地面其实很难模拟太空行走的环境,只有用水池,穿着舱外航天服下去训练。航天员在水池中不能浮上来,也不能沉底,相当于在太空一样。水池中有一比一的设备模型,航天员在水池中进行安装。”庞之浩解释。

太空行走主要要求航天员的上肢力量。“像攀岩一样用手走,其实很累,训练下来掉几斤肉。拧螺丝也有技巧,不能太使劲,不然失重环境中会原地嗖嗖地转,很难停下来。”庞之浩说,一次训练四五个小时,最后航天员连吃饭夹筷子的劲儿都没了。

除了前期的训练,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期间也需要身体锻炼。“长期在太空中,肌肉会萎缩,骨头会脱钙,所以每天要锻炼,否则到地面就不能走了。”庞之浩介绍,但在太空中锻炼的方法跟地面不一样,一定要固定,腰部和胸部要挂住,拽着航天员,只有腿可以动。“不然,在跑步机上跑着人都飘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