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黄帝)(1)

天下有常胜之道,也有常不胜的说法。常胜之道就是柔,常不胜就是因为太过强大。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惜人们常常不知道。

所以,上古时期的圣人曾说:强,胜过不及自己的人;柔,胜过比自己力量强的人。胜过不及自己的人,遇到比自己力量大的人,就危险了。胜过比自己强大的人,就不会有危险。因此,胜一个人很轻松,胜天下人也很轻松。这就是说:不胜而自胜,没有征服就已经征服了所有人。

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黄帝)(2)

楚国人的先祖粥子说:"欲刚,必须具备柔的素质;欲强,必须具备弱的条件。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刚,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强。看一个人所积累的,就知道是祸还是福,强胜过不如自己的人,自己必遭到伤害;以柔胜过比自己强的人,能力不可限量。"

老子曾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软者是长胜不衰的人,坚强者是必将以死亡为代价而告终的人。"

列子先生借上古圣贤的言论以及楚国先祖之口,对刚与柔进行对比,最后用老子"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进行总结,阐述了道家"柔能克刚,强则必亡"的思想精髓。

这段文字出乎常人的思维,如果没有对道家思想进行深入了解,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黄帝)(3)

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他即位初期,任用管仲等能人志士,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而到晚年,却落得病死床上无人问津,蛆虫爬满窗户的悲惨结局。强大的齐国从此陷入内乱,到战国时期被曾经柔弱的田氏家族取代。

春秋末期的晋国执政大夫智伯,凭借手中权力及强大的家族实力,力压赵、魏、韩三家,他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性格特征,只在一夜之间就被弱者联合起来,导致智氏整个家族瞬间灭亡。把历史带进战国时代。

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黄帝)(4)

很多事例验证了列子思想的正确性。现实生活中,很多强者遭人妒忌,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失败。而最终的胜者不是强者,而是看似柔弱的不起眼者。

,